Tags :美国中国通

其他

常思颖:中国法律研究先驱孔杰荣的传奇人生

孔杰荣对中国感情深厚,热爱中国文化。据虞平回忆,纽约大学一位的同事曾开玩笑说,他错生为犹太人,原本该是中国人。虞平说,在他影响下,他全家人都对中国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夫人孔殊恩是一位中国艺术史专家,被称为改革开放后第一位给中央美院开讲座的西方人。他的小儿子是中国艺术专家和鉴赏家,在纽约开设好几家画廊,是许多中国画家的好朋友。查看全文

分析

蔡和、祖若水:解析美国对华共识之谜

研究发现,约20%-25%的受访者提到感受到需要表达对华强硬立场的压力。这种压力体现为同事间批评、媒体对文章语言的修改、机构高层阻止温和文章发表等形式。尤其是年轻从业者、女性及少数族裔更易受到影响,例如部分华裔研究人员在高层会议中被质疑忠诚度或受到公众威胁。查看全文

快报

杜如松在美中关系领域的“摸爬滚打”

除了校园求学之外,杜如松也曾在美国国防部、国务院、新泽西州议会、洛克·克里克全球咨询公司、长期战略集团、耶鲁大学、布鲁金斯学会和亚洲集团留下足迹,研究领域涉及中国法治建设、网络攻击、美国对华政策。 此前他出任美国顶尖智库布鲁金斯学会中国战略计划主任,并在2016年美国总统大选期间担任希拉里·克林顿团队亚洲政策工作组成员。 在名校、智库、政府等不同机构的研究咨询经验,使得杜如松在美国新一代中国研究者中脱颖而出,进入白宫。查看全文

采访

专访葛明威:亚洲是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火药桶吗?

归根结底,亚洲发生冲突的可能性很高,但并非不可避免。而且,冲突演变成全球灾难的几率要小得多。不过,真正的危险在于政策上的失误或对军事解决方案的过度依赖,这可能导致小规模冲突升级为更大规模的冲突。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美国必须加强危机管理,开始在经济和外交上进行长远的投资和深入参与。因此,问题不是亚洲是否会引发第三次世界大战,而是亚洲能否团结起来防止小规模冲突的爆发。查看全文

分析

白洁曦反对的“中国共识”是什么?

白洁曦反对美国的“中国共识”为:“在更广泛的美国公共政策对话中,阻止中国的冲动往往压倒了实现共同目标和推进美国利益的努力。有关赢得二十一世纪的言论强化了竞争是零和的观念,加速了太平洋两岸为冲突做准备的热潮,并使两国社会的批评者很容易把正常的外交、商业活动、科学互动说成是天真,甚至是绥靖政策。”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