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在中国的美国人》和《在美国的中国人》作者:民间交流并没有止步

《在美国的中国人》与《在中国的美国人》一样,提醒我们两国的“交流并未停止”,正如劳茨所强调的那样。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始终是中美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书中所描绘的人物故事也凸显了两国之间可能存在的共同价值、友谊与合作。

查看全文

MIT《国际安全》期刊:中国想要什么?

研究发现,中国是一个维护现状的国家,更关心政权稳定,内向性大于外向性。中国的目标明确、持久且有限:关注的是边界、主权和对外经济关系。

查看全文

绝不能低估欧洲的政经和军事实力

我们要把握今后的世界大势,眼睛不能只盯住中、美、俄三国,不要忘记今后主导滚滚世界大势和历史潮流的,是中、俄、美、欧这四大实体。

查看全文

特朗普距摘取诺贝尔和平奖还差几步

总之,特朗普显然在把诺贝尔和平奖作为自己外交布局的重要目标甚至核心目标。他的言行举止、与普京的会谈内容、甚至打电话询问程序,都印证了这一点。但诺贝尔和平奖并非靠意愿和表演就能获得,它需要实质性的成果、广泛的国际承认和一定程度的道义合法性。

查看全文

中国学者激辩中国在俄乌和平进程中可扮演的角色

在这三人的描述中,胡锡进主要是从中国支持和平进程这个立场对谈判的正面影响来阐述,而达巍则认为中国不可能扮演核心的角色,只能是参与的角色。不过,王辉耀则憧憬了中国在未来乌克兰安全保障中所扮演的实质性角色。

查看全文

活动

罗敏:抗战时期美国的对华援助

为了维持战时经济之稳定,当时的中国政府选择了依赖美国外援的“输血”之路。在战胜日本这一共同目标下,作为同盟国的美国在战时向中国提供了多种多样的经济援助。

汪朝光:研究和纪念中国抗战历史的现实意义

2025年吉米·卡特有奖征文获奖文章揭晓

“大黄蜂号”:在战火中起航,在星空下归来

8月30日,在大黄蜂航母上纪念所有在二战中牺牲的美中军人

华裔飞虎队老兵黎玉荣先生的抗战亲历

其他内容

特朗普为俄乌结束战争提供的这次的机会为什么不可错失

正如历史一次次证明的那样,有魄力的政治家,不是那些高喊口号、坚称道义的人,而是那些能在迷雾中预见未来,敢于做出妥协,从而避免“悔不当初”的领导者。今天的机会,或许就是这样的节点。它不可错失。

《南京照相馆》与铭记的责任

谁偷走了你看到的“那个”美国?

“大罢免”失败 两岸或许避免了一场即时军事危机

黄仁勋是台湾领导人学习的榜样

用常识判断“爱泼斯坦名单”是否存在

“中国冲击2.0”比上一次严重得多

美国与菲律宾军事合作的新动向

BBC: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被北约轰炸二十年的记忆追溯

关于我们

关于《中美印象》

《中美印象》由卡特中心和美国和中国一些志同道合的志愿者创办。网站、公号的宗旨是:只有牢记过去和直面现实,美中才能公平竞争,消除误解,管控分歧,和平共处。我们希望读者能在这里体会美中关系的波澜壮阔。

订阅我们的简报

请输入你的邮件地址订阅《中美印象》简报。订阅后你会定期收到本站编辑部提供的网站最新原创文章的链接、双边关系的热点新闻和本站短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