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s :特朗普执政

分析

汤名晖:美国“内地中海”主张再现?从麦金利到特朗普的“门罗主义”新诠释

对加拿大、格陵兰与巴拿马而言,它们在美国「后院」或「边缘地带」的角色不断被再定义,却也日益发挥主体性,尝试在面对美国的安全诉求之外,平衡自身在西方民主国家社群的角色。因此,基于「门罗主义」的发展脉络,是否会迎来另一个特朗普的再诠释,恐怕不仅取决于美国的意志,也端视区域国家如何选择自身发展方向,以及相异的国际社群如何面对单边权力建构的话语,避免从新走回十九世纪末的帝国对抗的历史老路。查看全文

分析

刘学伟:妄议特朗普总统应对中国的总路线

特朗普是否已经又一次先知先觉地意识到,哪怕中国现在的局面相当困难,也还是明显超出了美国可能以武力或者经济力或者还结合其它比如同盟的合力压服的界限?他是不是想改弦更张,重新去寻找一条他自己已经反复,不能是口误的新提法:“中美合作,可以解决世界上的所有问题。”查看全文

分析

特朗普中国政策团队都有谁?

特朗普的对华团队成员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体制内的鹰派:如国务卿马可·鲁比奥或国家安全顾问迈克尔·沃尔兹;第二类为来自私营领域的亲商业高管:包括商务部长提名人霍华德·勒特尼克和财政部长提名人斯科特·贝森特;第三类为不按常理出牌的人:如被提名为国家情报总监的图尔西·加巴德,以及现任特斯拉、X和SpaceX负责人、现被任命负责政府效率部门的埃隆·马斯克。查看全文

其他

KS Liu:特朗普口出狂言的帝国主义逻辑

最近,即将上任的美国总统特兰普突然口出狂言,扬言要购买格陵兰,要收回巴拿马运河的管理权,甚至“不排除用武力夺取格陵兰和巴拿马运河的管理权。” 鉴于特朗普经常口无遮拦,大家对他的这些似乎绝无可能的荒谬言论,或者嗤之以鼻,或者严正拒绝,甚至引起不少人的愤怒。北京智库昆仑研究院研究员肖志夫指出,特朗普出于个人目的,想登上美国的“总统山”(Mount Rushmore)。不过话要说回来,特朗普这些狂言的背后,似乎也有其出于美国“国家利益”的帝国主义逻辑。查看全文

分析

KS Liu:黄之瀚的“美国印太战略”

按照中国的民族主义和重商主义愿景,这意味着将美国(以及欧洲伙伴和印度)排除在该地区之外。中国的目标是削弱美国影响力的载体——军事实力和准入、经济联系、技术影响力和政治影响力——以确保北京在该地区无可争议的主导地位。如果中国有全球野心,那么这个更大的项目将从中国对印度太平洋地区的主导地位开始,并取决于此。因此,这个地区既是我们竞争的开端,也是最关键的一轮。查看全文

快报

特朗普表示希望在就职后100天内访华

我们期待2025年中美元首能实现互访。习近平最后一次对美国的国事访问是2015年9月,已将近10年,而特朗普对中国的国事访问也是近8年之前的事了。遥想当年,2013年,习近平与奥巴马在洛杉矶阳光庄园畅谈;2014年,奥巴马在中南海瀛台与习近平散步;2015年,奥巴马在布莱尔宫(Blair House)宴请习近平;2016年,习近平在杭州给奥巴马讲西湖的故事。他们的每次见面都给解决两国之间一些棘手的问题找到了有效的路径。查看全文

分析

中美关系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有人认为马斯克反对增加关税,可能影响特朗普,因为特斯拉一半以上的利润来自中国。但是美国市场上的特斯拉是通过美国的供应链在美国生产的,中国市场上的特斯拉是通过中国的供应链在中国生产的,关税对特斯拉可能没有什么影响。如果中方用关闭中国特斯拉来反制美国,那就会触动马斯克的“奶酪”了。查看全文

分析

阎学通“中国不怕特朗普”的观点有误

阎教授认为“特朗普对美国盟友的可疑承诺将鼓励其他国家两面下注,与北京建立联系以抵消华盛顿的不可预测性。”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只要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欧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而“北约”必须依赖美国的支持,不能没有美国,这早就是“北约”国家的共识。也就是说,在中、美之间,欧盟国家不得不站队美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