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

低估中国只能让美国更加衰败

拜登政府时期的前常务副国务卿库尔特·坎贝尔与拜登政府时期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的中国事务主任杜如松联手撰写,提出了一个在当代国际关系领域值得深思的论点:美国或正陷入又一次对华“误判”的循环——从原先的“忌惮与恐慌”,转向过度的“松懈与乐观”。两位作者批评了美国近年快速转向的心态,既曾夸大中国可能一举“超越美国”的势头,如今却又笃信中国种种经济和社会难题足以自动遏制其崛起。这种“从极度悲观到盲目乐观”的反复摆动,在他们看来很可能导致一场危险的战略误判。查看全文

其他

关于中美经贸关系若干问题的中方立场

历史昭示我们,中美合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加强合作符合全世界的期待。世界经济要实现更快发展,就需要公平、开放、透明和以规则为基础的世界市场。没有中美合作,这种世界市场难以形成。国际贸易规则需要不断更新,以适应世界经济的变化,同样需要中美合作引导。人工智能、生物技术、量子计算等新技术和产品不断出现和迭代更新,要预防和管控潜在安全风险,确保技术和平利用而不被滥用,需要中美合作建立相关规则和秩序。查看全文

分析

陈龙:“特朗普的世界”和“有特朗普的世界”

今天的全球自由贸易体系,实际上是二战之后由美国主导的一种安排。这个以多边贸易协定为轴、以降低贸易壁垒为理念的贸易体系,美国是核心领导者和推动者,在后面的大半个世纪中,也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但是到了21世纪,随着以中国为代表的多极增长的崛起,全球化三元悖论的矛盾日益凸显,全球自由贸易制体系已经不符合美国的国家利益和选民意志,这是美国需要偏离原有安排的客观和本质原因。查看全文

转发

王晓峰“失联”之后:中国学者和学生还能继续安全留美吗?

虽然“中国行动计划”还没有正式重启,但尼克松皮博迪律师事务所已经注意到,联邦政府对与中国关系的审查有所增加,执法部门联系教授和高校的案例“惊人地多”。专就王晓峰一案,更多信息仍当披露,但从目前公开的信息来看,FBI仍旧是使用了“中国行动计划”的那一套斗争路线:先锁定华人学者,再罗织罪名。查看全文

编译

马斯克“肢解”美国软实力,北京乐于填补真空

“美国的责任在不退让的前提下通过威慑防止与中国的战争,并在所有软实力领域进行有效竞争,”新美国安全中心首席执行官理查德·方丹周五表示,他曾在参议院担任约翰·麦凯恩的共和党助手。“美国有一系列的手段来做到这一点,包括人道主义援助、发展援助、对海外民主的支持以及战略沟通努力。奇怪的是,这些努力正受到新的成本削减团队的最大威胁。”查看全文

转发

印地安纳大学知名华裔教授及其夫人被学校“除名”(英文报道)

印第安纳大学把该校著名教授王晓峰(音译)及其夫人马念丽(音译,为该校图书馆工作人员)的所有信息都从网站抹掉,并且也不通报这两个大学雇员的现状。过去两个星期,没有人跟套们两位有任何联系。3月28日联邦调查局搜查它们的住宅时,有一个女性从住宅里走出。查看全文

转发

FBI突袭搜索印第安纳大学华裔教授王晓峰住宅

王晓峰在卢迪学院的官方网页简介已被撤下,但存档页面显示其曾任研究副院长。在IU杰出教授的简介中提到,从2004年以来,王是该校分散式机密运算中心的共同主任,该中心是由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资助的专案,简介提到,“他被视为最杰出的系统安全与隐私研究人员之一。”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