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报道,美国海军部长约翰·费兰4月28日在日本防卫省与日本防卫相中谷元会面,表示希望日本对美国造船业提供协助。背后原因是美国与中国的造船能力差距已成为本国安全保障上的漏洞。再加上总统特朗普提出“重振美国制造业”的口号,美方正在加强动作,寻求同盟国日本和韩国在造船方面提供协助。查看全文
特朗普对中国的“关税战”并非只是为了降低贸易逆差。而是有四个终极目标,需要同时解决知识产权、非法倾销、操纵汇率、贸易逆差四大问题。查看全文
美方为了围堵中国,在对亚太和欧盟国家的谈判中,很可能采取比较退让和妥协的温和态度,值得关注的是,美方和所有贸易伙伴谈判关税时,都要在各国商品中引入“中国成份”概念,要求各国将这一成分降低到美方所规定的水平以下。美方在这个问题上的态度却是严厉和坚定的。查看全文
国际形势出现了某些变化,中国受到来自三个方面的重大压力:(1)俄、乌双方都表现了对和平谈判的积极性,有可能使美国脱身这个“泥潭”,达到将战略重心向亚洲转移的目的;(2)印、巴可能爆发战争,影响克什米尔地区的“中巴经济走廊”;(3)美国发动的“关税战”越来越显示其主要目标之一在于集中力量打击中国。查看全文
民意调查对特朗普的满意度正在下降。RCP网站对几十个民调机构4月份内的调查结果进行统计,计算出平均值:“满意”45.3%,“不满意”54.4%,两者的差距为-7.1%,略优于特朗普1.0的同期结果,和拜登下台前的-18%差距相比,显然有所改进,但和特朗普初上台时的+6.2%相比,100天内断崖式地下降了13.3%。查看全文
贝森特对此似乎并不在乎。他说,中国的商业模式就是“低价倾销”,现在这种商业模式突然停止了,中方会感到难以忍受,从而希望与美方进行谈判。贝森特承认,“双方都在等待对话。” 他还说:“我认为,目前双方都必须缓和局势……如果双方以共同的方式走向缓和,我不会感到惊讶。” 贝森特的意思是不要在“谁先眨眼”问题上纠缠。查看全文
韩国媒体称,美东时间周四上午7点左右,一位配戴G20财长与央行行长会议通行证的中国财政部高级官员,在约10名随行人员陪同下,进入美国财政部大楼。该报认为,美国与中国已经就关税协议展开接触。查看全文
媒体指出,若特斯拉成功获许,将给其他依赖中国稀土的企业带来积极信号,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整体发展;反之,可能引发行业对供应链稳定性的担忧,促使企业重新审视和调整全球供应链布局,寻求多元化的资源供应,这将对全球稀土贸易格局和科技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查看全文
很多专家认为特朗普愚蠢,因为他向全世界宣战,把自己孤立起来。但是当特朗普发现愿意通过谈判解决纠纷的国家是绝大多数,只有中国硬扛,他立即改变策略,用贸易谈判来拉拢各国,孤立中国。特朗普并没有低估中国的实力,他视中国为最具威胁的“敌对国家”,必须联合各国围堵中国,集中力量把中国往死里整,因此很可能在和各国的谈判中作出让步。查看全文
当前特朗普最“疯狂”的举措是对世界各国的商品征收进口税和对中国商品征收近250%的进口关税,美国人为什么没有对他的这种行为表示不满呢?分析其原因,一是视中国为“敌对国家”已经成为两党共识,美国民众中很多人也持有这种看法;二是特朗普对所有各国(中国除外)关税的实施日期延后90天以便进行谈判,受到各国的欢迎,而特朗普也不断放出谈判进展顺利的利好消息;三是三月份美国的失业率(4.2%)和通货膨胀率(2.4%)表现都还不错,美国民众尚未体会到关税所带来的恶果。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