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中美已经确定两次互访。这为“新路线”的萌长,提供了足够的舞台。釜山会晤,或许只是序章。从攻势到相持,从封锁到接触,从敌视到计算,中美关系似乎正悄然发生方向性的转折。查看全文
根据纽约时报的分析,此举似乎是作为贸易谈判的一部分,美国首次在国家安全相关的技术管制方面做出让步。他们称这是中方的潜在突破。查看全文
美国眼下的极化倾向会不会不可收拾,导致许多人期待已久的美国衰落乃至崩溃发生?各国尤其是美国自己关于美国衰落与崩溃的断言和预言,早已汗牛充栋,甚至畅销不衰好几十年。且不论美国该不该衰落或何时会衰落,就说美国会不会衰落吧,恐怕还是如同鲍勃·迪伦63年前那首民歌里所唱的:“答案正在风中飘舞”。查看全文
如果华盛顿与北京无法在双边关系中的若干重大争议领域实现一定程度的稳定,那么两国关系可能会进一步滑向彻底的“零和思维”,甚至走向冲突。查看全文
中国不是靠关税来“惩罚”企业以促进制造业,而是以有针对性的政策扶持来培育产业、引进技术,并稳步提升附加值。如今,美国和欧洲都在寻求与中国模式相似的合资与技术合作,这恰恰证明了中国路径的成功。查看全文
特朗普这次调停以哈冲突,确实在某种意义上为世界提供了一个喘息时刻。若仅从“减少当下的暴力”来看,他的确比许多靠炒作“民主运动”的得奖者更值得嘉奖。然而,如果停火不稳、治理无果、冲突重燃,那么再华丽的调停也只是昙花一现。诺贝尔和平奖究竟该奖励“刹那的停火”还是“长久的和平”,这是对委员会的考问,也是对世界的考问。查看全文
美国的政治结构天生排斥这种集权式工程,它的制度优势在于创新、灵活与市场竞争,但在“长期战略型任务”上则显得迟缓和分裂。可见,技术问题、资金问题、环保问题都不难解决,唯独国家动员力和政治决心不是市场逻辑能自动生成的。查看全文
在中美竞争格局中,美国长期是长臂管辖的主要实践者(例如通过反海外腐败法、制裁条例、出口控制、制裁扩散机制等)。近年来,中国也开始在某些领域主张域外适用,如中国的“不可靠实体清单”制度、某些出口控制法规、香港国安法的域外条款等。因此,在中美角力的格局下,第三国或跨国企业确实可能面临遵从哪个体系的压力。查看全文
回望美国历史,移民政策始终是一部钟摆史。从19世纪的排华法案,到20世纪中期的开放改革,再到冷战后的乐观主义与9·11之后的收紧,美国社会在拥抱与排斥之间反复摇摆。今日之H-1B风波,也可能只是这一历史惯性的当代再现。不同的是,在多元化的当今世界,特朗普治下的美国已不再是一个能够轻易吸纳全球精英的无可替代的选择。查看全文
特朗普要实现他重建加沙计划,当然会面临种种难以克服的困难,但是最基本的条件是中东的持久和平,现在看来前景乐观。以他目前已经在中东地区所获得的成功和所建立的声望,似乎一切皆有可能。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