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美博弈背景下,中国的战略威慑及其相关力量备受关注。为加深对这一关键议题的理解,“中美印象”特别翻译了吴志远博士的评论文章“盾牌,剑,抑或象征?解读中国领导人的战略性威慑”(Shield, Sword, or Symbol: Analyzing Xi Jinping’s “Strategic Deterrence”)。该文章于2024年3月7日首发于美国智库布鲁金学会。吴志远博士(Dr. Joel Wuthnow)是美国国防大学中国军事事务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译者徐宇深为卡特中心“中美印象”网站特约撰稿人。请点击文中链接,以了解更多背景知识与重要研究成果。查看全文
特朗普总统上任还不到两周——他目前的外交政策模式能否长久还不得而知。然而,如果特朗普政府继续沿着这条道路走下去,对全球地缘政治的影响可能是深远的。从意识形态到基于利益的外交政策的转变,从主导地位转变为反应地位,这将重新定义国际联盟,重塑经济伙伴关系,并改变全球冲突的性质。未来数月和几年将揭示美国外交政策的这种激进转变是否经得起时间的考验,还是将沦为美国外交史短暂而动荡的一章。查看全文
1月9号,美国为近日逝世的前总统卡特举行了国葬。所有在世的美国前任和现任总统出席了卡特总统的国葬。拜登为他的“挚友”卡特发表了悼词。在悼词中,拜登对在场的悼念者表示,卡特总统向世界展示了何为“行善的践行者,以及一位忠实于上帝和人民的仆人。查看全文
没有人希望看到卡特总统去世这悲伤的一幕,但是这不应该阻止人们对于其去世后葬礼的规划。作为一名拥有灿烂遗产的总统,尤其是在对华关系方面,他高尚的人生有可能为中美关系迎来新的曙光。查看全文
中方并不惧怕特朗普。他们从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中学到了很多东西。特朗普的经济保护主义倾向将导致进一步的争端和紧张局势的加剧,但北京相信它可以驾驭这种对抗。此外,特朗普对美国盟友的可疑承诺将鼓励其他国家两面下注,与北京建立联系以抵消华盛顿的不可预测性。 中国与美国发生军事冲突的可能性也很低。由于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从未表现出任何深刻的意识形态承诺,两国之间的竞争似乎不太可能呈现出冷战更具破坏性的层面。特朗普不想卷入战争,更愿意专注于国内改革。查看全文
然而,特朗普的政府并不是一个传统的政府。我们在特朗普的第一个任期中看到,内阁成员的任期往往很短,受制于特朗普个人情绪的变化以及谁向福克斯新闻泄露了什么。卢比奥此前对新保守主义观点的支持,可能会让特朗普的许多支持者对他产生怀疑。此外,特朗普本人在开始第二任期时,对于外交政策的看法将比八年前更加自信。很可能,如果卢比奥成为美国的下一任国务卿,他将更多是一个追随者,而非领导者,他的新老板那种“杰克逊式民族主义”将主导美国的外交政策。查看全文
对美国(及全球)利益的主要威胁并非来自单一的中国或美国,而是来自中美互动中愈发负面的动态,即双方以最坏的方式解读对方的动机和意图,无视自身的行为而导致的局势恶化,并在多个政策领域(尤其是台湾问题)片面强调威慑而非安抚,从而可能导致冲突。查看全文
认为只需在战场上击败解放军就能实现台海的持久和平,这种想法过于简单。失败可能为中国带来经验教训,促使其重建能力,并对台湾施加更大压力,甚至为未来的再次行动埋下伏笔。因此,美国及其盟友需要更深入地思考如何降低中国在失败后升级冲突的可能性,而不是单纯寄希望于其转向内敛调整。否则,战场上的胜利可能仅是一场代价高昂且得不偿失的胜利。查看全文
文章认为,美国及其盟国之间就出口管制的影响存在着激烈的争论,而这种争论在半导体设备制造业中最为激烈。然而,这种争论常常在没有任何现实数据或相关中国历史政策背景的情况下发生。本文旨在通过结合对中国政策文件的分析以及中国、美国、日本和荷兰领先半导体设备公司的新的财务和市场份额的数据,提出了10条重要观点。查看全文
特朗普政府如果在中美科技竞争中忽视国际贸易组织这样的国际机构的作用是不明智的,这样做会导致冲突的急剧扩大。为了防止探底的竞争,华盛顿应该加强对边合作,为全球经济活动制定新的规则。美国政府为保持自己相对的科技优势在一些情况下或许会采取单边行动,但对经济安全措施如果不能适可而止,创新会迟缓、经济增长会放慢、利润会降低、就业机会也会减少。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