遏制政策不一定会导致暴力冲突。竞争可以促使美国和中国参与技术竞赛,推动人类知识的边界,并创造新的解决跨国问题的方案。这也可能意味着两国通过和平手段,如经济援助,来拉拢相同利益的集体,扩大各自的地缘影响力。这种竞争比占据现代历史大部分时间的 “大国竞争”更具良性。一个和谐的国际体系的“一体化”的梦想在当下可能有些难以实现,但这并不排除两个竞争国家之间存在和平但紧张关系的可能性。在这种竞争中,遏制中国将涉及严重的风险和成本,但这是避免更加破坏性的冲突的最佳方式。查看全文
我们对中国的战略应该是利用威慑避免热战或冷战,在可能的领域进行合作,并整合我们的资源以更有力地与之竞争。我们的战略目标应该是通过加强我们的盟友和国际机构来塑造中国的对外行为。查看全文
在理想情况下,北京会推动姗姗来迟的改革,使家庭获得更多收入,从而使不断增长的消费取代不可持续的投资。但是,历史告诉我们,不少政权经常会通过对外冒险分散民众的注意力,以此应对内政危机。“我并不是说这种事一定会发生。但实际上,中国的国内问题使其对全球安全构成的威胁更大,而不是更小。”查看全文
皮尤研究中心在2023年2月20日至5月22日对23个国家的27285人进行了一项涉及美国的整体形象、对拜登的评价、对美国外交政策的看法、美国软实力和美国经济实力的调查。这些国家中有许多是美国的主要盟友。查看全文
中国公众如何看世界?他们对中俄关系、中美关系、中加关系,以及与其他大国与国际机构的外交关系持何种看法,又如何认识中国的全球角色?中国公众采取了哪些行动顺应全球化潮流?他们对未来大国之间关系的发展和变化有何预期?查看全文
大卫·马丁(David Martin)博士对冠状病毒源起与目的的描述一直被主流媒体视作「阴谋论」。其本人亦被称为美国新冠病毒阴谋论的持有者。查看全文
在历经数月的争吵和僵局之后,美中两国正尝试恢复接触。华盛顿和北京所面临的挑战是如何抓住这一机会为稳定关系创造一个持久基础。查看全文
近年来,美中两国愈发走向对立。但在上周,沙利文和王毅在维也纳举行了事先未宣布的会晤。在这次会谈中,来自美中两国的高级官员似乎建立起一个建设性接触的框架。查看全文
中美在台湾海峡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为何急剧上升?根本原因并不在于中国政府提出统一台湾的政策主张,而是......查看全文
在4月26日发表的文章“我如何看待当前中美关系及其与他国关系、中国内政”中,达利欧基于自己对华贸易的多年经验和对中国的了解,从中国外交和内政层面谈论自己对现阶段美中关系的看法和预测。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