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民调显示中国在美民众中形象有所缓和 国际形象也在提高

 美民调显示中国在美民众中形象有所缓和 国际形象也在提高

近日,综合包括皮尤在内的多份民调,中国的形象在美国民众中有所缓和。不仅如此,中国在国际社会中其他国家的形象也在好转。

根据美国智库Third Way在8月5日发表的一项最新民调,美国选民对中国的看法正开始趋于积极。自2023年以来,将中国视为“敌人”的美国人比例下降了7个百分点,而将中国视为“盟友或贸易伙伴”的比例则上升了8个百分点。

在这项民调中,大多数受访者表示,他们更倾向于与中国合作、寻找“共识”,而不是一味“捍卫美国利益”;这一比例相比2023年的32%也有明显上升。Third Way于5月进行此次调查,当时特朗普已开始对北京采取第一轮激进的加征关税措施。

Third Way在报告中写道:“美国人对中国态度的缓和,并不是因为他们对这个国家及其领导人抱有高度敬意,而是因为他们越来越意识到中国在日常生活中扮演的角色,因此对使用强硬手段变得更加犹豫。”

该机构在2023年进行的民意调查是在新冠疫情之后进行的。当时,由于中美两国关系紧张加剧,美国人对中国表现出的敌意比今天严重很多。受访者并没有呼吁战争或暴力,但他们热衷于采取激进的经济对抗措施来削弱中国,而没有强调这对美国有什么好处。他们对互惠互利的交易几乎没有兴趣。当时,只有3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应该寻求与中国的经济合作或达成共识。超过三分之一的参与者将中国描述为美国的敌人。

Third Way的报告写道,目前,将中国描述为敌人的美国人比例下降了7个百分点,从2023年的36%降至29%,而将中国视为盟友或贸易伙伴的比例则增加了8个百分点。因此,美国人现在的政策偏好有所不同,他们更倾向于鼓励美国寻求与中国合作的策略,而不是“对抗”中国。在2025年的调查中,52%的受访者选择合作而非对抗,这与2023年的32%相比,是一个20个百分点的巨大转变。

  • 在2023年和2025年参加Third Way民调的共有800名登记选民和200名祖籍为东亚国家的美国人,正负误差为3.5%。

此外,中国在全球范围内的好感度正在上升,而美国的声誉却在急剧下降。这种趋势不仅体现在全球南方国家,也渗透到了全球北方。这可能显示中国因疫情等原因而导致的形象受损在改变。

这一转变最直观的证据来自多份权威机构发布的民意调查数据。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 )在其7月发表的一项调查中显示,在接受调查的国家中,对美国持好感观点的成年人中位数为49%,而对中国持好感观点的成年人中位数为37%。虽然对美国的好感仍旧高于中国,但两个国家之间的差距在缩小。

皮尤的这份调查是在2025年1月8日至4月26日期间,对超过28,000名成年人进行的调查。

在八个国家中,人们对美国的看法比对中国更积极。在以色列尤其如此,83%的人对美国持好感,而对中国持此立场的只有33%。一些中国的邻国——包括韩国、日本和印度——也更倾向于对美国持好感。在另外七个国家,人们对中国的看法比对美国更积极。这些国家包括美国的南方邻国墨西哥,该国56%的成年人对中国持积极看法,而对美国持相同看法的只有29%。在其他四个接受调查的中等收入国家:南非、土耳其、肯尼亚和印度尼西亚,中国获得了更高的评分。

与此同时,在九个国家——包括五个欧洲国家——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相似。在这些欧洲国家中,更多的人倾向于对这两个国家都持负面而非正面的看法。皮尤研究的报告还写道,在许多接受调查的国家中,过去一年里对美国的看法变得明显更加负面,而对中国的看法则略微更加正面。例如,约有三分之一的加拿大人对美国(34%)和中国(34%)持好感。但对美国持好感的人数比2024年减少了20个百分点,而对中国持好感的人数则增加了13个百分点。

报告还说,如果只看过去九年里每年都进行调查的10个高收入国家,对美国和中国的看法现在比2018年以来的任何时候都更接近。

根据民调公司 Morning Consult 5月份发布的的数据,全球对中国的正面看法近年来首次超过了对美国的正面看法,这一变化发生在1月至4月底之间。援引 Morning Consult 的数据,截至5月底,中国的净好感度评级为8.8,而美国为-1.5——这与去年1月美国评级高于20而中国处于负值区域的情况形成了鲜明对比。

从1月1日到4月30日,Morning Consult 在41个国家调查了约4900名成年人,并追踪了好感度评级——即对一个国家持正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减去持负面看法的受访者比例。该分析排除了美国和中国受访者对自己国家的看法。

报告发现,自1月以来,美国在所追踪的41个市场中有38个市场的地位有所下降,而中国在其中34个市场的地位有所改善。自特朗普总统于1月再次上任以来,只有在俄罗斯,对美国的看法有了显著改善。

援引《南华早报》的报道,Morning Consult 的主管贾森·麦克曼(Jason McMann)在上月发布的一份报告中写道:“这是自我们追踪开始[2020年10月]以来出现的首次(美国名次下降),其中包括许多美国最重要的经济和军事伙伴,这对美国的软实力是一个明显的打击。”

在调查期间,有16个国家从亲美转为亲中,使这个群体达到29个国家。主要的转变国包括挪威、荷兰、西班牙、加拿大、奥地利和德国。调查显示,许多此前强烈亲中国的国家变得更加支持中国。

在41个国家中,只有13个国家仍属于亲美阵营——即阿根廷、澳大利亚、捷克共和国、印度、以色列、意大利、日本、菲律宾、波兰、韩国、瑞士、英国和越南——这说明“过去几个月对美国声誉造成的损害”,报告补充道,即使在这些国家中,约有三分之一也属于临界情况。

报告指出,有几个因素促成了全球情绪的转变,但特朗普政府的关税政策是影响最强的因素之一。

民主联盟基金会(Alliance of Democracies Foundation)发布的年度研究也证实了这一趋势。根据路透社3月份对该研究的总结,全球对美国的净看法评级从去年的+22%急剧跌至-5%,而中国则从+5%上升至+14%。该基金会的创始人、北约前秘书长安诺斯·福格·拉斯穆森(Anders Fogh Rasmussen)认为,特朗普的贸易战、与乌克兰总统的冲突以及让盟友感到脆弱的行为,是导致美国形象下滑的主要原因。

除了民调数据,中国在软实力和媒体领域的新攻势也正在取得成效。China Digital Times 的一篇文章指出,在非洲最受钦佩的品牌中,中国品牌的数量正在增加。在2025年的排名中,中国品牌有12个,而2024年为11个,这表明中国制造的产品在非洲市场的认可度正在稳步提升。

《经济学人》在题为“中国如何变酷”的文章中写道,西方网络上的网红主播在一定程度上功不可没。美国网红 IShowSpeed 今春在中国的巡演被视为一场成功的软实力行动。彭博社也揭示了北京邀请拥有数十万粉丝的美国网红进行全包式中国之旅,表明中国正在积极利用社交媒体来塑造其国家形象。

综合来看,全球对中国态度的改善并非仅仅是短暂的公关胜利,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美国的国内因素和外交政策为中国的形象提升提供了空间,而中国则利用其日益增长的软实力和对社交媒体的精准运用,在全球范围内赢得了新的支持者。虽然对中国的看法在某些地区(如日本、以色列和波兰)依然存在低信任度,但显然中国的国际形象和疫情期间相比有了显著提高。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