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美关系紧张之际 印度改善对华关系能走多远?

 印美关系紧张之际 印度改善对华关系能走多远?

这两天,印度处于风口浪尖,主要是因为特朗普政府和印度处在关税谈判之中,再加上其他因素,与美国的关系紧张。彭博社8月8日的一篇文章分析了印度目前与美国和中国的关系。中国的观察网也对此进行了报道。两篇文章都分析了在印度与美国关系紧张之际,印度改善对华关系的原因以及能在这条道路上走多远。

彭博社的报道详细揭示了美印关系如何在短时间内从特朗普第一任期时的“亲密朋友”状态急转直下。根据彭博社的文章,这一转变的导火索是今年五月印巴停火事件。在特朗普声称自己促成了停火后,印度总理莫迪在与特朗普的电话中明确表示,印度“不接受、也永远不会接受调解”,直接反驳了特朗普的说法。

彭博社写道,尽管美国从未直接要求莫迪承认特朗普在停火中的作用,但据新德里官员透露,在那次通话后,印度看到了白宫在语气上的转变。他们补充说,一旦特朗普开始公开攻击印度,就清楚地表明这次事件标志着两国更广泛关系的一个转折点。

文章进一步写道,五月和六月的事件有助于解释两国之间令人震惊的紧张局势升级,本周,特朗普表示他将对印度对美出口征收50%的关税——其中一半是因购买俄罗斯石油而施加的惩罚。前美国驻印度大使埃里克·加塞蒂在报道中指出,特朗普的行为正在危及美印近三十年来的合作共识。

面对特朗普的强硬策略,彭博社报道称,莫迪政府的态度表现出矛盾性。一方面,印度政府公开抨击美国的关税是“不公平、不合理和不正当的”,莫迪本人也誓言要保护小农利益;另一方面,印度官员正在评估是否做出让步,以寻求达成协议,这表明印度并不想彻底断绝与美国的联系。

彭博社的文章指出,面对美国的施压,印度开始重新评估其近年来向美国倾斜的外交立场,并重拾其在冷战时期与俄罗斯的传统关系。在与特朗普关系恶化后,莫迪便与俄罗斯总统普京通话并邀请他访印。这不仅是印度的一个重要选择,也是在向美国传递一个明确的信号:印度不会在压力下屈服。

此外,报道还披露了印度正向其另一个重要的地区大国——中国靠拢。彭博社写道,尽管自2020年边境冲突以来,中印关系一直紧张,但莫迪政府已加强了与中国的外交,两国高层官员互访频繁。更引人注目的是,莫迪计划在七年来首次访问中国,并在一个区域安全峰会期间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会面。这被视为印度对美国施压的最新反击。中国驻印度大使徐飞洪在社交媒体上对印度的遭遇表示支持,这进一步印证了中印关系回暖的迹象。

观察者网的视角:莫迪的“平衡”与“杠杆”

观察者网的报道也关注了莫迪即将进行的中国之行,并从另一个角度解读了印度当前的外交策略。该报道援引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副院长林民旺的观点,指出莫迪访华虽然是中印关系改善的积极信号,但印度此举也可能是为了提升与美国博弈的筹码,以向华盛顿释放“印度并未在地缘政治上陷入困境”的信号。

观察网的文章写道,近来中印在国防、安全、外交领域高层互动频繁,中印关系已经展现出回暖的空间和势头。7月,印度外长苏杰生来华出席上海合作组织外交部长会议并访华。这是其自2020年以来首次访问中国;6月,印度国家安全顾问阿吉特·多瓦尔以及印度国防部长拉杰纳特·辛格接连访华。林民旺指出,印度官方实际上为莫迪访华已经做了一系列的铺垫工作。

中印关系回暖的信号还不止于此,印度政府智库“印度转型国家研究所”(NITI Aayog)早前提议,放宽针对中企投资的额外审查规则;印度外交部也表示,已与中国达成共识,将加快恢复两国直航航班。

林民旺表示,莫迪从去年开始实际上在悄悄调整对美国“一边倒”政策,但是,他在改善跟中国、跟上合组织以及俄罗斯的关系上能走多远,还有待于观察。例如,印度是上海合作组织的成员国,也加入了“四方安全对话”。莫迪曾对《日经亚洲》表示,印度从未想过将自己束缚在某个单一的安全联盟中。“对印度来说,参加这两个组织并不矛盾或相互排斥。”莫迪还说:“作为‘全球南方’的一员,我们对任何多边环境的兴趣,都是充当不同声音之间的桥梁,为具有建设性和积极的议程做出贡献。”

观察者网的文章分析了印度“左右逢源”的外交传统是否在当下的国际局势下还适用。文章中,林民旺指出,现阶段对于印度来说,又是在玩左右逢源外交的一部分,通过跟中国改善关系、更加积极参加上合活动,来为与美西方的矛盾化解提供杠杆。但文章认为,在“特朗普2.0时代”,印度“左右逢源”的外交时代可能正在终结。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