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2026年度国防授权法关于中国/印太地区的战略要点

参议院武装部队委员会在 2025 年 7 月 11 日以 26-1 的票数通过了2026年度美国国防授权法NDAA的参议院版本(S. 2296)并将其提交至参议院全体审议。
众议院在 2025 年 9 月 10 日/11 日左右,以 231-196 的票数通过了其版本(H.R. 3838)。
两个版本(参院 vs 众院)存在重大差异。参议院版(S.2296):更注重与盟友合作、与台湾联合研发生产、供应链韧性、情报报告等要求。众议院版(H.R.3838):加入了更多政治化的条款(例如对国内社会议题的限制),同时在预算规模与某些技术出口条款上和参议院差异较大。
众议院和参议院的版本还需要协凋,以达成一个统一版本,然后双方再次对最后的版本予以表决。
本文以参议院委员会版(S.2296)为主,再补充了部分众议院版本(H.R.3838)中的重合条款,通过“人工智能”网站,对2026国防授权法案中关于中国 / 印太 战略的关键条款进行综合梳理后,将其要点罗列如下:
- 印太盟友与合作伙伴的产业基地整合
法案要求建立一个法定项目,用以加强美国与其盟友、印太地区伙伴国家之间的防务工业基础的整合与合作。具体涉及与台湾在“无人系统/反无人系统”领域的联合研发与联合生产。 - 加强与菲律宾的安全合作与资源规划
法案要求对菲律宾—美国同盟现代化进行评估,并规划资源,用于落实为菲律宾提供国防援助的路线图。 - 联合防务与武器系统合作机制
- 设立“国际装备合作助理国防部长”,以提升美国对盟友及伙伴国装备工业基础的理解与合作。
- 建设联合项目办公室,支持美国与授权的外国伙伴国快速引入武器系统,尤其对于那些尚未成为正式项下项目(non-programs of record)的武器系统。
- 供应链与本土化 / 抵御对中国依赖
- 扩充对供应链韧性的关注,包括识别关键部件、系统中存在的单一来源依赖或交付周期过长的问题,并推动“第二来源”。
- 对与中国或与被视作与中国有密切关联的企业的合同、技术、产品采购进行更严格限制。具体来看:
- 禁止美国国防部在部分情况下采购来自为华为或其关联公司/子公司或所属实体提供“被覆盖半导体产品与服务”的公司提供的半导体产品/服务。
- 要求承包商披露是否有员工在中国境内参与为国防部执行合同的工作,包括向中国政府实体披露某些脆弱性等信息。
- 禁止国防部与那些与中国军事公司“被列入名单”的公司签订合同,或其子公司/母公司。以及与这些公司存在游说关系的实体也受到一些限制。
- 与台湾的安全与军事合作加强
法案规定美国将继续授权培训台湾以及其他伙伴国家,以抵御中国的侵略或恶意影响力。
同时推动与台湾在某些防御和无人系统能力上的联合共同开发/生产。 - 打击中国在情报与影响力活动中的活动
法案要求对中国(以及俄罗斯)在古巴等地的情报能力进行评估报告。
对于中国在半导体、电信技术、科技领域、甚至在中国生物技术/合成药物等领域的经济与技术前景和风险也要求更多报告和关注。
进一步要点与细节
- 法案中Section 1260H 与中国军事公司的合同禁止条款
如前所述,从 2026年6月30日 开始,美国国防部将被禁止与列入第1260H名单的中国军事公司(及其控制实体)签订新的合同或续签/延长已有合同。
到 2027年6月30日,还将禁止通过第三方间接采购这些公司的“最终产品或服务”。
这些规定将要求美国承包商对其供应链进行更深入的尽职调查,以避免与被限制实体有财务或合同上的关联。 - 半导体产品与服务的禁止/限制
法案中有多个条款(如 Sections 839, 851, 853)限制国防部采购与中国军事公司或与华为有关联的、提供半导体产品和服务的实体,包括制造半导体的设备、设计工具等。
不过,法案也设置了例外条款,如果某些关键的半导体产品或服务“仅在被禁止实体中可得”且对美国国防系统或优先任务至关重要,国防部长有权逐案豁免。 - 承包商在中国的活动披露义务
NDAA 要求与军事合同有关的承包商必须披露其是否有员工在中国境内参与工作,以及是否有向中国政府实体披露某些脆弱性(vulnerabilities)。这旨在提高透明度、减少技术或信息流向中国军事机构的风险。 - 供应链弹性与国内“备选来源”资质的提升
为减少对单一外国(尤其是中国)技术或厂商的依赖,法案要求 DoD 对关键系统/部件要有多个来源,以及在必要情况下优先选择国内或盟友/授权伙伴的供应商。 - 对情报能力与海外活动的报告要求
NDAA 要求对中国及俄罗斯在某些国家(例如古巴)情报活动能力做评估报告。
还有评估中国技术(半导体、电信、AI)发展,以及其生物技术/合成药物等领域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潜在威胁。 - 禁止使用某些海上监视船舶(auxiliary general ocean surveillance ships)
在亚洲条款中,有禁止使用联邦资金用于建造或采购辅助通用海洋监视船舰的条款,该类船舰可能被中国用于监视或追踪活动。
潜在影响与意义
- 强化美国对中国技术依赖的政策防线: 法案通过加强对供应链、合同方、采购源等的限制,意在缩小美国乃至其盟友在高科技、军事技术上对中国的依赖。
- 企业遵规成本上升: 承包商需要投入更多资源来核查其供应链是否含有被禁实体或与中国关联的敏感技术。这可能带来额外财务和合规负担。
- 技术竞争加剧: 特别是在半导体、AI、无人系统等领域,美国将加力扶持本土研发和盟友合作;中国则可能加快自主研发与产业链本土化的步伐。
- 外交与经济摩擦可能加深: 随着这些法规的实施,中国可能视其为贸易壁垒或政策威胁。美国与中国之间在技术出口、投资、合作方面的紧张可能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