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教授认为“特朗普对美国盟友的可疑承诺将鼓励其他国家两面下注,与北京建立联系以抵消华盛顿的不可预测性。” 这种可能性是存在的,但是只要中国继续支持俄罗斯,欧盟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就不会有实质性的改善,而“北约”必须依赖美国的支持,不能没有美国,这早就是“北约”国家的共识。也就是说,在中、美之间,欧盟国家不得不站队美国。查看全文
从这几个角度看,卡特今天在中国说话是不是顶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中美关系的历史坐标,是中国走向富强、走向世界、甚至走向与美国共治世界的桥梁之一,也是中美消除误解和疑心、增加友谊与合作的最为有效的二传手。查看全文
作为地缘政治破碎地带的中东地区,长期受到域外霸权与在地文化冲突的双重影响而未见宁日。由于特朗普不再有兴趣,以及土耳其扩大对叙利亚的控制,消耗甚巨的俄国也不再有余力介入,或许这是当地主体性复兴的征兆。这种带有「全球南方」特色的治理性,未必不是南方国家寻求消解大国之间权力矛盾的一种新模式。查看全文
如果民众党无法实现彻底的内部改革与政治定位调整,其逐渐被选民遗忘是大概率事件。一是选票基础丧失。在未来的选举中,民众党可能难以跨越5%的政党票门槛,失去立法院不分区立委席次。二是党内分裂。柯文哲和民众党在台湾民众中的信用将会破产,绝大部分“小草”(年轻支持者)将不再相信民众党的政治承诺。查看全文
研究发现,约20%-25%的受访者提到感受到需要表达对华强硬立场的压力。这种压力体现为同事间批评、媒体对文章语言的修改、机构高层阻止温和文章发表等形式。尤其是年轻从业者、女性及少数族裔更易受到影响,例如部分华裔研究人员在高层会议中被质疑忠诚度或受到公众威胁。查看全文
当今世界正在经历着第三波威权化的回潮,中美两国都深陷其中。本文详述了美国在其选举制度与施政规范上面临的诸多问题、法律规范遭到的侵蚀、公民社会包括媒体面临的问题、政治文化方面尤其是只问立场不问对错、煽动仇恨与暴力的问题,以及美国的威权化对其外交关系与世界格局的影响。这些变化主要发生在川普2015年开始竞选美国总统、后就任美国总统、到否认2020年的败选结果、现在又继续参选企图再次掌权的近十年期间。美国的威权化发展表明,民主制度的建设并非一劳永逸,需要人们不断地修改、完善、维护与巩固。对比美国和中国的政治发展,我们可以看到威权化的一些共同特点。如何应对这个挑战,是摆在中美两国以及世界其他国家人们面前的难题。查看全文
反过来看,两岸局势缓解或许是特朗普不乐见的画面,台湾将减少军购,中国也不一定要对美增加采购,反而能持续推动稀土矿产禁令和逞罚性关税等反制措施,台湾也可能被列入制裁之列。面对现行的国际情势和美中台关系,特朗普若能以抖音与半导体等中国议题工具妥善操作,并且适时拿捏对台军售,美国仍将是三方的支点,持续稳赚不赔的庄家生意。查看全文
中东穆斯林的最大优点就是刚强不屈,最大缺点就是不善殖产兴业。如此,就是长期贫困,与不停战乱反复纠缠了。在那样一个世界,怕的不是强人,而是没有强人。当然,让强人行事像东亚的李光耀、蒋经国那样有节制,有理智,又是一个难题。但东亚式的温文领袖,恐怕也是管制不了那里的不是那么温良恭俭让的人民。查看全文
2024年12月3日,韩国总统尹锡悦宣布戒严,这次「快闪戒严」迅速在次日被国会推翻。这短暂的戒严充分反映韩国在面对内外压力时的治理困境,以及其特殊的后殖民脉络与冷战背景。查看全文
在拜登政府即将离任前,再次加大了对华芯片的限制。12月2日,美国商务部公布了对中国半导体出口管制的新规则,将144家中国半导体相关公司列入“实体清单”,其中包括100多家半导体设备和工具制造商。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告诉记者,此举代表了“美国有史以来最严厉的控制措施,目的是削弱中国制造军事现代化中最先进芯片的能力”。 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