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书座谈会:《到美国的中国人》

2022年,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劳泰瑞(Terry Lautz)编辑的《在中国的美国人》(Americans in China: Encounters with the People’s Republic);2025年,哥伦比亚大虚出版社又出版了该书的“续集”《去美国的中国人》(Chinese Encounters with American: Journeys that Shaped the Future of China)。8月28日下午两点,美国卡特中心和旧金山公共图书馆将在该馆的Latino Room举办该书的座谈会。本书的编辑之一劳泰瑞、作者刘美远(Melinda Liu)、赵文词(Richard Madsen)将参加这次活动,活动的主持人为本站主编刘亚伟(Yawei Liu)。
时间:2025年8月28日下午两点(美国西部时间)
地点:旧金山公共图书馆Latino Room(100 Larkin Street San Francisco, CA 94102)
Zoom 链接:https://sfpl-org.zoom.us/j/98923884621

点击【这里】查看本站对本书编辑之一劳泰瑞的采访。劳泰瑞现为约翰·霍普金斯大学高级国际问题研究院(SAIS)研究员。此前,他在亨利·卢斯基金会(Luce Foundation)担任副总裁兼秘书,退休后在雪城大学(Syracuse University)任教并担任东亚项目主任。他曾任哈佛燕京学社、岭南基金会和耶鲁中国协会的理事会主席,毕业于哈佛学院和斯坦福大学。本书的另一个编辑是戴慧思(Deborah S. Davis)。戴慧思1978年起在耶鲁大学社会学系任教,曾获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国立老龄研究所、卢斯基金会、圣殿顿基金会、福特基金会和美国学术团体联合会(ACLS)等机构的资助。2016年以来,她一直担任复旦大学特聘访问教授,同时在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任教。她还担任《The China Quarterly》和《The China Review》编委,并是耶鲁中国协会的理事。

刘美远毕业于哈佛大学,于1980年代开设了《新闻周刊》的北京记者站并长期担任站长。社会学家,研究领域包括中国文化、美国文化和社会理论等,1941年生于加州阿拉米达。他曾获玛丽诺神学院道学硕士学位,哈佛大学亚洲研究硕士和社会学博士学位;1968年至1971年间,他先后在天主教辅仁大学和国立台湾大学学习。赵文词现为圣地牙哥加利福尼亚大学社会科首席教授及复旦-加大中国硏究中心主管。他的主要著作包括《毛泽东和邓小平执政时期的陈庄》(1992年,合著)、《中国村庄中的道德和权力》(1984年)、《中国与美国梦》(1994年)、《中国天主徒:公民社会形成过程中的不幸与希望》(1998年)。
本书介绍的12个改变了中国人的美国观的中国人分别为:冀朝著、谢希德、资中筠、王缉思、杨敏德、张烨、郎平、杨美琦、邓兴旺、洪晃、马天杰和龚天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