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智库:中国和美国之间应如何避免战争?
作者: 来源:瞭望智库
导读:将中国描绘为一个对手的敌对言论会不必要的限制合作和损害关系。为了避免因为言论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应当采取一种更为包容的战略。
美国外交学会预防行动研究中心研究员迈卡·曾科
在《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第一卷中,修昔底德是这样解释斯巴达人为何在仅仅14年后就撕毁了与希腊人的30年停战协议的:“我认为最真实的原因,也是最少得到公开表述的,是希腊日益强大,令斯巴达人感到恐惧,从而使得开战不可避免。”修昔底德之后重申了斯巴达议会是如何投票的,“协议已经被撕毁,他们必须开战,并不是为他们盟友的观点说服,而是因为他们看到希腊日益处于他们的控制之下,担心希腊人的势力会进一步增强。”
历史学家和政治学家一直关注希腊历史学家在2500年前提出的假设:处于竞争关系的国家或是联盟间相对均势的变化能够———有意识或是无意识的———导致国际关系中出现最为重大的结果,大国战争。崛起的国家通常会隐藏自己宏大的战略目标(假设该国领导层存在一致的目标)———例如他们是接受现状,还是寻求改变国际体制。在权力转移期,面对这样的不确定性,正在衰落的国家或许会产生针对崛起的国家实施阻止性进攻行动的动机———也即“时不我待”思想。
这些历史先例和社会科学发现直接适用于中国的相对崛起以及其在亚太地区和以外地区影响力扩大的形势。我已经撰写了一篇短文《只言片语:美中关系的妥协战略》,试图为美国官员和决策者应当如何思考“中国崛起”构成的挑战提供某种框架。以下是文章中讨论的一些观点:
———美国太平洋司令部司令、海军上将塞缪尔·洛克利尔得体地发出警告说:“我们不应当将我们自己‘谈论’进一场战争。”将中国描绘为一个对手的敌对言论会不必要的限制合作和损害关系。为了避免因为言论与中国发生冲突,美国应当采取一种更为包容的战略。
———美国和中国,和其他国家也是一样,将必须继续学习在公海、国际领空、外太空和网络领域友好相处。在对于北京在这些领域的活动缺乏明确信息的情况下,很容易误解其目的和不必要的扩大威胁。
———必须全面公正地看待中国军队扩张。历史上大多数新崛起的国家都会寻求在其所在区域扩大影响,这是合理的,甚至是可以预知的。
原文请点击链接: Avoiding a U.S.-China Great Power War
来源时间:2015/4/6 发布时间:2015/4/6
旧文章ID:3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