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刊提前看丨中美关系竞与合
作者: 来源:中国新闻周刊
第981期《中国新闻周刊》封面
2021年1月18日上市
拜登时代的中美关系
竞与合
文/傅莹
中美这样两个强大的国家若因误判而滑向冲突,那将是历史性悲剧,必然要损害两国的根本利益,让许多企业乃至普通民众付出代价,也会给国际秩序和全球体系造成撕裂的压力。
中美有望逐步建立良性“竞合关系”
文/章百家
中美关系中的“身份政治”
文/王缉思
中美之间的斗争,已经远远超越实力对比变化和意识形态冲突。
从中美关系的历史中吸取养分
文/刁大明
恢复并保持针对性强、专业度高、重在解决问题与落实共识的高级别对话,对当今的中美两国而言可谓迫在眉睫。
主动作为,构筑中美关系“托底”机制
文/达巍
在中美关系上不抱幻想、不过分天真,与抓住中美关系的可能机遇是并行不悖的。
如何抓住中美关系的“机会窗口”
文/安刚

一些地区热点问题,特别是朝核问题上,是拜登上台初期中美可以优先合作的领域。
中美两军间的危机管理考验
文/周波
冲突一旦爆发如何平息?两国政府如何控制民意沸腾?如何防止媒体推波助澜?
管控西太平洋军事竞争
文/李晨
一定程度上而言,中美在西太平洋的竞争,将会是偏向于综合的地区政策的竞争,而不是单一的军事竞争和军备竞赛。
拜登政府的“精巧”军控政策
文/李彬

拜登政府的军控倡议将是复杂的和精细的,简单的是与否将难以应对其中的复杂性。
妥善处理中美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
文/樊吉社

能否妥善处理双边关系中的意识形态因素,不仅影响中美两国各自的政治、经济和外交政策,而且将塑造双边关系的发展方向。
把握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合作契机”
文/陈琪、薛静

尽管不能期望拜登上台能为降到“冰点”的中美关系带来本质的改变,但中国仍应保持积极的态度,抓住契机提前布局,与拜登政府进行沟通。
调 查
佛山林镜泉“涉黑案”背后的30亿元生态赔偿
本刊记者/周群峰

该案成为目前全国判赔数额最高的环境公益诉讼案。
经 济
争议“茅台化债”
本刊记者/苏杰德

在融资高速公路上狂奔几年后,贵州如何走下快车道。
餐饮加盟是如何被明星“吃掉”的
本刊记者/赵一苇

越来越多的加盟商正被头顶光环的明星诱惑而来,明星们也被这笔轻松赚钱的生意诱惑着,争相进入。而这些明星品牌并不具备开放加盟(特许经营)的资质。
全 球 热 点
特朗普任期的“暴力收尾”
本刊记者/曹然

“一群暴徒从特朗普号召的展开对抗的大规模支持者集会中跳出来,发动了一场艰难的‘政变’。”
全 球 化
克服特朗普主义
文/伊恩·布鲁玛(Ian Buruma)

把特朗普的支持者视为受欺骗、可悲、无知的种族主义者,解决不了问题。民主党人不应该迎合教育程度最低的公民的偏见,而必须再次与弱势群体站在一起。这么做不仅是基于种族公正,也是相当必要的。
新冠疫情的后真相时代
文/翠西·格林哈(Trisha Greenhalgh)

新冠疫情完全改变了科学。疫情会迫使我们重新考虑如何报告、传播和分享信息给大众。在可见的未来,科学将会成为一个公共事务,科学传播也将变成好心人和网络喷子之间的短兵相接。
镜 像
极寒中的电影国度 “萨哈伍德”
本刊记者/仇广宇 摄影/Alexey Vasilyev

位于俄罗斯东北部西伯利亚的萨哈共和国近几年成了国际电影圈的新宠。这里聚集了一群为家乡电影业造梦的雅库特人,他们所讲述的故事以萨满教文化和神话传说、自然之爱为基础,真诚展示着这片寒冷土地上人们的生活。通过影像化的传播,他们将雅库特人的独特文化带到世界各地。
人 物
林贤治:写作只受自己内心的支配
本刊记者/仇广宇

无论编书还是写作,林贤治关注的主题都很一致,比如知识分子的命运,小人物在大时代中的际遇,对于记忆的抢救与记录。他写作的主旨与自己的命运遭际息息相关,即便经受风浪,也一直在强调知识分子的批判意识。
逝 者
“学徒”沈昌文
本刊记者/宋春丹

他总结,出版江湖很重要的一条,就是点到为止。
行 走
宿务:麦哲伦的滑铁卢
文、图/马剑

麦哲伦恐怕永远也想不到,自己的到来与意外离世,竟能深深地影响到一个国家的信仰与文化。
读 书
北宋军事积弱的“非翻案式”新解
文/张明扬

政策制定想兼顾多个互相抵触的目标,正是为政之大忌。
981期《中国新闻周刊》目录
来源时间:2021/1/13 发布时间:2021/1/13
旧文章ID:23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