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C:特朗贸易战促全球对华关系悄然转向

根据NBC上周的报道,在特朗普总统重返白宫的第一年,皮尤中心最近的调查显示,世界多个主要国家对中国经济重要性的评估出现了显著变化。皮尤指出,态度的转变也反映了始于中国的新冠疫情爆发后,全球对中国出现的低谷态度的反弹。
数据也表明,特朗普的总统任期及其贸易议程如何深刻地改变了其他国家的公众舆论。皮尤调查询问了每个受访国家,是与美国还是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更重要。总的来说,近年来选择中国的受访者比例有所增加,而选择美国的比例则有所下降。
但有两个国家尤为突出。首先是澳大利亚,本周该国正在举行旨在对抗中国的军事演习。今年,53%的澳大利亚受访者表示,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经济关系更重要,而选择美国的为42%。四年前,这一比例是颠倒的,52%倾向于美国,39%倾向于中国。
其次是墨西哥,美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之一。墨西哥受访者长期以来都认识到与美国的贸易关系的重要性,但今年在关税问题上的反复争执中,他们对于与美国还是中国建立更紧密关系更重要的问题上出现了分歧。
这些观点随时间的推移会发生变化,未来走向目前还不清楚。但随着美国试图调整其贸易政策并试图在地缘政治上对抗中国,皮尤的调查显示,这表明在一个领域中可能出现的反弹,可能影响到另一个领域。
另外,根据路透社、《华盛顿邮报》《金融时报》等近期多篇报道,多个国家正因应美国政策调整对华立场,有的寻求与中国深化经济合作,有的则希望通过与美国谈判换取更有利的地缘利益。
据路透社7月21日报道,特朗普最近恢复了与巴基斯坦的高层接触,并考虑恢复军事援助,这引发印度外交界的广泛警惕。印方对美方“一边倒”支持巴基斯坦感到不满,开始重新评估与中国的接触策略。
印度战略分析人士指出,印度虽然仍与美国在印太战略中保持合作,但对华关系存在重新接触的可能性,特别是在中印边境局势趋稳的背景下。印方近期释放出重新举行高级别外交对话的信号,表明其在特朗普政策压力下谋求多边平衡。
《华盛顿邮报》7月17日报道指出,在特朗普扬言对欧盟和日本征收高达30%的汽车关税后,这些传统盟友正被迫重新审视对华政策。
尽管欧日政府对中美之间保持谨慎距离,但部分经济部门却在积极寻求扩大与中国的市场合作。例如,德国宝马、法国雷诺等车企近期加大了在中国的投资,显然是为规避特朗普政策可能引发的跨大西洋风险。与此同时,日本也与中国重启了中日韩自贸协定谈判的技术磋商,试图为企业创造更稳定的出口环境。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将于7月下旬访问华盛顿,会晤特朗普团队。据路透社报道,马科斯此行意图在特朗普再次主政前争取关税豁免待遇,同时也希望菲律宾继续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支点。不过,马科斯政府并未减少与中国的接触——据分析人士称,菲律宾正通过“安全靠美、经济靠中”的策略,试图实现双边收益。这种平衡术表明,即使是传统盟友,也在特朗普政策阴影下审慎调整外交路线。
根据《金融时报》7月20日的数据,美国在特朗普任期内从全球征收的关税已累计超500亿美元,平均关税水平提升至15%。这使得许多跨国公司正在加快供应链转移,但目的地不再仅限于东南亚,也包括回流中国或深化中国区布局。
因为特朗普政府发动的全球贸易战,世界上主要国家包括中国在内是否建立错综复杂的“第三方力量”?这会如何影响中美之间的博弈以及整个世界的稳定,还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