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增加国防开支、加大对美投资,并展现台湾作为全球关键热点中“维护和平与稳定的可靠伙伴”,台湾在处理与特朗普的关系上手中并非没有筹码。当然,这些措施都无法成为万无一失的对冲,以防特朗普为了一纸贸易协议或改善与习近平的关系而在台湾问题上作出让步。查看全文
美国国防大学战略研究所高级研究员吴志远认为,台湾海峡在今后发生战争的可能性极大,但专家都聚焦爆发选择性战争和必然性战争的可能,忽略了偶然性战争的风险。在他看来,台海偶然性战争的可能性更高,必须防患于未然。查看全文
今年八月,美国前总统布什与川普政府时期的资深顾问克里斯蒂安·惠顿在多米诺理论网站平台发表了两篇涉台评论,提出将台湾防务“以色列化”、加大无人机与新兴技术投资、去除“中华民国”象征以重塑身份,以及推动台湾金融体系的激进自由化。然而,台湾的战略道路必须立足自身历史与民主体制,培育内生性的社会韧性,而非依赖外部的处方性方案。 查看全文
2025年1月,深度求索R1的应用程序在全球的月活跃用户达3300万;至4月,这一数字已接近翻三倍,达到9700万。同时,开源模型平台HuggingFace的首席执行官指出,当月R1模型的500多个衍生版本累计被下载达250万次,是原始模型下载量的五倍,凸显了用户对其高度可定制性的认可。查看全文
两位兰德智库专家2025年7月22日在《外交事务》发表文章探讨人工通用智能(AGI)和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冲击,呼吁美国政府未雨绸缪、强化危机应对机制。查看全文
过去两个月,涉核冲突显著上升。5月7日至10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自1999年以来最激烈的一轮交火,双方动用火炮、炸弹、巡航导弹及无人机相互攻击。紧接着,6月1日,乌克兰发动了一次复杂的秘密行动,深入敌后部署无人机,攻击俄罗斯在发动核打击时可能依赖的轰炸机。查看全文
关于中国军方如何应对美军干预台海冲突的讨论,长期聚焦于对美国在西太平洋部队的精确打击。确实,一些兵棋推演假设解放军将率先发动攻击。然而,这并非中国决策层唯一可选的路径。其他选项还包括:在美方尚未来得及动员前对台发动突袭、对美国盟国施压,阻止美军使用前沿基地,或是诉诸战略威慑,意图从根本上打消华盛顿出兵保卫台湾的意愿。查看全文
此次以色列针对伊朗的打击极有可能是一个“压倒核伊朗”的军事系列。美伊冲突的临界点,或正快速接近。面对伊朗可能的全面核升级与代理报复甚至直接打击,美国的中东退场战略正遭遇现实反噬。查看全文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及其盟友应发展相关军事概念与作战能力,确保在遭遇突发侵略时能迅速、有效回应。换句话说,他们必须全力确保具备阻止中国“夺地”的实力。如有必要,还需为与北京发生冲突并最终取胜做好充分准备,哪怕中国已在该地区投射出日益浓重的“核阴影”。为此,他们也应深入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集体军事力量,对中国形成有效威慑。查看全文
如今正是美国在亚洲建立集体防御联盟的关键时刻。数十年来,这样的联盟既缺乏可行性,也并非必要。然而,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这一构想已变得既可实现也至关重要。区域内的美国盟友已开始积极投入国防建设,并深化彼此之间的军事联系。但若无坚实的集体防御承诺,整个印太地区仍难以摆脱动荡与冲突的阴影。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