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月,深度求索R1的应用程序在全球的月活跃用户达3300万;至4月,这一数字已接近翻三倍,达到9700万。同时,开源模型平台HuggingFace的首席执行官指出,当月R1模型的500多个衍生版本累计被下载达250万次,是原始模型下载量的五倍,凸显了用户对其高度可定制性的认可。查看全文
两位兰德智库专家2025年7月22日在《外交事务》发表文章探讨人工通用智能(AGI)和新一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模型对国家安全的潜在冲击,呼吁美国政府未雨绸缪、强化危机应对机制。查看全文
过去两个月,涉核冲突显著上升。5月7日至10日,印度与巴基斯坦爆发自1999年以来最激烈的一轮交火,双方动用火炮、炸弹、巡航导弹及无人机相互攻击。紧接着,6月1日,乌克兰发动了一次复杂的秘密行动,深入敌后部署无人机,攻击俄罗斯在发动核打击时可能依赖的轰炸机。查看全文
关于中国军方如何应对美军干预台海冲突的讨论,长期聚焦于对美国在西太平洋部队的精确打击。确实,一些兵棋推演假设解放军将率先发动攻击。然而,这并非中国决策层唯一可选的路径。其他选项还包括:在美方尚未来得及动员前对台发动突袭、对美国盟国施压,阻止美军使用前沿基地,或是诉诸战略威慑,意图从根本上打消华盛顿出兵保卫台湾的意愿。查看全文
此次以色列针对伊朗的打击极有可能是一个“压倒核伊朗”的军事系列。美伊冲突的临界点,或正快速接近。面对伊朗可能的全面核升级与代理报复甚至直接打击,美国的中东退场战略正遭遇现实反噬。查看全文
更为关键的是,美国及其盟友应发展相关军事概念与作战能力,确保在遭遇突发侵略时能迅速、有效回应。换句话说,他们必须全力确保具备阻止中国“夺地”的实力。如有必要,还需为与北京发生冲突并最终取胜做好充分准备,哪怕中国已在该地区投射出日益浓重的“核阴影”。为此,他们也应深入思考如何最大限度地运用包括核武器在内的集体军事力量,对中国形成有效威慑。查看全文
如今正是美国在亚洲建立集体防御联盟的关键时刻。数十年来,这样的联盟既缺乏可行性,也并非必要。然而,面对中国日益增长的威胁,这一构想已变得既可实现也至关重要。区域内的美国盟友已开始积极投入国防建设,并深化彼此之间的军事联系。但若无坚实的集体防御承诺,整个印太地区仍难以摆脱动荡与冲突的阴影。查看全文
日本将保卫台湾,因为这与其国家安全利益密不可分。关于日本是否参与的争论,应转向“如何参与”而非“是否参与”。若接受中国完全掌控台湾,等同于接受日本对北京的战略依附。若连这种情况都不构成对日本国家存亡的威胁,那么几乎再无其他情况可称之为威胁。查看全文
如果美国与台湾在台海危机中反应平平、表现疲软,“保台联盟”的组建将极其困难。与乌克兰类似,国际社会乐意支台与否、乐意提供多少帮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台湾是否具备“背水一战” 的坚定意志。查看全文
2025年将决定赖清德未来的政治命运。如果赖能稳住台湾政治局势,争取国际支持,并有效应对北京压力,他将为2028年连任铺路。但如果政策受阻,在野党与中国的双重施压可能使赖大受限制,从而影响民进党在未来选举中的表现。面对美中竞争与台海安全挑战,赖清德必须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找到平衡,确保台湾在全球格局中的战略利益。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