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abubu 与美国文化霸权的衰落

我并不是在炫耀,但在美国网红和蕾哈娜开始推广Labubu之前,我已经是泡泡玛特(Pop Mart )的粉丝了。去年夏天我在北京时,朋友带我去了中国大饭店的商场,那是一个令人惊叹的巨大商场,有数不清的设施,包括一个室内溜冰场、各种西方奢侈品牌店、各国菜肴的餐厅,以及一个天花板上悬挂着一辆真车、可以欣赏城市天际线美景的德国酒吧。然而,最吸引人的地方是泡泡玛特。
当我走进这家灯火通明、霓虹闪烁、陈列柜诱人的商店时,我脱口而出的第一句话是:“呃,美国没有这些。”我的中国之行让我意识到,在很多领域,美国都落后了(比如绿色能源和技术),但我没想到,中国竟然在我们最擅长的领域——消费主义上取得了胜利。
北京那家泡泡玛特店给人的感觉比美国的收藏品或玩具店更干净、更具未来感、更吸引人。陈列柜里的小玩具比像FunkoPop这样流行的美国品牌更可爱、更有创意、质量更好。我认为Labubu那“丑萌”的外表让它更加有趣。消费者不再喜欢完美的芭比娃娃或可爱但简单的Beanie Babies了。他们想要的是泡泡玛特世界里那些“又怪又可爱”的怪物和古怪的角色。而其中包含的“盲盒”这一赌博元素,让收藏变得更加诱人。
美国文化霸权的衰落,体现在一个长着兔子耳朵、咧着嘴笑的毛绒钥匙扣上。这就是Labubu:泡泡玛特的一个角色,其最受欢迎的形式是一个价值27.99美元的“盲盒”钥匙扣。
Labubu最初是香港艺术家龙家升创作的一个故事书角色,灵感来自北欧童话。龙家升后来发布了一个受故事书角色启发的玩具系列,但直到2019年与泡泡玛特合作后,Labubu才在全球范围内引起轰动。
尽管Labubu已经问世十年,但今年它的受欢迎程度出现了惊人的增长,尤其是在美国。CNN报道称,今年泡泡玛特的收入飙升至18亿美元,是2019年的7倍。这股热潮是如何兴起的?主要有三个原因:网红和名人效应;童年怀旧;以及“口红效应”。
Labubu最受欢迎的版本是“Macaron Vinyl Face Blind Box”(马卡龙搪胶脸盲盒)。这个盲盒里有一个6.7英寸的毛绒钥匙扣,共有七种颜色。购买者收到的是哪种颜色是未知的,因此被称为“盲盒”。其中最令人梦寐以求的是“隐藏款”Labubu,抽中的概率是七十二分之一。其他六种颜色的抽中概率都是六分之一。
虽然Labubu角色还有许多其他玩具和盲盒系列,但这个盲盒钥匙扣之所以能触及更广泛的消费市场,是因为《白莲花度假村》第三季主演、韩国流行音乐组合Blackpink成员Lisa,在社交媒体上向她的一亿粉丝发布了Labubu钥匙扣和毛绒玩具的照片。大约一年后,也就是2025年5月,有人发现美国流行歌星蕾哈娜(Rihanna)在机场把一个粉色的Labubu钥匙扣挂在她的路易威登手提袋上。Labubu因此在公众眼中,除了作为玩具、艺术品和收藏品之外,还成为了一种时尚配饰。

图片来源:Miranda Wilson
自2024年以来,盲盒整体变得越来越受欢迎。在TikTok和Instagram等平台上,网红们发布了“开箱”视频,不仅展示了泡泡玛特的收藏品,还有来自Five Below、Target和Dollar Tree等商店的盲盒。它们的流行似乎源于打开礼物或收集玩具所带来的童年怀旧感。此外,还有一种上瘾的赌博元素——希望抽到你最想要的手办,或者找到一个令人垂涎的“稀有款”或“隐藏款”。对于价格相对实惠的盲盒来说,很容易让人找到理由再买一个,看看能否抽中自己喜欢的。
盲盒上瘾的赌博吸引力和其相对无伤大雅的价格,引发了关于Labubu是“口红效应”最新版本的网络讨论。
“口红效应”这个名字源于一种经济现象,即在经济低迷或衰退时期,消费者更愿意购买奢侈品。例如,“9·11”事件后,雅诗兰黛口红的销量有所增加。这种现象背后的逻辑是,由于经济衰退使得购买房子或汽车等长期大件商品变得遥不可及,消费者便转向购买口红等较小的、短期的奢侈品。
Labubu是否是美国人应对特朗普螺旋式上升的经济的标志?虽然它们在泡泡玛特官网或商店的价格仅为27.99美元,但从官方渠道购买Labubu几乎是不可能的。一旦补货,它们就会瞬间售罄。许多收藏家不得不转向eBay等二手转售平台,那里的价格通常在50到60美元左右。或许,沉迷于一个50美元的钥匙扣,就是消费者应对高企的通货膨胀率的一种方式。
然而,某些Labubu的消费已经超出了“口红效应”的范畴。CNN预测,如果认真的收藏家一心想找到“隐藏款”Labubu,他们可能平均要花费2000美元来克服七十二分之一的概率。一些Labubu娃娃在竞拍网站StockX上的售价甚至高达5000美元。由于这种收藏狂热,一些评论员将Labubu比作上世纪90年代的Beanie Babies热潮。
然而,美国并非Labubu的主要市场。尽管它们在全球范围内大受欢迎,但泡泡玛特第一家门店于2010年在北京开业。中国的盲盒产业一直在持续扩张。一份报告显示,“该行业规模从2015年的63亿元人民币增至2021年的345亿元人民币,预计到2026年将达到1101亿元人民币”。中国的消费者也愿意在盲盒上投入越来越多的钱。最近,一个独一无二的真人大小的Labubu在中国以1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

图片来源:Miranda Wilson
中国的盲盒热潮已经变得如此强烈,以至于中国的官方报纸警告中国年轻人不要“沉迷”于此类商品。该报纸称这种现象“失控”,并声称此类“未知的惊喜”制造了“商业陷阱”。尽管中国政府已经打击了视频游戏等其他“赌博”行业,但他们尚未对盲盒实施任何监管措施。考虑到其巨大的商业成功,政府采取此类行动可能会非常不受欢迎。
美国与中国的文化霸权
Labubu并非美国文化霸权衰落的第一个迹象。TikTok是一个中国公司旗下的品牌,虽然美国人喜欢的网红不一定是中国人,但其算法和平台设计都是来自中国。由中国商人黄峥创立的在线市场Temu,以及另一家出售价格“低得离谱”(甚至是违法)的服装的中国在线市场Shein,正在开始与亚马逊(Amazon)竞争。中国的AI公司DeepSeek也在全球取得了成功。如果将视野扩大到更广阔的东半球,像韩国流行音乐和日本动漫等文化现象,多年来甚至几十年来一直在西方市场中越来越受欢迎。
咨询公司iMpact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克里斯·佩雷拉(Chris Pereira)告诉英国广播公司(BBC)新闻:“比亚迪、DeepSeek,所有这些公司,包括Labubu,都有一个非常有趣共同点。它们都非常出色,以至于没有人关心它们来自中国。你无法忽视它们。”
这对美国意味着什么?虽然Labubu可能看起来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短期潮流,但它与特朗普日益增长的孤立主义政策相结合,代表着公众兴趣的转变。消费者实际上并不想要“美国制造”的产品。从历史上看,这是因为他们不愿承担“美国制造”的成本或污染影响,但现在看来,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艺术家和制造商相比,美国的产品可能也显得乏味。
中国似乎也意识到了Labubu的软实力潜力。新华社称,Labubu“展示了中国创造力、品质和文化用世界能理解的语言所具有的吸引力”,让世界有机会看到“酷中国”。
文化是强大的。长期以来,美国通过在全球各地推广其产品和品牌,通过好莱坞主导电影产业,以及输出全球轰动的流行歌星,收获了巨大利益。当你控制了文化,你就控制了叙事、价值体系和信仰。
早在2019年,《时代》(Time)杂志的一篇文章就专门探讨了全球观众对好莱坞的兴趣衰退。《时代》记者法蒂玛·布托(Fatima Bhutto)写道:“那些被资本主义和全球化所抛弃的人,已经将他们的忠诚度从好莱坞转移了。印度、土耳其和韩国(更不用说完全是另一个故事的中国)正在制作的流行文化,正在揭示二十世纪西方的文化海啸正在退去,露出了沙滩。它的浪潮已经被打破了。”
Labubu的形象甚至被用于最近的美国抗议和集会中。有人在洛杉矶的骄傲游行和六月反对最近移民突袭的抗议活动中,看到了打扮成这个角色的人。在抗议活动中拍摄的一张照片中,一个穿着粉色Labubu服装的人举着和平标志和一张写着“ICE滚出洛杉矶”的海报。在骄傲游行中,Labubu被看到自豪地挥舞着跨性别骄傲旗帜。或许,Labubu在某些圈子里已经成为某种反主流文化的象征。
相信一个产品,往往意味着或明或暗地相信该产品的来源或创造者。随着美国从世界撤退,世界也从美国撤退,这种全球性的转变体现在购物习惯和网络趋势上,也就不足为奇了。
正如我在北京参观的泡泡玛特让我感到惊叹一样,世界也为Labubu所倾倒。中国很可能会收获这种商业成功带来的经济和文化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