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倩答中评:大阅兵后更要思考和平路径

 雷倩答中评:大阅兵后更要思考和平路径

编者按:雷倩博士2025年8月30日应邀参加由大黄蜂航母博物馆、二战太平洋战争纪念馆和卡特中心等机构在旧金山主办的纪念二战胜利80周年的活动,后到华府等地就世界局势和两岸和平等议题演讲。本文是众评网对雷倩的采访,本站特转发供读者参考。

中评社华盛顿9月7日电(记者 余东晖)正在美国访问的台湾知名战略学者雷倩对中评社表示,北京九三大阅兵亮剑的意味很大,但并不是针对台湾。大阅兵让人思考地缘政治秩序中,竞争对手如何博弈;更要思考:在外国可能军事干预台海情势下,有什么样的路径可以避免美中核大国对冲,维护台海和平,包括在短暂冲突之后迅速谈判以实现“和平统一”的可能性。

  在大华府两岸时事论坛和荣光会6日下午联合举办的纪念台湾光复80周年座谈会上,雷倩做了题为“我命由我不由天–二十一世纪新形势,亚洲新选择”的讲座。雷倩从历史的维度和全球的格局,阐释从海权时代外国强权殖民中国形成的“规则秩序”,到现在中国崛起为亚洲和世界人民带来新的选择,中国人命运从“我命由天不由我”到“我命由我不由天”的转变;探讨中国如何突破西方叙事,建构自己的叙事。

  在提问部分,中评社记者请雷倩分析北京刚举行的九三胜利日大阅兵对于台湾本身和大陆解决台湾问题的意涵。她指出,九三大阅兵亮剑的意味是非常大的,因为在地缘政治的格局里面,外交和军事是主轴。九三大阅兵让人们在讨论未来的地缘政治秩序的时候,必须思考对手到底是怎么样的。

  雷倩表示,台湾有人很容易说“这是大野狼来吓唬我们小白兔”,但是九三大阅兵并不是针对台湾,打台湾真的不需要那些高端武器。九三阅兵展示的那些武器跟现在人们常看到的常规武器有非常大的代差。因此无论是战场态势,战争形态或是战争决胜点,都会跟我们以前想象的完全不同。台湾人经常提到的“滩岸歼敌、海滩布雷”,那是“二战”时代的想法,无法用那种方式来思考未来可能的战争,而是应当更明确地思考,如何维持和平?

  雷倩指出,人们常说“止戈为武”,美国一直在做“以实力求和平”,比如它有“太平洋威慑计划”。她希望,各方能离开单纯“以战止战”的思考,多思考在非常紧急的状况下有什么和平的路径。她透露,来自美国、台湾、大陆、日本、俄罗斯、联合国的学者9月中旬即将进行一次“和平兵推”,假设在台海紧急状态下,如何降温,避免走向美中核大国的直接对冲。

  雷倩说,学界承认,两岸虽然没有结束战争状态,但过去60多年事实上维持了和平。马英九执政的8年,两岸也曾经能够超越政治分歧,具体解决两岸人民交往中的各种问题,说明两岸领导人是可以有智慧、有能力去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雷倩强调,两岸现在最大的风险是外国军事实力的介入。如果有外国的军事实力到了台湾,台湾就回到近代史上那种西方列强跟中国对抗的军事位置,就会进入非常危险的状态。她说:如果没有外国军事介入的话,我还是一个乐观主义者,我们还是应该努力为和平来奋斗。

  雷倩表示,台海关系处于美中两个核大国会不会对撞的大结构里,全世界华人有非常大的使命–不要把我们自己的世界毁灭,一定要有足够的内部力量阻止“台湾独立”。她建议,两岸可以思考,如何向国际社会表明,两岸敌对状态尚未结束,即便未来发生战争,那也是历史的延续,还是内战。内战的善后和在国际社会的反应会好处理得多。

  雷倩指出,中国历史上八次统一没有一次不打仗。而按照现在两岸的发展方式,尤其有很大的美国因素在其中,她预期两岸之间终究会有一个短暂的冲突。但她希望这个冲突越短、伤亡越小越好,然后用各种谈判方式去固定战后秩序,或许这可成为另外一条“和平统一”的路径,也就是找到减小灾难的相对较好的“路线图”。

  至于台湾执政当局要做什么来避免两岸战争,雷倩认为,台湾选举的结果已经是这样,你喜不喜欢,他已经是一个设定条件,不要梦想某天早上醒来他会跟现在不一样。她说,就像玩围棋一样,哪个地方是死路,你在这边就把它定住了以后,要跳到别的可能的活路,去一个更大的地方去做新的布局。到最后输赢可能不是在这里,而是在那里。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