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勋是台湾领导人学习的榜样

编者按:本文台湾《旺报》2025年7月24日发表的社评,题目是“黄仁勋与赖清德”。文章一个有趣的观点是,台湾其实可以充当美中战略竞争的稳压器和减震阀,而不是加速器。相比而言,赖清德唯恐台海局势不紧张,中美关系不僵持,而黄仁勋却是利用自己台湾人、华人和美籍华人的三重身份在两岸和中美之间扮演润滑剂的角色。放大来说,黄仁勋扮演的角色正是台湾可以在国际舞台发挥的作用。本站特转发此文供读者参考。(点击【这里】查看“黄仁勋如何说服特朗普:英伟达对华销售解禁内幕”一文。
赖清德总统和英伟达执行长黄仁勋都出身台南,同样以台南为荣,但两人人生轨迹完全不同,若两人轨迹不变,他们为人类留下的资产与历史对他们的评价,也将完全不同。
黄仁勋日前访问北京,正如他过去几次访问台湾,同样掀起旋风。黄仁勋行前曾赴白宫拜会川普,美方随即解除英伟达H20晶片销陆禁令,抵陆后黄仁勋会晤大陆经贸高层官员,俨然成为中美博弈的「使者」。无论黄仁勋是否认同这个定位,作为美籍台裔华人,他充分发挥了台湾在美中关系中的正向价值。
美中台使者 传递正向价值
黄仁勋此次北京行,传递了三层重要讯息:首先,英伟达以实际行动反对美中供应链脱钩,重视中国大陆市场,这也是国际媒体关注之处;其次,英伟达既可以做到对美加码5000亿投资,又可以透过游说恢复对大陆H20晶片销售,说明美中选边是假议题;第三,美中博弈如火如荼,黄仁勋明白肯定华为、小米、DeepSeek等大陆科技新贵的实力,认可大陆科技业成为「不可忽视的存在」。
黄仁勋说,任何低估中国创新与制造能力「都极其天真」,他认为美国对中国高科技严加限制,反而刺激包括AI在内的大陆本土科技业快速进步。黄仁勋的感言并非无的放矢,而是基于他对产业发展的敏锐感知。例如,他曾指出,中国大陆AI研究人员占全球半壁江山,点出大陆本土高科技教育体系渐成规模,将成为对美中科技竞争的长期动能。
黄仁勋作为成功的科技企业家,除了勇于创新,「前瞻」与「务实」更是不可或缺的特质,尤其他善用美籍台裔华人的身分优势,不仅为英伟达赢得战略空间,也为美中、两岸科技竞合开辟了缓冲区。今年5月彭博社一篇深度报导透露,黄仁勋曾用闽南话和出身福建、主政厦门时曾来台参访的大陆国务院副总理何立峰交谈。
同样,黄仁勋对两岸关系的自如处理,亦令人歎为观止。在台湾,黄仁勋现身夜市与科技大老吃台菜,享尽媒体镁光灯与粉丝追捧;直言台湾是全球科技生态中心,他大力推动在台设立总部,获得各级政府支持。在大陆,拜登任内英伟达卷入美中科技战,黄仁勋穿著东北花大袄,在上海年会跳舞;此次黄仁勋说服川普同意解禁H20晶片销陆后,不仅接受大陆官媒央视一对一专访,还在链博会上用中文表白「我出生在台湾,9岁移民美国,首先我是中国人,后来我成了美籍华人」。
台湾有优势 扮演战略角色
黄仁勋不是政治人物,更不是演员,他之所以能在美中、两岸微妙关系中游刃有余,固然有天赋异稟的沟通智慧,但也证明美中、两岸早已形成难以切割、相互依存的供应链网络。
台湾科技产业驰名国际,受惠于两蒋时代开放的教育政策,及美国开放市场与技术移转,并启发本土创新。2000年后制造基地移转大陆,大陆复制了相似路径,从产业承接到自主创新,最终创生大批与美国匹敌的科技企业。英伟达的崛起,得益于在美中台科技网络关键环节所占据的重要地位。
经过30多年发展,无论是一般制造业,还是在高科技领域,两岸产业早已高度融合,并共同镶嵌在全球供应链体系中。许多大陆创下世界第一的产业或领先技术,其中不乏台湾企业、技术和人才的身影,台湾在全球引以为傲的半导体、精密制造,也吸取了大陆的市场优势和成本优势,反向成就了大陆制造业体系的高质量发展。换言之,「台湾第一就是大陆第一」,此言非虚。
赖清德否定华人身分,贬抑中华文化,推动「非红供应链」是画地为牢,反观黄仁勋,善用自己台湾人、中国人、美籍的独特条件,超越了美中、两岸的争斗,发挥了联结、沟通的正面作用,这不正是台湾本应发挥的战略角色和价值吗?
赖清德若能领悟黄仁勋周旋于台湾、中国、美国之间,善用优势为世界创造价值的智慧,不但会是台湾2300万人民之福,也将成为东亚和平与繁荣的重要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