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旦大学信强:评估“台海和平统一”的前景

 复旦大学信强:评估“台海和平统一”的前景

信强是复旦大学台湾研究中心首任主任、美国研究中心副主任。他著述颇丰,对台湾问题有深入的解读,是该领域的权威学者。信教授曾是美利坚大学的访问学者,并曾在时任国会议员吉姆·麦克德莫特的办公室实习。2013年,他被中国教育部授予“新世纪优秀人才”称号。

本次采访中,我们与信教授探讨了美国国会在对台政策中扮演的角色、海峡两岸的文化和教育交流,以及导致民进党(DPP)崛起和“台独”情绪上升的政治动向。我们还触及了北京对台湾问题的态度。信教授认为,国会为白宫的对华政策提供了制衡,并称赞两岸民间交流对两岸年轻人来说是宝贵的经历。他认为,民进党推动“去中国化”是出于其政治利益。信教授还指出,大陆始终将和平统一置于军事干预之上,并表示如果民进党能接受“一个中国”原则和“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事实,北京将在台湾的整合过程中表现出灵活性。

陈冠一: 信教授,您在2010年出版了一本名为《美国对台政策中的国会角色解析》的书。许多学者从宏观层面研究台湾问题,但您的书聚焦于美国国会在对台政策中的独特作用。您认为国会在塑造美国对台政策时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信强: 首先,在美国政治架构的“三权分立”框架内,立法机构国会可以在对台政策上扮演多重角色。

第一,支持性角色。如果总统希望做某事并得到国会支持,行政部门在政策执行上将更加顺利。例如,国会提供必要的资金,并在支持白宫方面达成关键共识,将使总统更容易推行某些政策。我认为,尽管总统扮演着独特而主导的角色,但他仍需要国会的支持。

第二,主导性角色。当国会认为总统在支持台湾方面做得不够时,它可能会掌握主导权,通过一些法律来迫使白宫跟进。例如,《台湾关系法》就是在白宫没有采取太多行动时通过的,但现在它被视为美国所谓“一个中国政策”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也可以看到国会通过法律,明确提出了《六项保证》,将其纳入“一个中国政策”框架。从《台北法案》和《台湾旅行法》中,我们可以看到国会在推动美台关系方面比白宫走得更远。

第三,制衡性角色。当国会认为白宫的某些行为不利于台湾或美国的利益时,国会就会采取行动来制衡白宫,并迫使政策做出改变。国会能真正扮演制度性的角色。我们必须记住,有时个别议员的行为也会造成非常严重的后果。最近的案例是众议院前议长南希·佩洛西访台,这不仅引发了台海两岸,也引发了中美之间的高度紧张。如果回顾更早的1995年李登辉访美事件,当时普遍认为国会向克林顿总统施压,迫使他改变了此前对北京的承诺,允许李登辉进行所谓的“私人访问”。由此可见,国会可以做一些非常重要的事情,并可能严重影响中美关系和美台关系。

文化交流:连接两岸青年的桥梁与挑战

陈冠一: 您年轻时曾到访台湾,而两岸的文化交流一直是连接两岸人民的桥梁。您认为文化交流对两岸关系产生了什么影响?如果许多人认为美中学生间的教育交流可以促进两国关系,那么我们是否可以利用文化作为工具来连接两岸的青年?

信强: 我完全同意这个观点。我认为,两岸人民之间的文化交流将促进和推动双方的合作与往来。我们知道,两岸已分离七十多年,存在很多误解和认知偏差。但通过民间交流,台湾人可以到大陆,反之亦然。他们将亲身体会到两岸的相似之处和差异,这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彼此,以及对方的优缺点。这对于他们培养相互理解和尊重非常有益。

这种交流主要带来积极和建设性的影响,但我们也必须承认它存在一些负面影响。例如,两岸人民可能都认为我们属于一个中国,有很多相似之处,但有时他们会发现差异多于相似之处,并对彼此在某些问题上的看法感到不适。我认为,这些所谓的“缺点”可以通过更深入的交流来克服。民间和文化交流将有助于维护台海和平与稳定。

大陆民众对台观感的变化

陈冠一: 您认为大陆民众对台湾的普遍看法是什么?与您第一次访问台湾时相比,这种看法有何变化?

信强: 我第一次访问台湾是在2000年,当时我还是个博士生。在过去的二十多年里,我访问台湾超过四五十次。大陆民众对台湾的普遍看法具有很强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大多数人相信两岸同属一个国家、一个中国,即“中华民族”。大多数人也欣赏台湾的经济和社会成就。大多数人认为台海的和平与稳定对双方都有利。他们中的大多数人也希望并相信两岸最终能以和平方式实现统一。

然而,我必须承认,在多年的负面情景和台海紧张局势加剧之后,我们不能否认,在民进党执政下,现在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台湾的态度比二十年前更加负面。同样不可否认的是,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始担心最终统一的前景或可能性。他们担心台湾会以某种名义或方式变得更加“独立”,并担心在民进党当局的煽动下,台湾的“台独”行为会使两岸陷入军事冲突。因此,我认为这种看法变得更加复杂,坦白地说,也比以前更负面,特别是与二十年前相比。

民进党的崛起与“去中国化”

陈冠一: 您提到了民进党,这正好引出我的下一个问题。陈水扁的民进党曾是“台独”政党,并且越来越反华。从历史上看,民进党是如何壮大其影响力的?而赖清德领导下的民进党第三个连续任期,可能对台湾人民和中美关系产生什么影响?

信强: 民进党的成立实际上是在蒋经国时期。当时,为了维护社会稳定并推动台湾的政治改革,蒋经国开始允许以民进党为代表的反对党运作。后来,李登辉上台后,为了制衡国民党内部的反对势力,他通过给予民进党很多机会和发展空间,试图帮助其变得更强。此后,由于国民党的分裂,陈水扁在2000年成为台湾领导人,并在2004年以0.2%的微弱优势连任。在他的八年执政期间,民进党取得了巨大发展,学会了如何根据党的利益来掌控经济和社会力量。他还宣扬“台独”议程,将台湾社会分裂成“蓝营”和“绿营”。2008年,马英九和国民党重新执政。在他执政的八年里,国民党在一定程度上恢复了活力,但遗憾的是,2016年国民党再次输给了蔡英文,而现在,在蔡英文执政八年后,我们又看到赖清德当选。

在过去的二十年里,民进党从一个非常弱小的小党,发展成为岛内的主导政治力量。坦白地说,这使得国民党(即“蓝营”)变得更加弱小。民进党无疑有其自身的优势。他们知道如何动员民众、如何进行竞选、如何击败反对党,包括国民党以及柯文哲领导的民众党、宋楚瑜领导的亲民党等其他政党。民进党已经成为一个非常老练的政党。当然,一些历史事件帮助民进党达到了今天的地位,但我们必须承认,民进党非常擅长竞选,并利用历史、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为自己谋利。

陈冠一:  也许民进党并非无所不知,但它显然懂得如何在近年来击败国民党。在最近十年里,民进党的“去中国化”政策受到了大陆许多人的批评,甚至一些国民党官员也对此表示不满。民进党“去中国化”的大致时间线是怎样的?它又是如何让台湾青年变得更加支持“独立”的?

信强: 公平地说,所谓的“去中国化”进程是由国民党而非民进党发起的。李登辉为了推行“两国论”,在岛内的历史课程中发起了“去中国化”。后来,民进党加强了这一努力。如果他们想推动“台独”,就必须教育台湾孩子,台湾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台湾人也不是中国人。民进党实现这一目标的最佳方式,就是宣扬台湾人民和“中华民国”(ROC)与中国大陆无关。例如,他们会教导年轻一代,中华民国的最高峰不是珠穆朗玛峰,而是台湾的玉山;最长的河流不是长江,而是浊水溪。他们会说夏、商、周、唐、宋、元、明、清等朝代与台湾历史无关。这都是出于政治目的。民进党在“去中国化”上投入了巨大努力,这有助于所谓的“台湾建国”,即“台湾是台湾,中国是中国”。它宣扬台湾是一个与中华民族无关的独立国家。“去中国化”的教育不仅涵盖历史,还涉及政治和文化。例如,民进党会告诉台湾人,他们有“台湾文化”,这与“中华文化”无关。这是一种系统的策略,其核心目的就是通过这些内容上的“删除”,来告诉台湾人“台湾不属于中国”。

陈冠一: 这种“独立”运动主要是由政治意识形态驱动的,还是为了争取美国的军事援助和支持而采取的战略举措?

信强: 我不认为他们是为了争取美国的军事援助而推动“台独”。这主要是由政治意识形态和政治利益驱动的。推动“台独”是民进党根本的意识形态。民进党最初成立并非为了“台独”,而是为了反对国民党的“白色恐怖”独裁统治。然而,当他们想把民进党与国民党区分开来时,他们认为“亲独”对民进党会非常有利。他们认为国民党总是想恢复与大陆的关系,而民进党则不想与大陆有任何瓜葛。这是民进党区别于国民党的关键特征。现在,许多民进党政客意识到,由于来自大陆的压力,“台独”几乎没有可能性。他们之所以仍然大力推动“台独”,主要是出于政治利益,而非任何理想。如今,民进党变得更加投机,他们认为如果宣扬干预议程,就能更好地团结支持者,从而击败国民党并获得经济利益。现在,这已经不再那么意识形态化,而更多地是政治考量。

和平统一:北京的耐心与红线

陈冠一: 在您2020年发表的论文《求同存异:北京对台政策的变与不变》中,您提出中国一直将和平统一作为优先事项。和平统一面临的挑战有哪些?是台湾的抵抗?还是美国的保护?

信强: 对大陆来说,和平不是最终目标,统一才是。因此,大陆最大的担忧是民进党当局的“台独”挑衅。赖清德曾说“中华民国与中华人民共和国互不隶属”,这是“台独”的自白,也反映了民进党政客的政治目标。对许多中国人来说,台湾当局,尤其是民进党,似乎不可能接受“两岸同属一个中国”。这意味着,除非北京使用非和平手段,否则统一将变得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

岛内“台独”的势头是大陆实现和平统一的最大挑战。另一个挑战是美国对台湾问题的“军事化”。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美国对台军售和军事资助。他们还在军事训练和高层军事技术上进行合作。这让北京担心台湾会“以武谋独”。这意味着台湾问题将从一个政治问题演变为一个军事问题。这可能会迫使大陆以非和平手段来实现统一。

这两者是和平统一面临的主要挑战。对中国来说,绝不可能接受“两个中国”,也绝不可能接受美国支持的“一中一台”的局面。美国正试图通过打“台湾牌”来遏制中国的崛起。诸多因素加剧了中国的担忧。这就是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对和平统一的前景感到悲观。

陈冠一:  网上很多人认为,美国卷入伊朗事务,为中国军队提供了武力攻台的“黄金窗口期”。您如何看待这种说法?他们的观察有道理吗?

信强: 我不这么认为。大陆没有理由因为欧洲、中东或拉美发生的事情而动用武力。几十年来,和平统一一直是大陆的原则和策略。习近平主席和所有中国领导人都一再重申,和平统一是最好的方式,不仅对大陆,也对台湾。两岸将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只有当“台独”势头变得如此强劲并越过红线时,北京才可能被迫使用武力。北京已经划定了明确的红线,军事冲突只会在台湾当局越线时被触发。北京没有其他理由动用武力。我不同意那些传言。

陈冠一:  近期国际紧张局势让许多人对和平统一的可行性产生疑问。台湾需要做出多大改变才能成为中国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可以做出哪些改变来适应台湾的统一?

信强: 我认为北京对台湾已经非常宽容。如果北京没有这么多的耐心,紧张局势会高得多,两岸关系会更糟,因为北京有能力做得更多。然而,北京一直在尽最大努力实现和平统一,并相信一段时期的和平发展和整合最终会带来和平统一。我不认为北京会威胁台湾一夜之间接受统一,但它正在努力遏制民进党一直鼓吹的“台独”可能性。两岸的和平发展曾达到历史高峰,每年都有会面和互访,贸易往来,以及文化联系的蓬勃发展。让我们来谈谈未来如何实现最终统一。

我们可以看到,北京仍然有信心和耐心。但如果民进党继续挑衅,北京会利用其“工具箱”中的手段来遏制“台独”。民进党可以效仿国民党,这意味着简单地接受“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一部分”的原则。即便民进党可能不会公开表示接受“九二共识”,但如果民进党能与北京达成某种共识,北京也会乐于与其进行对话。和平统一是原则,“一国两制”是具体方案。北京在其“两制台湾方案”中已经显示出灵活性,这意味着在台湾实施的“一国两制”将与香港和澳门的模式不同。台湾方案比港澳方案更灵活。但如果台湾当局不接受“台湾是中国一部分”这个基本原则,那么北京就无法与民进党进行任何建设性的互动。

陈冠一:  您提到了马英九和大陆的互动。然而,岛内似乎大多数政治人物都不愿与“九二共识”有任何关系。您认为,这是否需要等到他们的继任者或台湾的下一代,才能重新强化“九二共识”?

信强: 北京更在意“一个中国”,而不是“九二共识”这个词。北京曾表示,如果民进党或岛内任何政治力量,即使他们不支持“九二共识”,但能清楚地表明“两岸同属一个中国”且“台湾是中国一部分”——如果他们能找到某种方式来表达或阐明这一原则——那么你称之为“2025共识”或“2030共识”都没关系。“九二共识”的内涵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北京与两岸进行任何官方和政治互动的政治基础。否则,北京将不知道它是在与另一个国家、另一个中央政府,还是中国的一个地区进行对话。这是一个原则问题,北京在这个问题上绝不会做出任何让步。无论哪位政治人物统治台湾,北京都不会接受、改变其立场或想法。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