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观点:釜山峰会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吗?
中评社香港11月17日电(记者 郭至君)由澳门区域与战略研究中心举办的主题为“釜山‘习特会’: 中美关系的转折点?”的研讨会日前在线召开,来自大洋两岸的一流智库、高校学者齐聚,探讨前不久借由APEC峰会在韩国釜山举行的“习特会”的影响以及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研讨会召集人、澳门区域与战略研究中心主任王建伟致欢迎辞并担任主持人。
作为开场,王建伟首先谈及了他自己对本次“习特会”的观察,他认为有四个落差:一是峰会取得的成果和舆论评价之间的落差;二是特朗普本人和其团队成员对此次峰会的评价之间的落差;三是特朗普政府和美国主流媒体对此次峰会评价之间的落差;四是美国与其盟国对此次峰会评价之间的落差。“唯一落差较小的是中美高层对本次峰会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讲,可以说釜山峰会中美之间达成了最低限度的共识。”他说。王建伟也提出三个问题供在场学者们发表自身见解,一是釜山中美元首峰会能否稳定中美关系?中美关系是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二是经过近一年的较量,中美对彼此的政策有没有什么变化?这些变化是战略性的还是策略性的?三是特朗普任期剩下的三年里面,中美关系会如何发展?是展现某种可预测性还是依然充满不确定性?围绕这些问题,与会学者发表了自己的看法。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院长王文首先表示,中美关系未来半年内还是可以期待的,待特朗普明年4月份访华以后,两国关系取决于是否能够更多地达成更深度的一些利益上的交换和妥协。“这次釜山峰会确实如王毅外长所说,至少是一次标志性的时刻,过去大概8年左右的时间,中美之间实际上出现了多轮的博弈,但美国并未能够打倒中国,所以达成了一定的战略平衡。进一步说,两国能力对比的话,目前中国正在出现部分领域的超越,比如制造业、人工智能和军事的部分领域,出现了赶超和接近美国的趋势。因此从硬实力的角度来讲,我觉得中美两国之间正在出现某种层面上的威慑平衡,美国并不具有绝对的优势,”他说。王文也指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国内政策目前看其实是相对成功的,而在中美关系层面上,两国进入到一个相对平衡的新阶段,如果说过去的5年是战略相持期,那么现在明显就是处在了一个战略相持期的后段。今后一段时间,中美战略竞争会进入到一个常态化阶段,中国社会和美国社会以及世界都会适应中美长期、持久的战略竞争,所以中美两国未来的十年甚至更长的一段时间要做好危机管控,警惕区域性的摩擦。中美相对平衡对等的时代正在到来,但中国不会接受G2的概念,总体来讲对中美关系保持审慎乐观。
谈及台湾问题,王文表示,台湾问题的解决可能就在眼前,目前中国大陆的法理依据和社会氛围都已经到达一定的程度,也许我们可能某一天突然间一觉醒来就发现这个问题已经解决了,不排除这样的可能性。因为从硬实力角度来讲,中国大陆一方具备这样的实力,现在关键就是要考虑解决真正回归以后的治理问题。
美国华盛顿史汀生中心中国项目主任孙韵表示,从短期看起来中美关系是稳定的,但是在根本结构上中美关系是不稳定的,即使目前中美之间达成了一年的休战,也不会说明这一年中间不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风波和问题,特别是非贸易领域,比如对台军售方面。特朗普非常明确的表示,他明年去中国访问的时候,会达成真正的中美之间的贸易协议,那么此次的贸易协议更多地是纠正或者说稳定了特朗普上台以后采取的一系列对中国的贸易政策。她也说,特朗普这一届政府的风格,一定是要在无牌处打牌,没有筹码的地方创造筹码。现在,中国与美国实际上都是通过实力地位出发来同对方打交道,这一点在数次贸易战的交锋中间表现的非常明显,不仅是美国的一个标志性手段,也是中国的一个回应的手段,双方都有针对对方的杀手锏。按照核领域的理论,就是双方都拥有相互确保摧毁的能力,尤其是在贸易领域,双方都可以在对方身上施加对方无法承担后果的手段,这样反而更有利于形成稳定,让双方能在贸易领域坐下来谈。
孙韵不认为这次峰会意味着特朗普政府对华战略的重大改变。“在第二任期里面,特朗普的美国国家安全战略最集中关注的是美国的国土安全,国内安全和西半球安全,所以可以说至少在目前的阶段改变了过去八年中美大国竞争的趋势。”她说。谈到台湾问题,孙韵指出,在峰会之前,中方就在两国二轨对话中给过比较明确的说法,即台湾问题此类重大事项不会放在第三国来讨论,且如果想要讨论,需要提出一个相对有确定性的结论,因此,釜山峰会上并不适宜提及台湾问题。孙韵表示,美国的战略界和对华政策界目前普遍认为中国现在有过分自信的问题,这是一个比较危险的倾向,如果在非贸易领域出现外溢效应,可能会导致让中国非常不舒适的一些结果。
北京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王勇表示,美国方面特朗普本人对于本次会晤给出了12分的超满意评价,甚至两次强调G2概念,但美国民主党一些代表性人物却抨击特朗普,认为他所谓的成功是向中国低头。美国主流媒体的评价也比较谨慎,认为美方让步的幅度超过预期,却没有换来中方在核心议题上的实质性的妥协。中国方面的评价则是总的来说正面积极,两国关系保持总体的稳定。王勇也认为,这次中美之间达成了一个对等高度平衡的协议,反映了特朗普政府对华政策的一个新特点,就是交易驱动,寻求快速解决。釜山协议的性质更多是一种交易性的修正,并非是所谓的战略重启。中美力量对比的结构性变化,也正在赋予中方更大的主动性和塑造关系的能力,特朗普本人可能也有所体悟,即与其打压中国,不如跟中国合作能够使美国更强大。中美关系走向更加良性竞争和合作并存的这样一个新阶段的动力在增加。
王勇表示,中国的实力应该说远远超出特朗普及其团队的预料,这样的底气来自于市场规模、技术创新和制造业规模等。从软实力的角度来看,中国更加自信开放,推出各类多边合作倡议,而美国更加保守封闭,遵循单边主义原则。总体来看,可以说中美的综合力量平衡发生了改变,中国主动塑造中美关系的能力在增强,未来要加强中美领导人战略沟通和战略指引,这一点非常重要,并且在稳定和改善关系新的基础之上找到谈判解决台湾问题的办法。
美国巴克内尔大学国际关系与政治学教授朱志群说,近几年来双方对中美关系的期望值很低,所以反而釜山峰会相对来说比较成功,暂时稳定了中美关系,但是两国关系依然很脆弱,随时会有不确定的风险。当前,美方愿意谈判的态度比较明显,比较积极,这与以往不太一样,本质是中国在贸易谈判上握有对美国的“杀手锏”,所以它也只能放下身段跟中国谈。因此这次最大成果确实是稳定了关系,美国也做了一定的让步,但是稳定期能够维持多久还很难说。另外这次会晤也体现了中国越来越自信,在很多问题上可以做到谈笑风生。
关于台湾问题,朱志群表示,目前看来北京高层有耐心,对和平统一仍抱有希望,但要关注2028年的大选结果,如果民进党届时仍高票当选,那就有可能构成了动武的条件。在这个问题上,中方显得非常自信,并且有足够的定力、实力,所以这是首次在中美元首会晤中没有谈台湾问题,在整体中国外交当中,台湾问题的地位在逐步下降,大陆方面已经是该做就做,不断压缩“台独”空间。
美国内华达大学政治系副教授蒲晓宇从三个“重新”来探讨中美关系短期的稳定性和长期的前景。第一,重新认识特朗普。特朗普的执政理念和世界观与以往很多美国总统不一样,他对于美国外交的定位带有反思,这样就给对华政策创造了反思的空间。第一任特朗普受很多建制派的掣肘,第二任他的牵制已经没有了,外交上可能比第一任更符合他本人的理念。中方跟特朗普打交道,一方面要防止他的善变,一方面特朗普带来的机遇远大于挑战,当然不确定性还是存在的。第二,重新定位大国关系。特朗普第二任时的执政优先方面以及对美国外交和国际定位的再思考,都在淡化大国竞争,所以他对美国实力的限度比以前很多政客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许大国竞争的时代在转向一种既有竞争,但同时又有大国协调的状态。第三,重新思考相互依赖。可能要对原来那种高度相互依赖带来的脆弱性做一些调整,现在大家至少对于彼此的实力、韧性有了一些清晰的认识,也许可能促进短期的一些趋稳。
“我觉得一定要把特朗普第二任期,尤其中美元首接触包括未来互访所创造的缓冲机遇用足,把双边各种机制化的对话重新补齐,否则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蒲晓宇说。
香港城市大学公共及国际事务系教授曾敬涵则从人工智能的角度来看中美关系。他表示,中美竞争的新重心是从地缘政治到技术安全。人工智能不再是一个产业技术问题,而是关乎国家实力、制度优势、意识形态安全的一个交汇点。人工智能将来可能会作为一个衡量中美竞争是否可控的关键指标,也是一个安全困境的核心。人工智能现在在核指挥、无人系统、决策资源等等一系列领域已经带来很多战略的不确定性,中美如果在这一块不能够达成共识,来推动一个共同的方法管理人工智能,就会留下一个权力的真空,这会对人类带来非常大的风险,甚至是灾难。
曾敬涵表示,釜山峰会不一定是中美关系的转折点,但是它可能标志着一个新的阶段,即从全面对抗走向可管控的不信任,即双方在各个领域,尤其军事或者人工智能还有科技方面避免踩到对方底线,追求战略优势,但并不希望出现失控的风险,这是釜山峰会重要的战略价值。
美国康奈尔大学列文森中国与亚太研究项目执行主任徐昕认为,目前中美关系进入动态平衡的阶段。“从竞争的角度,我相对乐观,应该是从恶性竞争逐渐走向良性竞争……合作共赢一直是中国看待中美关系或者希望中美关系未来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在不同的场合,特别是这一次在釜山,习主席在媒体在场的情况下,就讲了互相成就,这是非常需要引起注意的。”他说,“另外美国的战略思维的确在变化,从认知的角度,从战略思维的角度,我们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
谈及台湾问题,徐昕说,从中美博弈作为一张牌的角度,台湾的价值依然在,但特朗普的“中国大陆是桌子,台湾是笔尖”的论调将其价值反映地很清楚,这个价值现在也在递减,且“弃台论”在美国重新浮出水面。中美关系仍然是中国外交的重中之重,但一个新的变化是中国是在全球视野下和全球布局中来处理中美关系,这样中国不管在硬实力还是软实力上与美国打交道的时候,就更能从一个所谓平等的地位来达成一种双方能够都能接受的方向。总的来说,从釜山峰会的成果看过去十个月的中美关系,中国是有备而来,而特朗普政府是鲁莽上阵。
随后,各位与会学者还进行了充分的自由讨论,并与线上听众展开热烈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