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关系中的朝鲜因素
- 采访
- Tyler Quillen
- 13/11/2025
- 0
中美两国之间的关系涉及各种热点,这些热点推动着两大超级大国之间的互动。其中两个重要焦点是台湾海峡和朝鲜半岛。两者在中美关系史上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并在今天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鉴于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双边关系如此紧张,理解并管控平壤、台北及其他各方在其中扮演的角色就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更好地阐明朝鲜在美国对华关系中所扮演的复杂角色,《中美印象》采访了Dr. Shuxian Luo。罗博士是近期《外交事务》(Foreign Affairs)文章《中国的朝鲜难题:美国如何能促使北京约束平壤》的作者,她是研究中国外交与安全政策、印太地区动态及海上安全领域的专家。她曾在布鲁金斯学会、美国海军战争学院、威尔逊中心、德国马歇尔基金会和外交关系协会等多个知名机构任职,目前在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担任助理教授。泰勒·奎伦(Tyler Quillen)与罗博士进行了对话,讨论了她的新文章,并请她就朝鲜问题所蕴含的风险与机遇发表了见解。
泰勒·奎伦 (TQ): 首先,您能否简要描述一下朝鲜在美国对华关系中的角色?这个角色随着时间是如何变化的,今天又处于什么位置?
Dr. Shuxian Luo (SL): 我认为朝鲜在美国对华关系中的角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方面,中国处理与朝鲜的关系是作为一种杠杆,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首先,中国利用其在朝鲜核导问题上的合作作为讨价还价的筹码,推动美国顾及中国最关心的利益——通常是台湾问题,但有时也涉及其他问题。无论是在双边还是多边场合,台湾问题一直是中国寻求美国妥协的最主要、最持续的主题。
当局势紧张、中美关系恶化以及美国处理对台关系引发摩擦加剧时,中国就会把朝鲜作为一个制衡因素,来对抗北京认为威胁其利益的任何美国对台行动。更具体地说,一些中国专家撰文提到,在发生台湾军事突发事件时,朝鲜的核能力可能是一个有用的资产,可以牵制住美国在半岛的军事力量。
因此,中国倾向于通过中美关系的视角,尤其是关于台湾问题的视角,来看待朝鲜的价值,主要就是通过这两个方式。这是中国在与美国打交道时,处理朝鲜问题的首要逻辑。这听起来可能有点复杂,但我认为这正是实际发生的情况。我很少看到其他人或研究探讨中国在过去三十年朝鲜问题谈判中一直保持的这种关联。
TQ: 在朝鲜问题上,北京的核心利益是什么?与华盛顿的核心利益相比如何?是什么导致了两国在朝鲜问题上合作记录的波动?
SL: 关于中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核心利益,传统观点是:不打仗、不发生动荡、没有核武器。 这一点相对稳定和恒定。这也是推动我整个研究的最初问题:既然中国在朝鲜的核心利益一直相当稳定,那又如何解释其对朝方针的差异呢?
我们看到,在某些时期,中国曾与美国、韩国等其他国家合作,推动朝鲜进行六方会谈等多边谈判,也曾与美国合作制定和收紧新的联合国制裁措施。但最近,中国的做法几乎完全逆转——阻止美国发起或推动的联合国制裁措施等等。中国从一个与区域其他利益攸关方更具合作性的方针,转向了一个合作性较弱的方针,更加公开地容忍和庇护朝鲜的核导计划。
因此,核心利益依然是:朝鲜半岛不打仗、不发生动荡、没有核武器。但还有其他因素——关键因素,比如中国对台湾问题的担忧,以及中国希望利用在朝鲜问题上的杠杆,推动美国在某种程度上接纳或顾及中国在台湾问题上的关切。正是这个因素,驱动了合作记录的波动,尤其是在中国方面。
当然,对于华盛顿来说,首要任务是所谓的 “CVID”(Complete, Verifiable, Irreversible Denuclearization,即彻底、可验证、不可逆转的无核化)——尽管人们仍在争论美国坚持这条底线是否仍切合实际。我认为,只要美国仍坚持这一立场,它就是美国在朝鲜问题上的核心利益。
TQ: 您前面已经稍微提到了,但为什么朝鲜及其核计划的问题会与台湾和两岸关系如此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SL: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从历史上看,在中国的认知中,这些问题可以追溯到朝鲜战争的爆发。我的《外交事务》文章中没有提到这一点,但历史背景是:朝鲜战争的爆发阻止了中国实施其“解放台湾”的计划——即在1950年通过攻打台湾彻底结束国共内战的计划。由于战争爆发和美国派兵封锁台湾海峡,中国不得不放弃了该计划。因此,这种历史背景为中国感知到的关联性奠定了基础。
但在今天的背景下,在当代后冷战背景下,这种关联更多地变成了:在台湾发生突发事件时,朝鲜可能扮演什么角色。 无论是中文还是英文的文献,都有暗示中国可能将朝鲜视为一个潜在的资产,以便在台湾突发事件期间分散美国在西太平洋的军事力量。因此,我认为,从这个意义上讲,这是中国人看待朝鲜核资产与台湾海峡关系之间联系的最重要方式。
TQ: 区域内其他在朝鲜和台湾问题上都有既得利益的国家,例如韩国和日本,如何看待美国和中国方面的这种议题关联?
SL: 我不太确定日本的情况,因为我没有深入研究日本是否认为存在这种关联。但在韩国,他们确实担心这种关联,尽管角度有所不同。我认识的一些韩国学者正在进行一项研究,恰好是硬币的另一面。他们担心的是,在发生台湾突发事件时,朝鲜会不会利用这个窗口对韩国发动攻击? 此外,我想表达的——尽管这仍处于初步阶段——是韩国方面担心:即使朝鲜没有公开发动对韩攻击,美国在应对台湾突发事件时,是否会推动实施战略灵活性。我的意思是,在美中因台湾问题发生冲突时,美国可能会把驻扎在朝鲜半岛的部分(甚至全部)部队转移到台湾战区。
因此,关于美国一直在推动的“在动用驻韩美军时拥有更大的灵活性”(不局限于朝鲜半岛,也可以用于台湾等区域其他地方),美韩同盟内部存在紧张关系。朝鲜伺机攻击韩国的潜力是一个担忧,而另一个担忧是,即使朝鲜没有突发情况,美国在台湾问题上将如何行动。
TQ: 第二个特朗普政府时期,美中关系波动剧烈,时而出现反常的积极合作,时而又更加对立。鉴于可能举行的“特习峰会”,这是否可能促成在朝鲜问题上的合作?
SL: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我认为这种可能性仍然存在,但我不愿对此下赌注,特别是因为我们明显看到了所有这些波动,尤其是在贸易摩擦和技术问题上。
我主张的是一种非常精确的“一对一”议题挂钩——将朝鲜问题与台湾问题挂钩,目的是管控风险,减少这两个区域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这个逻辑非常简单:中国可以帮助约束朝鲜,尽管北京约束朝鲜的能力或意愿存在限度。类似地,美国可以在台湾问题上保持一定程度的克制,特别是对当前台湾当局而言,这是北京真正关切的问题。如果华盛顿能够发出信号,表明它可以在这方面帮助约束台北,我认为这将是中方非常乐见的。
但问题是,这需要双方能够将这两个问题——或者说这种关联——与其他极具争议、容易引发激烈情绪的问题,例如贸易、技术、稀土、关键矿物等,隔离开来(compartmentalize)。因此,对于本届政府如何一并处理所有这些问题,我不太确定他们是否有意愿或有能力——在进行这种微妙外交方面——做到某种程度的“隔离”。
此外,这种议题挂钩是非常脆弱的,因为这两个大国都无法完全控制其较小的“受援国”。无论是台湾还是朝鲜,都有自己的自主性。因此,对于大国来说——例如,如果朝鲜采取了某种行动——美国需要能够避免匆忙下结论,认为这表明或体现了中国又回到了不合作的立场。同样,对于中国来说,如果台湾做了北京不喜欢的事情,北京也需要能够避免匆忙下结论,认为这是美国在背后支持台湾的行动。
因此,双方——也就是说,即使他们能够建立这种议题挂钩策略并将其与其他争议问题隔离开来——也需要能够容忍不完美,才能维持这种关联,因为其中一部分超出了他们的控制范围。我认为这两个步骤至关重要,但我不确定——尤其是在当前的华盛顿方面——他们是否真的能做到。第一是隔离,第二是容忍任何突发事件中的不完美,不要将朝鲜的每一次违规或挑衅都解读为必然得到了北京的支持。
TQ: 接着这个问题,如果为减少朝鲜带来的风险而进行的联合协调得以实现,它最可能采取什么形式?
SL: 我还没有真正考虑过这个问题,因为我认为上一个问题就已经非常困难了,所以很难想象会出现这种情况。但我认为它应该更像是一种共同管理(co-management),由美国主导,同时与中国以及韩国进行协调。韩国尤其重要,因为韩国新政府表达了强烈的意愿要恢复与朝鲜的对话——尽管朝鲜目前没有表现出任何与韩国政府对话的兴趣。
我认为这个论坛可以建立在六方会谈的基础之上。当然,许多人对六方会谈持有一种嘲讽、戏谑或批评的态度,认为它只是空谈,最终达成的协议也破裂了。但就像我之前说的,我认为没有哪个机制是完美的,而六方会谈机制是被证明能够产生一些可行成果的机制。
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是,我们能在多大程度上让俄罗斯加入,但我认为这真的取决于哪个大国对朝鲜拥有最大的影响力——是中国还是俄罗斯?在极端情况下,如果俄罗斯决定不合作并选择置身事外,中国能否单独施加影响,将朝鲜带入这个框架?我认为可以,因为中国最终仍是朝鲜最主要的援助者。在提供经济援助,或在国际舞台上为朝鲜提供政治和外交空间方面,俄罗斯无法取代中国。因此,只要北京下定决心让朝鲜回到谈判桌,我认为即使没有俄罗斯回到多边机制中,它仍然可以运作。它可以是五方会谈或四方会谈等等。这甚至取决于下一任日本首相是谁。
所以,我认为可以效仿六方会谈,以美、中、韩作为整个朝鲜半岛问题的核心方,共同合作,共同管理局势。这基本上就是我所设想的,但它只是一个非常粗略的愿景。
TQ: 这很好地引出了我的下一个问题:在朝鲜对中美关系的作用中,俄罗斯扮演了什么角色?莫斯科与平壤的关系如何使华盛顿和北京之间的协调努力复杂化?
SL: 我认为这也归结为中国将如何决定利用其与这两个国家的关系,因为现在有很多关于中、俄、朝三边关系的讨论和猜测。一种观点认为这三个国家正在形成一个所谓的“专制轴心”或“动荡轴心”——它们正在形成一个更强大、更巩固的反美、反西方阵营。但对于这个阵营的稳固程度,仍有更多的疑问和猜忌。人们质疑这三个国家之间的不信任和疑虑是否比表面上看到的更多。
因此,我认为莫斯科与平壤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使协调努力复杂化,例如在技术控制和技术转让方面。中国可以收紧其导弹技术、无人机技术等的技术转让,但俄罗斯可以置之不理并继续进行。有新闻报道称,在乌克兰战争期间,俄罗斯向朝鲜转让了导弹防御系统技术,并培训朝鲜军事人员使用无人机。
这也取决于北京是否希望以某种方式向莫斯科施加压力,以遏制莫斯科。但重申一次,俄罗斯也是一个对其大国地位非常敏感的国家。尽管一些学者和分析家将其描述为中俄关系中的“初级伙伴”,但如果中国不能完全控制朝鲜,那么中国又如何能完全控制或影响俄罗斯呢?也许北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俄罗斯的算计,但我不认为我们应该期望中国会走得很远,去迫使俄罗斯完全遵守中国的期望。
所以,是的,俄罗斯仍将是这些努力中的一个复杂因素,即使中国下定决心对俄罗斯施加一些压力。这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我在我的文章中没有提到俄罗斯的角色,但我认为俄罗斯仍然是一个不确定因素。此外,人们也质疑俄罗斯能走多远——除了某些技术转让和贸易外,俄罗斯能以可持续的方式向朝鲜提供多少能力或资源?在经济资源方面,我认为俄罗斯无法像中国那样成为朝鲜可持续的生命线支持。
TQ: 我非常同意您的看法。继续谈论这个话题,考虑到中国最近主办了俄罗斯和朝鲜领导人参加二战胜利阅兵,华盛顿应该如何认真对待这种三边关系?这是一个巩固的反西方集团,还是更多是权宜之交?
SL: 我认为需要将其分解成几个部分,因为它涉及三组双边关系,而不是简单地将它们相加成一个三边事物。是的,我们看到了普京、习近平和金正恩一同观看整个阅兵式。这是一方面——他们向美国和西方受众发出了一个公开的团结信号。
但另一方面,正如许多分析家所指出的,这三位领导人之间没有进行三边峰会。他们基本上都是在双边场合会面。此外,我认为布鲁金斯学会的派翠西亚·金(Patricia Kim)最近在《外交事务》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她非常准确地指出了这三个国家之间所有的历史猜忌和不信任。
我甚至可以提出一个相反的论点,即中国最近实际上开始通过一场针对莫斯科的、对平壤影响力的静默竞争,重新将朝鲜拉回到自己身边。自冷战以来,中俄两国一直在竞争对朝鲜的影响力,以及某种程度上的控制。因此,三位领导人站在一起,不一定会最终形成一个更持久、牢不可破的集团。它是相当不稳定的。
此外,我认为促使朝鲜重新回到中国怀抱的一个原因,是平壤对乌克兰战争结束后俄罗斯立场可能发生变化的焦虑。关于朝鲜也在“对冲风险”的讨论一直很广泛。
对于中俄关系,它可能比俄朝关系更持久,因为它们与美国存在结构性问题——美国将两国视为寻求推翻美国主导的国际秩序的主要修正主义大国,是战略竞争对手或对手。因此,我认为只要普京和习近平执政,中俄关系在比较意义上会更持久——或者更稳定。这种关系很可能会超越乌克兰战争,并持续到可预见的未来。
但我认为朝俄关系会更不确定。而对于中朝关系,我认为它属于我们在过去几十年中看到的波动双边关系的一部分。现在看来,随着中国总理最近访问朝鲜,这种动态似乎又变得稍微积极了一些。不过,我仍然认为中朝关系的任何回暖都将是高度交易性的。
TQ: 综合来看,在更大的中美关系背景下,朝鲜更多的是一个负担,还是一个有用的共同利益?双方如何利用这个问题及其可能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来更好地管理两国关系?
SL: 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就最终目标而言,中美双方共享去核化的相同目标。当然,这仍有区别,因为中国的目标是整个半岛的无核化,而美国的目标是朝鲜的无核化。但仍然存在重叠之处:朝鲜的无核化。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认为朝鲜仍然是一个有用的共同利益,但这只是在理论上。
我认为中国在2024年与日本和韩国发表了一份三边声明,重申了这一目标;今年早些时候,美国也与韩国和日本发表了一份三边声明,重申了相同的目标。因此,我认为也有志同道合的国家——我是指韩国和日本——可以帮助弥合分歧,并在促使中美在朝鲜无核化方面进行合作中发挥作用。
话虽如此,我认为——双方如何利用这个问题及其可能与其他问题的关联来更好地管理两国关系?——我认为朝鲜问题目前对中国和美国来说,可能没有处于相同的优先级别。议题挂钩的前提是,美国非常希望实现一个朝鲜目标,并认为这个目标紧迫而重要;而中国在台湾问题上也希望实现某个目标,并认为这个目标很紧迫。这样,台湾和朝鲜对双方都具有相似的份量,才能使这种挂钩对双方都可行。
但现在,台湾显然比朝鲜拥有更大的份量,这使得议题挂钩变得困难,因为朝鲜现在对美国来说不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因此,我很难想象在当前情况下这种挂钩如何能够奏效。至于是否有可能与其他问题挂钩——我不这么认为。我认为其他问题,比如贸易、技术和稀土,可能正在为管理这些问题制造更多噪音。所有这些噪音都在不断分散中美两国的注意力,使他们无法真正专注于降低在朝鲜半岛和台湾海峡这两个热点地区发生军事冲突的风险。
至于他们如何能更好地管理关系——我老实说不知道,因为两国的优先次序已经发生变化,而且我们不知道它正在朝着哪个方向变化。因为朝鲜问题,如果我们单独来看,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个重要问题。但当我们把它放入当前中美关系的大背景下时,它显然被搁置了。它真的不是一个头等重要的问题,我不知道如何能让这种挂钩在当前发挥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