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乌战争对中国改开进程影响巨大

 俄乌战争对中国改开进程影响巨大

编者按:本文2025年10月18日由微信公号““子夜观察”发布,作者署名是“新思潮”,文章原标题为“中国复兴进程被俄乌冲突中断,恐成最大输家之一”。文章截止本站发稿时还没有被微信屏蔽。本站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不久曾发布上海学者胡伟教授的题为“俄乌战争的可能结果与中国的抉择”的文章,导致网站被屏蔽(点击【这里】查看该文)。两篇文章观点近似,只是胡伟教授早在3年半之前就勇敢地亮出自己的观点,并为此付出了代价。本站特转发此文供读者参考。

俄乌冲突是本世纪以来最重大的历史事件,这场战争导致了世界版图和秩序重构,让世界重新回到了中西方敌对冷战格局,而中国作为苏联解体、中西方缓和、全球化时代的最大受益国,被这场牵扯重新成为西方国家的敌人,无疑是俄乌战争的最大输家之一。

中国借冷战结束、全球化的历史契机与西方发达国家缓和关系,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迅速发展,短短10年间成为世界工厂,民族复兴崛起势头前所未有,离跨国中等收入陷阱成为发达国家看起来只有一步之遥,但俄乌战争爆发,中国被俄罗斯捆绑,被动地成为西方国家的敌人,与发达国家的合作被中断,走向国际舞台中央的民族复兴之路因此而停步,经济发展放缓,与美国GDP的差距拉大,实现民族复兴之梦变得遥遥无期。

俄乌冲突自2022年2月24日爆发,至今已逾三年,战争未如普京预想的那样迅速结束,反而陷入长期胶着的持久战,俄罗斯陷入了泥潭,其实力被系统性削弱,在欧美国家的联合制裁围堵下,被国际社会孤立,未来前景岌岌可危,面临解体的巨大风险。

美欧经济制裁与军援双管齐下,使俄罗斯军力严重受损,通过乌克兰战场持续消耗俄罗斯。普京本来希望通过出其不意的袭击战像占领克里米亚一样迅速控制乌克兰,哪知却陷入了和乌克兰的持久战,这是俄罗斯最无法承受的模式,其国防工业在制裁下几近瘫痪,连基础弹药生产都依赖中国与伊朗的零部件输入,效率极低。

截至2025年,俄方经济损失超万亿美元,军队伤亡逼近百万,精锐部队与先进装备大量损耗。实战暴露其指挥体系混乱、后勤保障薄弱、信息化作战能力不足,“世界第二军事强国”的神话,在东欧平原上彻底崩塌。俄罗斯很可能因为乌克兰战争而衰落解体。

美国无疑是最大的受益者,美国未派一兵一卒,借助乌克兰人系统性削弱俄罗斯;重塑欧洲安全秩序,让欧洲国家增加军费开支重新武装,减轻了美国的军费负担;同时通过向欧洲国家卖能源与军火获得了双重经济利益。2022至2023年,美国对欧能源出口激增数倍,价格远高于俄气历史水平,能源企业利润暴涨。与此同时,洛克希德·马丁、雷神等军工巨头订单暴增,股价持续攀升,战争成为其最高效的利润引擎。

美国借乌克兰战场,以极低成本完成对俄全球围堵,同时腾出战略资源聚焦亚太。即便特朗普于2024年重返白宫,美国对乌政策未发生根本转向。他虽公开呼吁谈判,甚至以关税威胁施压盟友,但军援仍在持续。这说明削弱俄罗斯、维系西方联盟、维持单极秩序,是美国两党深层共识。

美国的全球霸主地位因此而更加巩固。

与此同时,欧洲国家虽然因俄乌战争面临巨大的安全危险,付出了一定的经济代价,但也因此促进了欧洲的自主觉醒和军事崛起。

俄乌战争爆发迫使欧洲摆脱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减少和中断了对俄罗斯油气的采购。欧洲未因断气而崩溃,反而加速能源结构转型。俄罗斯“能源大棒”彻底失效。这一结果直接瓦解了莫斯科数十年积累的制约欧洲国家的地缘杠杆。

北约不仅未如马克龙所言“脑死亡”,反而强势复兴。芬兰、瑞典放弃中立传统,正式加入北约,使俄罗斯西北边境战略压力倍增。欧洲各国军费大幅上调,德国突破二战后军事禁忌,法国、波兰、波罗的海国家纷纷扩军。

普京做梦也没想到,俄乌战争的危机迫使欧洲国家纷纷扩军备战大幅提高军力,催生出了一个俄罗斯无法抗衡的欧洲军事集团,进一步加强了西方国家的军事力量,增强了欧洲军事的自主独立。

中国由于与俄罗斯的特殊关系,俄乌冲突使中国陷入战略被动。中国虽未参战,却在经济、外交、安全层面承受了巨大的间接损失,被动地陷入了与西方国家敌对的困境。

经济上,黑海粮食出口中断推高全球粮价。中国作为主要粮食进口国,2022至2023年采购成本显著上升。原油价格因战争与中东局势长期高位震荡,能源进口成本持续压制制造业利润。西方国家的对俄经济制裁使中俄正常贸易如履薄冰。中国企业每笔对俄交易都需评估次级制裁风险,跨境支付流程复杂化,多个投资项目被迫中止。

中乌经贸合作则几近归零,战前农业、基建、科技合作全面停滞。

俄乌战争使欧洲国家将经济安全作为重要国家战略,主动减少了对中国的进口和与中国的经贸合作。

这种双向受损局面,使中国在经济上承受隐性代价。

战略压力更为严峻。西方将中国划入“亲俄阵营”,加速对华科技脱钩。芯片、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关键领域封锁加码。

美国冻结俄罗斯3000多亿美元外汇储备的举动,直接警示中国金融资产安全面临现实威胁。

俄乌战争使美国加紧构筑在亚太围堵中国的安全体系,使中国周边安全环境显著恶化。

菲律宾以“防范冲突外溢”为由,向美军开放更多基地;日本2025年军费达559亿美元,采购战斧巡航导弹,并将出云级驱逐舰改装为F-35B搭载平台;台湾地区两年内签署14项军购协议,包括鱼叉反舰导弹、自杀式无人机等进攻性武器。

亚太军备竞赛加速,美国对台海介入姿态更趋强硬,甚至重新评估“协防”可能性。

在外交上,中国陷入两难。联合国相关投票中弃权,被西方解读为“事实偏袒”。泽连斯基公开称中国为“俄罗斯犯罪联盟成员”,虽属情绪化表述,却在国际舆论场形成负面标签。

中国“一带一路”战略也因此受到很大冲击。尽管中国强调不选边站队,但联合国投票立场仍引发部分参与国疑虑。部分国家担忧过度靠拢中国将招致西方制裁,影响融资与市场准入。

更大的问题是,俄乌战争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的格局,效率优先的全球化退潮,安全优先的区域化、阵营化趋势确立,而这种全球格局对中国是最不利的,正在使中国重新回到与西方发达国家对立的冷战格局。

事实上,俄乌战争确实使中国很不情愿地被动地陷入了与俄罗斯一起对抗西方的格局,有被俄罗斯拉上对抗西方的战车的危险。

俄乌战争使美欧减少了对中国的贸易,为寻找市场出口中国增加了与俄罗斯的贸易,中俄贸易大幅增长,能源、粮食、工业品流通紧密,2025年双边贸易额创历史新高,中国成俄最大贸易伙伴。中国与俄经济关系更加密切。

西方持续施压,要求中国切断对俄支持,否则将面临更严厉制裁,但中国不愿加入对俄经济制裁,这让中国与西方经济更加疏远。

战争也使中俄的政治、军事关系更加密切。普京为了获得中国的支持,主动加强了与中国的政治军事合作关系,不断访华互动,中国则被动地被请上了俄罗斯战车。2024年两军举行多次联合演训,俄方向中方传授对抗西方武器经验。中俄两国空军的联合巡视几乎常态化。

中俄之间的密切关系,使中国不愿看到俄罗斯在乌克兰战败,常常被动地支持俄罗斯,使俄乌战争久久无法结束。

而俄乌战争拖得越久,对双方的消耗和损失越大,也让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越紧密,与西方的对立时间越长,修复关系的难度越大,发展就越困难。

俄乌战争使全世界被迫分成支持俄罗斯的军事行动,还是支持乌克兰维护国家领土主权完整的反侵略行动两大阵营。而中国碍于与俄的合作关系没有公开反对俄罗斯,也不参与对俄制裁,反而大幅增加了与俄的经贸合作,这被西方国家视为是支持俄罗斯,并且被视为是支持俄罗斯的最大力量,从而被西方国家视为威胁安全的最大的竞争对手,中国与西方国家的关系因此降低到了几十年来的冰点。西方国家减少了与中国的经济合作,加强了对中国的技术限制,限制中国的出口,使中国经济增长大幅放缓。

中国经济增长从2022年开始大幅下降,从此陷入持续增长乏力的困境,绝非偶然,这是与2022年俄乌战争爆发,美欧联合打压中国经济、减少对中国供应价的依赖的政策一致的,毕竟全球经济如今是由欧美发达国家主导的。

从此时开始,中美之间的经济竞争格局也发生了逆转,由此前中国GDP与美国的差距不断缩小,即将超越成为全球第一的状态,从2022年开始就急转直下,中国GDP与美国的不断拉大,从2021年中国 GDP 占美国 GDP 的比重约为 76.4%,到2024年中国 GDP 占美国 GDP 的比重大幅下降到64.9%。如今现在大家都清楚,现在的国际局势不变,中国GDP超越美国就不可能。

可以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全球第一经济大国的复兴之路,被俄乌战争的爆发给中断了。这也就是有人所说的国运出了问题。

俄乌战争破坏了经济全球化的秩序,中国利用国际市场的良好发展态势被打断,崛起复兴之路被中断。只有俄乌战争结束,世界重回全球化秩序,中国才可能重回全球合作持续发展的复兴轨道。

但这需要时间和运气。中国需避免被牵制节奏,避免被动卷入战争,要保持战略定力,支持尽快结束俄乌战争!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