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会报告:五角大楼资助与中国军工有联系的数百个研究项目

9月5日,美国国会众议院“美中战略竞争特别委员会”即中国委员会指责美国国防部,宣称其资助了数百个与中国国防工业相关的大学和机构的项目,其中许多机构更是因与中国军方合作而被美方列入“黑名单”。
“中国委员会”的共和党人在一份近80页的报告中称,五角大楼内部一些人认为,只要研究是“基础性的”(旨在广泛传播科学成果的基础研究或应用研究),并且“不受控制或保密”,就应该保持开放,但这些项目使中国能够“利用”美国大学来推动其军事和科技崛起。
报告称,这些项目让中国得以利用与美国的研究合作,在中美陷入科技和军备竞争的背景下谋取军事优势。“美国纳税人的钱应该用来保卫国家——而不是强化其最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共和党人在报告中写道。报告警告称:“如果未能保护美国科研免受敌对国家的利用,美国的技术优势将继续被侵蚀,我们的国防能力也将因此受到威胁。”
这份80页的报告建立在该委员会去年调查的基础上。此前的调查发现,在过去十年间,美国大学与中国高校的合作,让中国获得了数亿美元的联邦资金,用于发展关键技术。在共和党的压力下,近年来已有数所美国大学终止了与中国学校的联合项目。
新报告更聚焦于国防部及其每年数十亿美元的科研资助。调查发现,在2023年6月至2025年6月间,共发表了1400篇承认获得五角大楼资助、且与中国科研人员合作的论文。这些论文来自约700项国防拨款,总额超过25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涉及与中国国防科研和工业体系相关的机构。
数十家机构已被美国政府列入潜在安全风险名单,尽管法律并未明令禁止与它们的研究合作。国防部资金支持的研究领域包括高超音速技术、半导体、人工智能、先进材料以及下一代推进技术。
报告称,这些项目中许多具有明显的军事应用。例如,华盛顿的卡内基科学研究所的一名地球物理学家,在接受五角大楼资助开展研究的同时,还在中国科学院和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任职。该学者研究高能材料、氮和高压物理——这些领域与核武器研发相关。他因推动中国国家发展目标的科研贡献而在中国获奖。报告称,这是北京如何利用美国纳税人资助的研究来推动其武器研发的“一个极具警示性的案例”。
卡内基科学研究所回应称,其研究符合美国所有法律要求,“所涉研究为基础科学,公开可查,且完全非机密。这些研究聚焦于与行星科学相关的物质基本属性。”该机构还否认研究由五角大楼资助,称资金来自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NSF)的重大科研设备项目。
另一个案例中,亚利桑那州立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在五角大楼资助下,与上海交通大学和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研究人员合作,研究“不确定环境下的高风险决策”。报告指出,这一研究对电子战和网络防御有直接应用。资金来自海军研究办公室、陆军研究办公室和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
报告称,上海交通大学由中央机构管理,负责国防科技研发;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则与解放军有联系,以其航空航天项目闻名。报告批评五角大楼的相关政策没有明确禁止与美国政府黑名单上的外国机构开展科研合作。
报告提出十余项建议,包括禁止五角大楼资助任何与美国政府黑名单上的实体或“中国国防科研与工业体系内机构”的合作研究。委员会主席、密歇根州共和党议员约翰·穆勒纳(John Moolenaar)提出的立法包含类似条款,建议禁止五角大楼资助那些与中国大学共建联合研究机构的美国高校。
援引美联社的一篇报道,美国教育部一名高级官员表示,报告凸显了“美国高校的联邦科研项目在面对外国渗透时的脆弱性”。教育部副部长尼古拉斯·肯特(Nicholas Kent)称,这些发现强化了加强高校国际合作透明度的必要性,并呼吁采取“全政府方法来防范敌对外国势力的恶意影响”。众议院调查人员表示,他们的目标不是彻底终止与中国的学术与科研合作,而是阻止那些与中国军方及其科研、工业体系相关的合作。
《南华早报》指出,这份报告的出现,再次表明美国对可能有利于中国军事现代化的研究关系感到不安。据悉,在国会共和党人的施压下,近年来,一些美国大学已终止与中国机构的联合项目。去年,经过数轮延迟,美中两国续签了一项政府间的科技合作协议,但观察人士表示,该协议在很大程度上依然处于停滞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