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罢免选举结束,国民党立法委完胜

编者按:2025年7月26日,史无前例的台湾立法委罢免选举结束,所有24名国民党立法委员与无党籍新竹市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全数不获通过。台湾选举委员会表示,各选区投票率在50%至60%之间,投票率比预期更高。赖清德表示尊重投票结果,强调“不是某一方胜利,也不是另一方失败”。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和民众党主席黄国昌均要求赖清德道歉。8月23日将举行第二波投票,决定另外7名国民党立委的去留,但民进党试图通过罢免终结国民党在立法院占多数的努力已告失败。因为本次选举的结果对今后民进党执政期间的两岸关系有很大影响,本站特转发几篇评论文章供读者参考。
第一波罢免战打完 人民学到什么?
联合报(2025年7月26日)
昨天开出第一波罢免案结果,反罢免胜利得之不易。 原因很简单,除了绿营网军早就呐喊助威外,赖政府动用司法解决蓝营罢团,顺手摆平了部分组织动员能力,还有侧翼民团甘为党政机器驱策,但投票结果显示,赖政府不仅无法团结国人,连他自己党派的团结也摇摇欲坠。 只是开票前有不少评论说此次罢免反映出台湾有民主、两岸、经济,以及因为不团结造成的国安等危机,仔细想想这次反罢免虽然赢了,但也只是危机暂时解除。 因为危及赖的统治权威,他的反应难料,危机还在,还要加上社会无法沟通的严重问题。
之所以观察到绿营内部也出现不团结现象,是因为此次多数罢免区域本来就是蓝营优势选区,在那么多人被锁定、整个气氛被炒热后,选民能意识到这等于是一次重新选举,外界可从投票率看得清楚; 就连选前绿营评估可以拿下几席,也是以无法过半的席次为多。 绿营最后就对这些自估会赢的少数席次里投入大量资源,但即便开票前有绿营各派系大团结模样,结果票却仍没开出来。 这戳破了民进党内团结假象,对明年地方选举,想必产生深刻影响。 可是外界也不用猜测赖是否会成为跛脚总统,这次罢免,绿营除挫了气势,可以分配的政治蛋糕并未缩小,真正战场是明年地方选举,如果这次气势能烧到明年,那才是绿营派系向赖挑战时候。
也因为赖的权力根基还在,开票前各家所述危机,恐怕仍是伺机而动:首先是民主危机。 宪政上五院合一、无法制衡的危机看似解除,但行政院是否就会开始学习妥协? 犹记得卓院长刚上台时,不少人称赞他的协调沟通能力,但后来他对立法院态度远不如期待,恐怕是受到赖的影响。 真正做决定的人不用负责,台式民主恐怕还要继续沉沦?
其次是两岸危机。 此次罢团主要理由就是抗中保台,至少在台北市街头,常看到抹红立委的大幅广告,连外媒最后都报道此次是针对“亲中”立委的“大罢免”。 如果罢团赢了,以后选举恐怕没有候选人敢对大陆政策发表理性看法。 这个压力,在德国世大运议题上看得清楚。 但即便反罢赢了,就代表抗中保台招失效了吗? 倒也未必。 尤其是注意到罢团侧翼对反“中”的信仰程度,这些铁板一块的选民,政客恐怕不能放弃。
再者是经济危机。 台美关税谈判进度在开票前一直不肯透露,恐怕是不妙结果,否则绿营肯定大鸣大放。 台湾产业将面临市场开放、较高关税,甚至汇率升值三重压力,但这阵子赖政府关心的却是怎么搞政治斗争。
接着是国安危机,来自于当家者带头撕裂社会。 立法院有僵局,透过妥协、分配资源仍可推进政务,却偏要采取罢免方式,未来赖是否愿意妥协? 从过去台南经验看来,不容乐观。 如前述,此次投票,让人看到连绿营看似整合成功之处,票也开不出来,这反映许多党内派系不满赖的统治方式,不团结危机恐怕继续发酵。
最后其实还有台湾社会无法沟通的危机。 前面罗列了各项危机,每项都显而易见,也都是对台湾的严厉挑战,但无论是执政党或罢团侧翼,多未回应上述疑虑,好似大家都在杞人忧天; 同样的,绿色阵营的抗“中”焦虑,也让人莫名所以。 连一些基本观念都无法好好坐下来沟通,这恐怕才是无法团结的根源。
上所述,罢免虽然失败,但僵局危机依旧。 看到结果出来后,许多支持者表达高兴情绪,但仔细想来,费了那么大力气、国政空转那么久,好像又什么都没改变? 被罢的政治菁英们有不少头脑清楚者,称罢免案没有赢家、全台人民都输家。 庶几近之。

大罢免 大失败 外媒反应一次看
ETtoday,2025年7月27日
台湾726罢免投票24位国民党立委及新竹市长高虹安的罢免案全数未过,外媒分析,民进党失去重掌立法院多数席次的机会,也显示出民进党未能成功化解朝野对立,错过打破立院僵局的机会。
根据美联社报道,罢免案遭到否决,代表民进党无法借此重夺国会主导权,部分支持者对此感到失落。 若8月23日的第二波罢免投票结果仍不利民进党,预料赖清德政府在2028年大选前,将持续面对立法院的强势掣肘。
彭博新闻指出,此次罢免案中,多数选民投下“不同意”,让在野阵营顺利守住过半席次,对赖清德所属的民进党而言,是一项政治上的挫败。报道也分析,在预算审查、国防政策等重大议题上,朝野对峙恐将延续。
法新社则指出,台湾选民此次投票选择挺国民党立委,对民进党夺回国会主导权的期待造成重击。台湾大学国家发展研究所助理教授南乐(Lev Nachman)分析,这显示2024年选出的立委,仍获得选民支持。
路透社则报道,罢免案的失利对民进党来说是一记打击,不仅丧失重塑国会结构的机会,也无法借此改变立院目前朝小野大的局势。 尽管民进党去年顺利赢得总统选举,但未能保住国会多数,让在野阵营近年来屡次主导通过执政党反对的法案,并冻结相关预算。
日本共同社也指出,这场由公民团体发起、意图改变国会对立的大规模罢免行动,是台湾史上第一次,但最终失败。 民进党原期盼能透过补选在关键选区至少夺下6席、拿回国会主导权。 尽管第二波罢免仍将于8月23日登场,但国会局势已难动摇。
赖政府未来恐面临在野势力持续杯葛,包括防务预算遭删减或冻结、人事案遭否决等挑战,施政之路将更为艰困。

总统赖清德谈大罢免结果 贴文秒遭网友灌爆
ETToday(2025年7月26日)
726大罢免首波投票落幕,以大罢免大失败告终,总统赖清德事后表示,这次的结果不是某一方的胜利,也不是另一方的失败,尽管社会上存在不同立场,台湾人依然能透过合宪合法的方式表达意见,这正是民主台湾最珍贵的地方,不过贴文一出,立刻被不满大罢免的网友留言灌爆。
赖清德表示,今天(26日)台湾人民再一次行使宪法所赋予的权利,展现决定,对于投票的结果,所有人都应该尊重接受,不论是支持罢免,或者反对罢免,他要向所有行使公民权利的国人朋友表达感谢。也要感谢所有投入选务工作的人员,让投票作业能够完成。
赖清德指出,回顾这一年多来,有许多公民挺身而出,在最后几天,更有许多人不辞千里返乡投票,“这段期间,许许多多的人在大雨中弯腰收连署书,在艳阳下行脚发传单,在下班后奔赴街头,在假日时坚守路口。大家不是为了仇恨谁,而是因为热爱我们的国家”。
赖清德表示,选举和罢免都会有结果,但台湾的民主,只会因为一次次的公民参与,而更加坚韧,“今天过后,我们还有许多挑战,但我们要向全世界证明,台湾是一个有能力用宪政制度化解内部纷争的国家,更是一个能够在竞争过后,以民主精神团结彼此的国家”。不过赖清德的贴文一出,立刻被许多不满大罢免的网友留言灌爆,有人说,“好想罢免你,再次展现民意”、“还不是执政党带头搞的”、“真的浪费人民的钱”、“也请赖清德总统倾听反对者的民意,并勇于承担错误”、“绕了一圈回到原点,然后浪费10几亿元,可以看看老百姓生活有多苦吗”。

民进党失势 不代表年轻人转向“认同中国”
今日新闻网(2025年7月27日)
726大罢免投票落幕,中选会公告结果,24位国民党立委以及停职中的新竹市长高虹安,25项罢免案全数未能通过。
对此,政治学者小笠原欣幸表示,投票结果可说是国民党的全面胜利,但是民进党失势不代表年轻人转向认同中国,只是他们对民进党高举“抗中保台”大旗,试图藉此主导政治、巩固自身利益的作法感到质疑。
长期观察台湾选举的小笠原欣幸在大罢免落幕后接受《产经新闻》专访,小笠原分析此次投票结果,认为一直到6月初似乎都是罢免方处于有利地位,但赖清德总统的团结十讲激怒了反对者,让先前一直饱受批评的国民党找到了反击的支点,以“不能让赖清德政府为所欲为”当作反罢方的诉求,从投票结果来看,这是一个转折点。 不过一直到正式开票之前,普遍的观察都是支持罢免的选民更积极,而那些反对罢免的人是否会踊跃出来投票则不确定,但最后结果是国民党胜利。
小笠原认为,这次大罢免的结果可以解读为国民党立委亲中的说法被多数选民否定。 台湾政坛自2014年太阳花学运以来,民进党长达十年的优势时代,已在去年的总统与立委选举中划下句点,而这次大罢免再次确认了民进党优势时代已经结束,对明年的地方选举,乃至2028年的下届总统大选,势必会产生各种影响。
不过,即使说民进党的优势时代已结束,台湾社会的“台湾认同”主体性并没有改变。 从长期进行调查的政治大学最新民调来看,无论是对“我是台湾人”的自我认同,还是维持现状的民意结构,基本上都未改变。 真正改变的是朝野两党的实力对比,变成五五波的局面。
小笠原指出,民进党失去优势的背后,存在着台湾民主理念中的一项信念:长期将政权交给同一个政党是有风险的。 民进党经过蔡英文前总统的8年执政,在台湾政治中已是非常长的一段时间。
目前对民进党批判最为强烈的,是年轻世代。 但这并不代表他们转向中国认同,事实上完全不是,他们依然坚持拒绝统一的立场。 然而,他们对民进党高举“抗中保台”的大旗,试图藉此主导政治、巩固自身利益的作法感到质疑。
在支持柯文哲的年轻人之间,普遍存在对就业不稳定、薪资停滞、房价飙涨等现实困境的不满。 他们感受到民进党当局无法回应年轻世代的切身需求。 这些人当中逐渐浮现一种声音,“我们不想统一,但也认为有必要和中国对话。 我们不觉得中国会马上打过来,反而是民进党对中国强硬,才让局势紧张起来“。
小笠原表示,不过另一方面,也有不少年轻人支持赖清德政府“不向中国压力低头”的立场,年轻世代之间的分歧正在扩大。 民进党过去所主张的抗中保台路线,在这次罢免投票中可说遭到否定。 对中国而言,这是极为有利的局势,中共对台湾的渗透工作也可能进一步加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