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学者评“赵小兰被查与麦卡锡主义?”

作者:  来源:海外看世界

  【嘉宾】
  赵全胜    美国美利坚大学
  华世平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金君达    中国清华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孙    雁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

  【编者按】赵全胜 (【海外看世界】主编)
  自中美关系恶化以来,麦卡锡主义是否再现美国一直是人们心中一个挥之不去的阴影。近几周来,美国国会的民主党人宣布对交通部长赵小兰展开调查,指控她以权谋私。此次对赵小兰的调查有多大程度是因为她的华裔面孔?再考虑到在美华人学者屡屡被查,人们不禁要问麦卡锡主义是否卷土重来?为此我们邀请了在美国、日本、和中国大陆的六位学者就以下几个问题做出评论:
  此次对赵小兰的调查主要是因为党争、还是更多因为她的姓氏与面孔?
  21世纪的美国麦卡锡主义是否卷土重来?
  海外华人(包括华人学者)是否被作为特定目标予以打压?
  其他国家(或地区)有无麦卡锡主义的苗头?

杜勒斯、钱学森、周恩来、卡门

赵全胜

美国美利坚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最近在中国大陆热播的电视连续剧《外交风云》中的两个章节,展现了50年代麦卡锡主义盛行时期美国对华人学者的打压及其对中美关系的影响。其中有四个引人注目的人物,这就是时任美国国务卿的杜勒斯,在加州理工学院任教的导弹专家钱学森,中国国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以及钱学森的美国导师卡门。他们分别代表了这段故事中的四个方面。
  第一,  以杜勒斯为代表的美国政府:杜勒斯是美国冷战时期麦卡锡主义的坚定执行人,甚至在艾森豪威尔总统同意全部放行中国留学生的时候,他还专门把钱学森的名字划掉。杜勒斯不但是冷战思维的倡导者,而且也是政府部门反华政策的具体实施者。

""
图片来源:T
IME

  第二,  以钱学森为代表的中国学者:钱学森是当年5,000多名中国在美留学生的佼佼者,掌握了国防工业的尖端科技,被称为“一个人可以顶五个师,”因此先被关进牢房,后又被软禁。钱与之斗智斗勇,最后想尽一切方法终于实现了返回中国,报效祖国的理想。

""
图片来源: 光明日

  第三,  以周恩来为代表的中国政府:周恩来是毛泽东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的坚定执行者,把外交工作中的原则性与灵活性的结合发挥到极致。他从头到尾主导了通过中美谈判把钱学森要回中国的全过程:用11名美国被俘飞行员换回了一个钱学森。

""
图片来源于网

  第四,  以卡门为代表的美国民众:卡门教授不但是钱学森的恩师,毫无保留地传经授业,他还明确表示,自己虽然不支持共产主义的意识形态,但反对当时盛行的麦卡锡主义,认为这和美国民主自由的立国思想格格不入,所以他理解和支持钱学森返回祖国。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出,麦卡锡主义在杜勒斯那样的政府领导人的主持下,可能会采取何种极端的措施;钱学森这样的华人学者的坚决斗争又是何等的难能可贵;周恩来主导下的中国政府对钱学森的大力支持与保护又是多么的关键;而以卡门教授为代表的有良知的美国大众对中美关系压舱石的作用又是多么的重要。
  似曾相识燕归来。华人部长赵小兰和其他一些华人学者的遭遇虽然可以有多种不同角度的解读,并不能完全代表麦卡锡主义的复活,但这是不是一个一叶知秋的警讯呢?如此,重温上面所讨论的这段历史故事,对我们今天如何应对可能出现的麦卡锡主义难道不是有很大的启迪吗?

中美两国沟通特殊的桥梁作用

华世平

美国路易斯维尔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从历史上看,比起一些其他族群如黑人和犹太人,美籍华人的参政意识较弱。历史上出现过的“排华法案”不能说同这没有关系。赵小兰,骆家辉,杨安泽等人的积极参政对美籍华人来说颇具正面意义。
  赵小兰部长及其家庭在中美两国沟通方面起到了特殊的桥梁作用。对于同中国的密切关系,赵家从来也没有什么隐瞒。这种桥梁作用对美国来说过去需要,将来也需要。彭斯副总统最近重申,美国并不想同中国脱钩。

""
图片来
源:新浪新闻

  关于赵小兰部长所受到的指责,美国交通部和麦康诺参议员已经正式予以否认。希望调查委员会能够还赵家一个清白。

21世纪麦卡锡主义在日本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教授

  综合媒体信息,日本凡事总是紧跟美国盟主的第一号,比如今年的禁华为5G。而现今发生在学术界的是王敏教授事件。
  01 福田康夫前首相参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
  2018年6月24日,福田康夫前首相突然出现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王敏教授随其后,震动日本政界、媒体。媒体报道:福田是首相级自民党大佬中第一位参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的,且事前不做内部勾通,排除干扰,毅然前行。他的行动彻底摧毁了日本右派构筑经年的否认南京大屠杀的精神堡垒,激醒了被无知的普通市民。这使日本政府、自民党、右派势力极其震怒。他们无法正面攻击福田康夫,出现在照片上的王敏教授就被极右媒体人骂为了幕后黑手、美人计……。
  事实是,2018年的福田访华是应中国社科院邀请参加在上海锦江饭店举办的纪念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签订四十周年国际会议。福田邀王敏做翻译同行。可是,6月24日在上海的中日和平友好条约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开幕式结束后,福田一行立即登上了前往南京的高铁。
  02 王敏教授被解雇
  王敏教授回日本后,被所属法政大学校长田中优子叫去告知:大学理事会已决定王敏教授明年度满65岁时退休。也说了一句会给法政大学名誉教授称号。实为被解雇。
  法政大学等日本老牌大学是70岁退休,不过65岁时可选择退休或不退,由院教授会审议批准。院教授会的审议,只要是没有什么犯罪行为,就仅是形式上审议一下研究业绩。王敏教授是为平成天皇皇后进讲过两次的名教授,第二次更是皇后电话亲邀。法政大学从无第二人。

""
图片来源于网络(福田左后方
为王敏教授)

  王敏教授于2019年满65岁,本应今年表明意愿,却一年前不问意愿就被通知了退休,且不是走院教授会程序,而是由校长直接告知了校理事会的决定。这显然是大学在校内外的巨大的政治压力,包括校内的反华势力的内应之中,因政治原因而排斥中国人教授,是实质上的解雇。不可忘记,日本社会近二十年,包括今年,厌中率高达80-90%,有着肥沃的麦卡锡主义土壤。
  03 赵宏伟教授被解雇
  无独有偶,赵宏伟今年竟被院教授会审议65岁退休,即解雇,但是祭上名誉教授。名誉教授的水平怎么会因为学术审议而被退休呢?赵宏伟也是日本国内外一流教授,日本最老最大的现代中国学会唯一副理事长,更有英文俄文专著。赵推测被解雇的直接原因是今年初出版了《中国外交论》(明石书店),当然详论了钓鱼岛问题。

""
图片来源于网络

  王和赵已经65岁,所持其他头衔不比法政大学教授低。但是,没有自作清高而任排斥中国人教授的行为漫延成21世纪麦卡锡主义日本版。现在法律维权程序已在推动过程中。
  福田前首相成功参访南京大屠杀纪念馆,为打破日本极右势力经年构筑的反华精神堡垒,为促进中日友好作出了划时代意义的贡献。中国一向保护侨民不受歧视,更有责任保护有重大贡献的国人。迫切希望明春习能在圆满的友好环境中成功访问日本。


美国社会新一波排华浪潮是否已现端倪?

金君达

清华大学苏世民学院博士后

  民主党对赵小兰的舆论攻击和调查已经有一段时间的酝酿,这里既有党争原因,也有一些可能客观存在的共和党结党营私现象,所谓“华裔”只是其中一个比较吸引眼球的因素。首先,赵小兰长期在美国政府任职,是罗斯福时代的帕金斯以来任期最长的劳工部长,在特朗普不稳定的执政班子里也属于较低调、形象较正面的官员;对民主党而言,赵小兰的丑闻能够打击共和党整体的政治信誉。

""
图片来源:
CNN

  其次是民主党对赵的调查是由民主党控制的众议院监督暨改革委员会发起,其原因包括“不实陈述”和“利益冲突”,具体而言主要有三方面:(1)赵利用职权为其家族的“福茂集团”以权谋私,利用自身公众形象宣传集团,亲属一度计划于2017年10月随交通部代表团访华(行程被取消);(2)赵持有Vulcan建材股票构成的利益冲突和撒谎问题,她曾于2017年声称已经出售该公司股票,但事实上直到2019年中才将股票卖出,并从Vulcan股票在她任期内的高涨幅中受益;(3)赵小兰为麦康奈尔以权谋私,为肯塔基州项目设置与麦康奈尔关系匪浅的专门中间人Todd Inman。

""
图片来源于
网络

  这三项指控中仅有第一项与中国有关,但中国只是赵氏丑闻中的配角;除福茂集团享受中国产业政策外,相关报道和指控很少在中国制度、对美渗透上做文章。民主党对福茂集团丑闻的攻击集中在共和党政府的两个“伪善”之处:特朗普对中国发动贸易战,而福茂从中国进口钢材;交通部主张削减对美国船企拨款,而福茂从交通部获益。即使如此,民主党自9月起对赵小兰的正式调查措辞仍然较为节制,也没有上升到叛国层面。虽然华裔群体在两党间处境尴尬,此事却不宜归类为对华裔优秀个体的政治迫害。
  那么美国社会的新一波排华浪潮是否已现端倪?麦卡锡主义的狭义定义是“无根据指责对方为‘共产主义者’,并加以迫害”,但在操作中很快表现为关于“颠覆和叛国行为”的无端指控,麦卡锡掀起的“反共”运动也成为右翼势力打击政敌的工具;例如,很多无共产主义联系的美国人受到众议院非美活动委员会(HUAC)的调查,包括马克·吐温作品在内的大量文娱产品被列为“危险思想”,越战和平权运动也一度被右翼人士指为“颠覆主义”。作为政治运动的麦卡锡主义在上世纪50年代后期已经激起了社会各界的反感,厄尔·沃伦领导的最高法院也作出多项反麦卡锡主义判例,该运动因而衰落;尽管如此,麦卡锡主义在美国政治中留下了多项政治遗产。首先是所谓“鸭子测试”,为无证据指控提供辩护,即“我无法证明你是‘共产主义者’,但我看见一只鸟叫声像鸭子,走路像鸭子,长得像鸭子,和鸭子待在一起,我就认为它是鸭子”。其次是对“外国渗透”的宣传,无论是美国共产党、后来的平权运动活动家还是近期的某些政客都因“涉外”而被指叛国。再者是对“叛国”指控的泛化,导致国际格局紧张时期的政治斗争非常容易上纲上线。

""
图片来源于
网络

  麦卡锡主义目前尚未复苏,但在中美博弈激化背景下值得警惕。现阶段西方各国对于所谓“中国渗透”的炒作甚嚣尘上,美国政府对中国资助项目(甚至有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项目,如笔者在波士顿大学曾参与的气候变化类项目)遭到审查,美国对中国在美、赴美人员加强包括社交媒体言论在内的审查,许多学者在海关遭到盘查扣留,这些现象具有一定的麦卡锡主义端倪。
  现代美国政治中有几方面变化值得警惕,出现该趋势的其他各国也应引以为鉴:第一是自纽特·金里奇(甚至戈德华特、尼克松)以来,美国议会政治斗争的去秩序化和无底线化,前几天的共和党议员冲击听证会就是最新例证。第二是左右派在对外问题上的合流,美国两党在外交问题上传统上向共和党靠拢,近期两党在对华方向问题上更加一致,美国政府也加强了对华相关审查。
  第三,由于奥巴马以来美国社会左右翼分化,特朗普2015年竞选以来“另类真相”“负面炒作”大行其道,政治指控开始由严肃指控(如对赵小兰的指控)向阿莱士·琼斯式的阴谋论(如对赵小兰华裔背景的炒作)靠拢,这为新时代的麦卡锡主义提供了生存土壤。第四是美国开始出现非政治公众人物“被迫站队”的现象,抛开具体政治观点,近期NBA事件展现出的政治运动是非常危险的征兆,这也使得美国温和派大多数逐渐被政治运动裹挟。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昔日制约麦卡锡主义的温和自由主义正在衰落,言论自由正在被有选择性的言论自由取代。美国仍然拥有庞大的温和派,但其声音往往被激进派的言论和“批斗”淹没。激进左翼人士掌握了自己的政治迫害武器,证据不足的性骚扰、捕风捉影的种族主义、男权言论都可能被上纲上线地攻击,导致美国的极端左右翼都支持言论和涉外审查;随着特朗普不断爆出涉外丑闻,接下来的美国政客很可能受到更多此类攻击。美国部分政客在中国问题上尤其奉行双重标准,在香港问题上批斗苹果、号称支持“言论自由”,转身便在扎克伯格听证会上指责脸谱网“允许谎言存在”。缺乏制衡力量可能造成美国政坛进一步掀起反华风气。

""
图片来源于
网络

  作为孤例的赵小兰事件无法证明美国社会的排华思潮和麦卡锡主义,指控赵小兰的民主党人可能在民主党初选中支持杨安泽,其动机是政治而非种族。赵小兰的问题更多在于她与共和党高层的联系,其夫麦康奈尔因为在奥巴马、特朗普时期不加掩饰的党争行为饱受争议,赵当然无法独善其身。但从目前政治气氛来看,美国存在反华风潮扩大化的风险;更多美国人,尤其是美国华人减少与中国往来,这是显而易见也无可厚非的自我保护行为。
  对于美国华人的困难处境,中国方面应给予理解。另一方面,划清界限、明哲保身的自保行为和推波助澜也有程度上的区别,无论是扩大打击面,随意上升到种族主义的“维权”,还是跳上排华反共的大船,都可能激化美国社会的麦卡锡主义倾向。包括赵女士、杨安泽先生在内的华裔政客、美国华裔民众、在美学者华侨发表言论都应该更加谨慎,避免成为激化中美矛盾、掀起排华浪潮的导火索。


赵小兰被打击因其多重身份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政治系助理教授

  华裔在美国难以被认同及被人排斥历来已久,且在特朗普时代尤为突出。我学校教少数族裔政治及仇恨犯罪的同事几周前还跟我分享他曾经做过的相关研究,说华裔是美国各少数族裔中最不被人认为是美国人的。也就是说,来自欧洲、南美乃至非洲的各个族裔在美国定居并繁衍后代之后,逐渐都会被慢慢认为有“美国身份认同”,而唯独华裔始终给人以外来者的形象。我自己也依稀记得有多位美籍华人的师友私下里跟我透露,他们在申请奖学金、研究经费时,凡是遇到需要“安全检查”的,往往是困难重重。哪怕他们是出生在美国的华人,他们华裔的身份也让有关方面自然地心生疑虑。
  正在火热进行中的美国总统大选预选,华裔候选人杨安泽同样也面临着上述挑战。主流媒体经常有意无意地忽略他,在讨论或者展示媒体素材时,常常会出现比他支持率低的候选人都能被提及,而他却完全被遗忘、忽视的情况。这使得杨的支持者大呼不公,甚至质问媒体“杨安泽哪去了”(Where is Andrew Yang?)

""
图片来源
于网络

  但哪怕在多次交涉、质问之后,这样的情况也仍然未得到改善。各种新闻、时评类节目中,杨安泽往往会自动被过滤。
  当然,也并非所有的华裔在被成为攻击目标的时候,其华人身份都是最主要的缘由。我们每个人都有多重身份、许多标签。比如就赵小兰而言,她的身份包括华裔、女性、哈佛商学院校友等等,而此次真正让其成为调查对象的身份特质可能是她作为特朗普白宫的内阁成员、共和党参议院议长麦康奈尔的妻子以及与中国有密切商业联系的大家族的成员。也就是说,即使不是华裔,如果有这样一个既与特朗普白宫联系紧密,又直接牵涉到共和党参议院的领袖 – 赵小兰的家族一直是麦康奈尔竞选捐助的重要金主– 然后又有在岗位上一些利益冲突或解释不清的把柄,民主党引领的众议院也同样不会放过。赵小兰也并非是因为腐败或职业道德相关的原因被调查的唯一一位特朗普内阁成员。特朗普竞选时口口声声要“排干沼泽”(drain the swamp),将华盛顿的腐败给彻底去除。

""
图片来源:TIM
E

  但短短两年多来,特朗普内阁因腐败而下台的成员就已经有包括前卫生和公共服务部长汤姆·普莱斯(Tom Price),前环保局局长斯科特·普鲁伊特(Scott Pruitt),前退伍军人事务部长戴维·舒尔金(David Shulkin),前内政部长赖安·辛克(Ryan Zinke)和阿科斯塔(Acosta)等,这还不包括其他诸位见势不妙主动辞职或被特朗普解雇的白宫官员。所以,愈演愈烈的排华情绪不容小视,但就事论事在赵小兰这个案例中,她其他几重身份的因素以及特朗普白宫自身的问题可能是更为主要的另她成为众矢之的的原因。


赵小兰受调查并不冤枉

孙雁

美国纽约市立大学政治学系教授

  国会发起对赵小兰的调查,与她的华裔身份及新冷战是否有关,可以根据以下三点推理。一,如果赵小兰没有公私利益冲突的行为,是否会被调查?完全不会。二,如果她不是川府官员及共和党参议院领袖的夫人,是否会被民主党占多数的国会调查?也许不会。三,如果赵家船业的业务并非主要是中国大陆,而只是其他华人国家或地区,如新加坡及台湾,她是否会被调查?也许不会。据此三点,赵小兰受国会调查跟她的华裔身份关系不大,也不构成新冷战的一个标志。
  首先,赵小兰任交通部长后所涉及的利益冲突行为,最早由偏共和党的华尔街日报揭露(2019/5/28),其后才是偏民主党的纽约时报(2019/6/2),最后才导致国会启动调查(2019/9/16)。因此直接导致调查的原因是她的行为,而非政治动机。华尔街日报的文章揭露,赵小兰任职后并没有按规定将其在一个与交通业有关的公司的股票卖掉,且从该股票的增长中获利5万美元。纽约时报的文章揭露,赵小兰任职交通部长后利用公职帮助其家族的船业公司,如与父亲八次共同出现在大陆官方媒体上做采访,有时背景上有美国交通部的官方标志,其父甚至声称与特朗普有直接关系并与其与乘过空军一号;2017年赵小兰曾试图把家族企业的成员插入交通部访华的官方代表团里;交通部内的官员与赵家船业公司有联系;赵小兰任职后消减了对美国有关船业公司的政府补贴,而它们与赵家公司有竞争关系。在赵家船业的所有业务都在国外,尤其是在大陆中国的情况下,赵小兰的以上行为引起国会的调查,并非不合情理。

""
图片来源
:博讯

  其次,特朗普执政以来多位内阁官员因腐败问题离职,赵小兰并非因为其华裔身份而受到特别“关注”。环保局局长 Scott Pruitt, 退伍军人部部长 David Shulkin,联邦紧急事务管理局局长 Brock Long, 内务部长Ryan Zinke, 卫生部长 Tom Price 等,都因或大或小的利益冲突及滥用职权问题而离职或被解职。其中 Brock Long 仅因为将公家车辆用于从外州家里到华府的通勤而受到调查并主动离职。前国家安全顾问Michael Flynn更是因为任职以前的违法行为而被判刑。诚然,要确认赵家船业因为赵小兰的影响力而直接或间接地得到更多的中国生意,并非易事。但是赵小兰在任职后没有把公私利益完全切割,的确是不谨慎,甚至不检点。民主党占多数的国会对共和党官员勤于调查,虽然有党派的因素,但也非空穴来风。赵小兰丈夫作为共和党占多数的参议院的领袖,自然更是民主党打击的对象,这一点跟赵是否为华裔没有关系。

""
图片来源
于网络

  其三,赵家的船行业务主要与大陆有关,高达其总业务的72%,这种情况下将有关的家族成员带入与赵的官方职位有关的活动,的确有裙带关系之嫌。其受到调查到底是因为中国的原因?还是因为与中国的业务量特大的原因?也许都有关系。赵小兰也与其父一同出席与台湾高层官员和媒体的接触,但因为与台业务少,台湾本身也非美国的劲敌,因此涉台方面可能的“裙带关系”也就不被重视。这一点也说明华裔身份本身不是赵小兰受调查的主因。
  综上所述,赵小兰受国会调查与其行为性质和党派政治关系较大,而与其华裔身份和中国本身关系不大,跟新冷战更是扯不上。

来源时间:2019/11/4   发布时间:2019/10/29

旧文章ID:19940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