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复兴 美国感叹输掉亚洲

作者:  来源:多维新闻

  在中国综合实力不断壮大的背景下,中国事实上成为美国的战略对手。近段时间以来,美国学界展开了关于同中国“建设性接触”是否是正确的讨论,而这一讨论又进一步演变成“谁输掉了亚洲?”作者认为,霸权时代或许已经结束,建立中美间的微妙平衡成为关键。

  美国《华尔街日报》4月15日发表题为《纠结于“谁输掉了亚洲”是不得要领》的文章,文章认为,21世纪早期的亚洲历史尚未写完。但存在一种可能性:霸权政治时代已经结束。全文内容如下:

  1949年毛泽东在中国内战中战胜了美国支持的国民党后,美国曾陷入一场激烈的争论:谁输掉了中国?在20世纪50年代的“红色恐怖”氛围下,一些人被美国外交官怀疑犯了叛国罪。参议员麦卡锡(Sen. Joseph R. McCarthy)指控曾为国民党领导人蒋介石担任战时顾问的学者拉铁摩尔(Owen Lattimore)是苏联的头号间谍。那项指控从未得到过证实,但毁掉了拉铁摩尔在美国的学术生涯。

  然而奇怪的是,这一切又重现在华盛顿正在酝酿的一场争论中。这场争论围绕的是某些人眼中的又一个重大外交政策错误——帮助建立后毛泽东时代的中国经济并使其融入美国领导的国际秩序的计划。越来越多的美国政策分析人士如今相信,“建设性接触”政策的本意是打造一个友好、民主的中国,而事实上却培养了一个战略竞争对手。这个战略竞争对手眼下正在挑战美国在西太平洋的霸权,有朝一日也许还想称霸全球。于是这场新的争论变成了:谁输掉了亚洲?

  美国专家热议扭转“败局”

  在新书《百年马拉松: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超级大国的秘密战略》(The Hundred-Year Marathon: China’s Secret Strategy to Replace America as the Global Superpower)中,前五角大楼官员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批评了他所谓促成这一错误的一系列参与者——头一个就是他自己。他写道:“几十年来,在敦促两党政府向中国提供技术和军事援助方面,我有时候扮演了重要角色。”至于世界银行,白邦瑞认为,在1983年与邓小平的一次秘密会晤后,它向北京提供了赶上美国的经济蓝图。他写道,美国政府拱手交出了未予具体说明的“敏感信息”和“专家建议”。

  据白邦瑞说,北京一直就暗藏一项打造由中国主导世界秩序的秘密计划。他的结论是,美国的那项战略是“美国历史上最系统化、最重大和最危险的失败”。作为美国外交政策高级智库的外交学会在上个月的一份报告中也体现了这一主题。报告说,美国支持中国加入全球贸易体系,推动了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使它加速崛起为一个地缘政治对手”报告的作者布莱克威尔(Robert D. Blackwill)和特利斯(Ashley J. Tellis)认为,通过深化与美国及其他国家的经济关系,北京希望慢慢地使它们服从自己的意愿。即使它们不合作,中国也总能在自己足够强大的时候使用武力。

  那么这些争论将得出什么结果?美国政策圈子里有大量关于美国如何扭转对中国的败局并保持优势的建议。既然美国是其自身问题的制造者,那么解决办法也掌握在它手中。外交学会的报告说,现在需要的是一项新的对华“大战略”。美国必须把重点从使中国融入全球经济转移到抗衡中国的崛起上。具体建议包括:强化美国经济,增加军事开支,推进一项将中国排除在外的新亚太自由贸易协定。

  其实并不存在谁赢谁输

  在现实中,20世纪50年代那场关于“谁输掉了中国”的争论从来就是个伪命题。中国从来就不是美国的,谈不上什么输掉。现代历史学家往往只用共产党的成功战略和国民党政府的腐败等问题来解释毛泽东的上台。美国只是一个参与者而已。

  现在有一种危险是,这场关于“谁输掉了亚洲”以及该怎么办的争论也在问这个错误的问题。当然,21世纪早期的亚洲历史尚未写完。但存在一种可能性:霸权政治时代已经结束。东亚已经变成多个大国争夺影响力的竞技场。这不是一个谁赢谁输的问题。澳大利亚学者怀特(Hugh White)写道,美国认为自己能够保持在该地区无人挑战的霸权地位,或许与它担心中国可能取代自己一样是误入歧途。

  不过,所有国家都必须应对中国的迅速崛起——及其在自家后院得到尊重的愿望。中国经济将在10年内超过美国。与这一动态相对应的是,中国的海军建设正在迅速进行中,而美国的军事预算却在减少。中国的“晋”级潜艇随时都有可能下水,而这种潜艇将首次携带能够击中美国内陆目标的洲际弹道导弹。

  找到力量平衡才是关键

  自从20世纪70年代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Richard Milhous Nixon)制定“对华开放”政策以来,“接触”一直是历届美国政府的主要原则。奥巴马总统也许用他的“重返亚洲”政策在某种程度上改变了这种平衡,但他在能够与中国合作的领域开展了合作,比如去年的气候变化协议。

  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在其《世界秩序》(World Order)一书中写道,东亚的前景取决于中国和美国能否在包含日本、韩国在内的微妙力量平衡中建立一种伙伴关系。这将是一种前所未有的局面。中国和美国的自我认知都执着于一种观点,即自己——而且只有自己——注定将成为全球领袖。作为对华“接触”政策主设计师之一的基辛格写道:“英明的政治家应该努力找到这种平衡。因为失去平衡,灾难就会招手。”

  (张芷沐 编辑)

来源时间:2015/4/18   发布时间:2015/4/17

旧文章ID:3228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