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不能让中国在网络言论战中胜利

作者:  来源:多维新闻

  美媒近日频频发难中国人权问题,此次更是借国际特赦组织之口来向中国网络审查宣战。

  国际特赦组织东亚部主任里夫(Roseann Rife)3月24日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发表了题为《中国对言论自由进行网络战的惊人事实》(The chilling reality of China’s cyberwar on free speech)的文章。文章梳理了最近主要的网络言论获罪案件,并且呼吁人们对中国发起的言论压制抗争。以下为本文编译:

  之前,中国政府已经宣布互联网成为对抗“色情和非法信息”的新战场。但事实上,这场战争的主要对象却成了言论自由。中国的网络控制模式是极端严格的,当局甚至可以采用大量的审查来压制异见。

  3月23日,奥威尔式(指现代政权藉宣传、误报、否认事实、操纵过去,来执行社会控制)的“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宣布关闭大量网站和100多个社交媒体,因其“扭曲党和国家的历史。”

  借由确保社会稳定这个幌子,中国当局镇压了一系列网络上关于政权合法性问题的讨论。许多短语在社交媒体上都是设限的,例如1989年天安门事件,或近期香港的民主抗议活动。成千上万的网站一直到现在都是被封锁的,包括维基百科,Facebook,Instagram和Twitter。

  毁灭性的影响

  虽然战场存在于虚拟世界,但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却是真实和毁灭性的。自从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上台,数以百计的人仅因在网上表达平和的观点而被拘留。其中包括女权活动家、反腐和环保人士,以及那些敦促讨论政治和法律改革而触犯网络审查的人。

  2014年10月,苏昌兰因在网上发表评论支持香港的民主抗议活动而被捕。她面临的指控为“煽动颠覆国家政权罪”,并且可能判处无期徒刑。

  刘萍,45岁的母亲和草根活动家,目前已在监狱服刑。2014年6月,她因公开呼吁中国政府加强腐败打击,以“寻衅滋事罪” 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而定罪的证据为刘萍在网络上发布自己手持呼吁透明度的标语,以及与外媒的Skype聊天记录。

  自相矛盾的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自己的反腐战争中做出了里程碑式的成绩。而刘平以及更多人遭受的迫害,只能使当前领导团队凸显其伪善。

  全方位的攻击

  这种网络攻击只是中国数十年来严重压制言论自由的一部分。在习近平执政期间,这种攻击来自方方面面:学术界,媒体界,民间以及网络。

  伊力哈木·土赫提(Ilham Tohti),北京中央民族大学经济学教授,网站“维吾尔在线”的创始人。在2014年9月,他以“分裂国家罪“被判处无期徒刑,其定罪证据来自于他的网络文章,课堂讲座以及外媒采访。他曾经致力于和平搭建民族之间桥梁,并且经常批评政府加深民族歧视的政策,除此之外并没见过他发表别的言论。

""

  被处以无期徒刑的伊力哈木当年在民族大学授课

  中国当局不仅滥用法律压制网络自由和锁定批评声音,还在实际行动中用精心描绘的“莫须有”作为定罪证据。如今,这种行为非但没有削减,反而被政府引入进立法和法规,进一步来对付网络隐私和言论自由。例如,新的反恐法草案中措辞含糊说明如今网络缺乏足够的安全措施,于是,就让中国政府可以毫无约束的在网络上收集个人信息。在中国,所有的互联网和电信服务提供商想要运营,必需要给予政府权力,能进入他们加密处理过的系统后台。

  的确,政府有责任确保国家安全和打击严重犯罪。但是这些措施必须有目标的、有分寸的应对威胁。互联网公司在中国运营,也必须采取所有可能的努力去避免导致人权侵犯。

  全球模式?

  在国际层面上,中国政府似乎在促进这种行为的的合法化。中国特色的“网络沙皇”鲁炜将这个概念吹捧为“网络主权”,并且在促使其成为一个可接受的全球模式。

  这个计划一定会有争议。网络主权在中国等同于审查和迫害,同时,也是一张围剿成千上万在网上和平的表达异议的大网。

  虽然眼下前景黯淡,却也不乏希望。互联网早已被证明是发展人权的瑰宝,其无价之处在于革命化的获取信息,提高透明度和问责制。纵然有无数网络异士被中国政府监禁,但仍有大量人准备发声,正是由于这些勇敢之人存在,我们这些珍视网络自由的人必须团结一致。

  所以,这场加强网络主权和封锁批评发声的战争,中国政府必须不能胜利。

  (楚茜 编译)

来源时间:2015/3/25   发布时间:2015/3/25

旧文章ID:2805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