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俄的试探牌局:博弈仍在继续
作者:孙太一 来源:海外看世
普京宣布乌东两个分离地区(即“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和“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为独立国家并派兵进驻开展“维和行动”后,有些人觉得仿佛一夜之间变了天,全面热战似乎已不可避免。事实上,美俄双方针对俄乌局势一直在互相试探,且普京目前为止采取的行动恰恰仍然是针对前一阶段试探所收获的成果而展开的新一轮试探,各方都仍旧有牌可打。
第一回合:信息战
在很早之前,美方就已经有各个层级的官员对外声称掌握到“战争已经一触即发”的情报。对美方而言,只有一直说普京“会动武”,普京才会有以不动武来证明美国“错误”的动机。而只要结果是没有动武,美方的基本目标就实现了。布鲁金斯学者Jessica Brandt就评价说,美方公布很多俄方会如何制造“假旗行动”借口的情报,打乱了莫斯科进攻乌克兰的计划。另外,美方需要搅乱俄罗斯的阵脚,营造“俄内部有美方的人、一切都在美方掌控中”的假象,这样普京就会分心“抓内奸”而不能集中精力“惹是非”。所以,当战争并没有立刻发生时,美方起初认为第一张牌打下去是奏效的。
不过,美方出牌之后,俄罗斯没要。因为美方每次公布正确的情报也确实可能让俄罗斯能排查内部的问题——情报的收集方式和提供情报的个体都可能暴露。所以俄方甚至可能是有意虚晃一枪,制造一些“假情报”来对美方的情报系统进行试探。但后来,俄方可能发现,美方很多判断都源于对外部信息的分析,比如通过军队调动的卫星图像来判断未来局势的走向,再比如根据信息公布的时间来判断意图——例如顿涅茨克的亲俄势力在2月16日就开始撤离当地民众,但到周末才对外公布相关消息。美方认为,择机宣布就是为了制造“假旗事件”,也就意味着战争临近。
第二回合:筹码战
在俄罗斯向美西方提出具体诉求之后,拜登政府和欧洲相关国家一直在沟通针对俄罗斯潜在行动的制裁方案。最终,一系列的潜在制裁措施逐渐浮出水面,仿佛是打了一手顺子。这其中,美西方有从把俄罗斯的诸如Sberbank 和VTB等大银行列入到美财政部的“特别指定国民和被封锁人员”(SDN)名单,到潜在把俄罗斯移出“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系统,再到切断俄罗斯的外国贷款甚至使用美元清算的能力等金融手段;从对俄进行含美技术产品的全面禁运,到破坏俄罗斯先进技术所需供应链等的科技手段;更有对普京周围精英个体与密切关联对象精准打击制裁,以及如果俄罗斯一旦占领乌克兰后组织武装叛乱分子在俄占区搞游击战的军事手段与行动。白宫的“虎队”在几次推演之后认为,这些制裁手段将对普京出兵制造巨大的成本。
这一次美方出牌之后,俄罗斯还是没要,只是理了理手中的牌。因为一旦大规模地亮牌,美方手中还剩下什么牌,有哪些牌根本没有便相对清楚了。俄罗斯首先明确了美方不敢向冲突前线派兵 ——除了制裁里没有相关描述外,拜登政府几个月前从阿富汗撤军的急不可耐也是佐证。俄方同时也了解到,“越过俄乌边境”这个极具象征性的行为对美方而言很重要,但好像“怎么样算越过边境”又没有定义清楚,这就为俄罗斯接下来出牌留下了空间。而且,俄罗斯因为一直在理牌而迟迟不出牌,并没有暴露太多手中的筹码,可打的组合自然也相对较多。
第三回合:压力战
这一回合,俄罗斯先让上家中国把“冬奥会”的牌打完 ——毕竟自特朗普时期以来中国已经帮俄罗斯挡了相当多的“大牌”,让俄罗斯迎来了难得的战略空间。然后,俄罗斯便根据前几回合积累的信息和筹码也打一手大牌来测试美西方能接受的真正压力。既然美国只盯着“俄罗斯过不过线”这个事实,那就干脆宣布重新画线,让乌东地区先“独立”,这种情况下,从俄罗斯角度而言,要出兵去“维和”便不再是越过俄乌边界线了。当俄方打出这张牌后,拜登仅仅签署一项无关痛痒的行政令,禁止美国实体在乌东这两个分离地区开展新的投资、贸易、融资等经济活动—— 事实上,美国实体本来与这两个地区的交集就很小。第二天,美政府宣布再出台更详细的制裁措施。美方这样的反应与此前宣称的“俄方一有动作严厉制裁就立刻生效”的表述很不一致。这就好比俄方打出一张牌后,美方仅仅压了一张小牌回应,因为事先并没想好该怎么应对。于是乎,俄罗斯顺势打出下一张“出兵维和、在局部进行特别军事行动”的牌,继续试探美方的底线。而对美方而言,相对的制裁太软,则相当于是自吞苦果;而制裁如果不够软,则可能严重影响本就已经通胀严重又仍然在受疫情困扰的国内经济,让执政党民主党的中期选举前景更为惨淡。更重要的是,美方此前就宣称俄军早就在乌东地区了,所以更多的俄方军队抵达到底是不是俄军“进入”此地区便可以有不同的解释。有了不同的解释,美方反倒没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
当然,这一时刻,拜登政府哪怕要不起,也会想方设法要出一手。毕竟国内的在野党共和党早已虎视眈眈,就等着拜登政府在俄乌问题上出错、出丑而将此用来作为中期选举的炒作素材,去拿下国会中的更多席位,甚至夺回参众两院。但总体而言,因为拜登当前的外交政策主要受内政驱动,象征性的出牌可能性会远高于拆散手中的牌而只去打这一手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情况。
多方牌局继续博弈
自从俄军开始从地面、空中、网络多方面向乌克兰挺进且炮火、伤亡开始发生之后,牌局仿佛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美方不断增加制裁的质与量,但普京仿佛已经不再关注美方打什么牌,就好像明知道对方只会压一张小牌,还没看对方出什么牌,手上的更大的牌就已经准备好向外打了。可是,俄罗斯还没有赢,美方的实力也意味着手上的可打之牌必定要比俄罗斯要多、要好。但美国之所以陷入当前的尴尬局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这几个回合开始之前就出错牌了。
假设当前全球牌局被简化为美西方、俄方、中方三足鼎立,在这样的系统中,最佳的处境可能是其他两方相互出手而给自己留下足够的战略空间和灵活性,以便处理区域性及内部的问题;第二优的处境可能是你能寻找到其中一方与你联手来与第三方较量;最糟糕的境地便是其他两方决定联手整第三方。俄罗斯本来看到中美竞争加剧,期待的是能迅速进入第一种处境;中国虽然一直表现出愿意与美国合作的高姿态,但拜登政府却一直忽视中方的善意强行把中国推向俄罗斯一边,迫使中方接受第二种处境,而结果却是美方自己落到了第三种最遭的境地。或许有人会说,美国背后有AUKUS三方机制、QUAD四方机制、五眼联盟、七国联盟,还有北约、欧盟等等,完全不是孤立无助的。这一点我在《海外看世界》2021年12月27日推出的文章《美联盟策略无意中创造中美缓冲》里已经分析过,这里不再赘述。
战争无儿戏,虽是以牌局打比方,但现实中却是硝烟弥漫而有血淋淋的代价的。决策者手中的一些牌,也许就是一个个生命。世界牌局并非一定得是“零和游戏”,中方与俄乌都有良好关系的状况也恰恰是作为调解者积极出手、让各方都降温重回谈判桌,从而提升新时代大国形象的良好契机。中方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其实也是呼吁大家能一起打合作牌,所有人都可以是赢家。愿世界和平,也愿人类不再拿他人的生命打牌。
来源时间:2022/2/28 发布时间:2022/2/27
旧文章ID:27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