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籍华人海军少将钟云其人其事

–我会把船和人都带回来[1]:纪念华裔美国海军少将[2]钟云
1945年4月14日,在冲绳海域,美国海军驱逐舰西格斯比号遭到一架日本神风特攻飞机的袭击。当时的舰长张鸿恩指挥官正值战斗岗位。那架敌机贴着海面飞行,仅距水面约15英尺,随后撞向西格斯比号的舰尾并爆炸。这次撞击导致西格斯比号的左舷发动机和舵机完全瘫痪,右舷发动机的速度也被限制在每小时五节以下。爆炸造成23名水兵牺牲,舰体严重受损。
尽管如此,张鸿恩指挥官仍然英勇无畏,指挥全舰的防空炮火持续而有效地还击敌军空袭,同时亲自协调和指挥损管队伍全力抢修,努力防止战舰沉没。
时任太平洋舰队司令的海尔希上将[3]曾问他是否需要凿沉这艘已严重受损的军舰。张鸿恩坚定地回应道:
“不行,我的船上还有孩子不会游泳,我不会把他们丢进水里。我们确实情况危急,正在缓慢下沉,但我们会继续努力控制进水。我会把她带回去。”
随后,迈阿密号巡洋舰在敌火中整夜拖带着西格斯比号,直到它能够自行航行。最终,这艘受创的战舰艰难地返回了珍珠港。张鸿恩指挥官因其在战斗中的英勇表现和卓越领导力,被授予海军十字勋章与银星勋章[4]。
以上翻译来自ChatGPT,其原文为Find a Grave网站上钟云墓附文。上文ChatGPT翻译的张鸿恩,即为钟云,其英文全名为Gordon Pai’ea Chung-Hoon,一般全译为戈登·派伊亚·钟云。钟云于1910年生于夏威夷群岛檀香山(Honolulu, Hawaii)。其名字中的派伊亚(Pai’ea)来自夏威夷王国(The Kingdom of Hawaii)创始人,卡美哈美哈大帝(Kamehameha the Great)。派伊亚是卡美哈美哈大帝出生的名字,在夏威夷本地语中,有坚强,勇敢,及统一等意思。卡美哈美哈大帝在1795年统一了夏威夷诸岛,建立了夏威夷王国。该王国一直存续到1893年。所谓“公共安全委员会”发动政变将其推翻,并建立临时政府和夏威夷共和国(The Republic of Hawaii)。夏威夷共和国只存续了5年,就被美国所兼并,从1898年起成为了美国的一个领地(Territory of Hawaii)。钟云出生的1910年,夏威夷已经是美国的一个领地。但是,在当地习俗中,用夏威夷王国开国国王卡美哈美哈大帝的名字来命名儿子,这个风俗还保留着。
钟云的父亲是小威廉·钟云(William Chung-Hoon Jr. 1883-1952)出生在檀香山,属于第二代移民。小威廉的父亲,老威廉·钟云(William Chung-Hoon Sr. 1859-1934)是第一代移民。但是,由于1882年的《排华法案》等原因,目前,可查询到的公开资料中对于钟云父亲和祖父的华裔身份鲜有较详细披露。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钟云的祖父来自中国,至于来自中国哪里,什么时候来夏威夷等,已经找不到确切的信息。据《夏威夷星报》于1979年1月刊登的钟云少将的讣告,其父小威廉曾任夏威夷地区财政官员(Treasurer of the Territory of Hawaii)[5]。这说明钟云少将的家庭背景在当时,在当地是很不错的。钟云少将的母亲是艾格尼丝·普娜娜(Agnes Punana Chung-Hoon,1886-1970),据说是夏威夷本地人,她和小威廉共有五个女儿,钟云少将是最小的儿子。相对优渥的家庭背景也印证了钟云少将能被送到马里兰州读高中,并于1930年进入美国海军军官学校学习的原因。
据1934年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毕业生手册,《幸运包》,
“钟(“托尼”)夏威夷,檀香山
当钟第一次踏上这片土地时,美国对他这个来自太平洋岛屿的坚韧之子来说还是个新鲜事物,但他很快适应并融入其中,两年的塞文学校让他学会了这个世界的所有生存之道。谁能忘记在新生夏训期间那些愉快的闲聊时光和钟用吉他伴奏的歌唱时光!
在“学术”方面,钟总是乐观地前行,尽管他以频频重考而闻名。他与学术部门的多次交锋让朋友们颇为担心,但他总能坚持到底。没有人比钟更顽强——或许这正是他最终成功的原因。
在运动方面,钟是个奇迹——我们关注了他四年,至今未发现他有哪项运动不擅长。棒球是他最大的爱好,但学术压力让他远离了棒球场,而海军的橄榄球实力因此得到了提升。
慷慨、友善、随时准备分享故事或借出一支“香烟”,一个出色的音乐家——钟是我们中最受欢迎的人之一。他还是个社交明星,休假时是个理想的朋友和东道主,参加过他派对的人都能证明这一点。他绝不是个“害羞的家伙”,经常带着女伴。钟是一个让海军引以为傲的人,他的成功人生无疑将属于他。祝你好运,托尼[6]!”
从上述评语中,不难看出钟云是个体育优等生。又据1979年《夏威夷星报》的诔文,
“在为海军队效力期间,钟云先生因其三栖能力的半卫和赤脚开球员身份而赢得全国赞誉。他作为能跑、能传、能踢的全能球员而闻名。1958年的《体育画报》在其“银禧纪念全美明星”特刊中,将钟云先生与另外25位1933年的橄榄球明星一同刊登,以表彰他们在美式足球上的卓越表现。[7]”
托尼(Tony)是钟云少将的昵称。这份珍贵的校友录对钟云的肯定和祝福,“一个让海军引以为傲的人,他的成功人生无疑将属于他,”被日后钟云的人生所印证。
根据美国海军部在1958年编撰的军官生平录,
“1934年6月毕业后,钟云先生被分配到印第安纳波利斯号巡洋舰(USS Indianapolis),在该舰上担任初级军官,并被借调至宾夕法尼亚州,直至1936年3月。他随后被调往驻扎在珍珠港、隶属于战斗舰队水雷第一分舰队的蒙哥马利号(USS Montgomery)。一年后,他又被调至同在珍珠港、隶属于潜艇部队第19驱逐舰分舰队的登特号(USS Dent)服役。
1939年7月,他被派往亚利桑那号战列舰(USS Arizona),该舰是战斗舰队第一战列舰分舰队的旗舰。1941年12月7日日本袭击珍珠港期间,他正隶属该舰,当时该舰被炸沉[8]。之后,他于1942年1月21日加入博格斯号驱逐舰(USS Boggs),并担任执行官直到当年9月。
1942年10月,他前往华盛顿州塔科马的西雅图-塔科马造船公司,协助装备卡米克号驱逐舰(USS Carmick)。自1942年12月28日卡米克号服役起,他担任该舰执行官至1943年7月9日。之后他短暂担任该舰指挥官,并于1943年8月被调往加州特雷热岛的舰队作战司令部,加入舰队下属司令部幕僚工作。[9]”
从1944年5月开始,钟云任驱逐舰西格斯比号指挥官,并直到二战结束。西格斯比号驱逐舰(USS Sigsbee,舷号DD-502)是一艘弗莱彻级驱逐舰[10]。弗莱彻级驱逐舰是美国海军在二战中最大规模的驱逐舰,名称来自美国海军上将弗兰克·弗莱迪·弗莱彻[11]。西格斯比号驱逐舰于1943年服役,标准排水量为2,050 吨,全长376 英尺 6 英寸(约 114.7 米),舰宽39 英尺 8 英寸(约 12.1 米),吃水17 英尺 9 英寸(约 5.4 米),动力系统为60,000 轴马力(约 45 兆瓦);双螺旋桨,最高航速是35 节(约 65 公里/小时 或 40 英里/小时),航程在 15 节航速下约 6,500 海里(约 12,000 公里)。西格斯比号驱逐舰的舰员编制约 336 人,其武器装备为5 门单装 Mk 12 型 5 英寸(127 毫米)/38 倍径舰炮,5 座双联装 40 毫米博福斯高射炮,7 门单装 20 毫米厄利空高射炮,2 套五联装 21 英寸(533 毫米)鱼雷发射管,6 个单装深水炸弹投掷器,2 个深水炸弹投放轨[12]。
根据美国海军历史学家托马斯.卡特勒的文章,
“西格斯比号驱逐舰在与日本的战争中表现出色,在为航母护航横渡太平洋期间击落了20架敌机。然而,1945年4月14日,当她在冲绳外海担任雷达哨戒任务时,这艘战功赫赫的驱逐舰似乎即将走到生涯终点。
当时,日本试图通过阻止美军攻占冲绳来扭转战局,出动了数百架神风特攻队(Kamikaze)飞机袭击美军的登陆部队。其中一架神风飞机穿越了西格斯比号及周边舰艇密集的防空火力网,撞向该舰第五炮位后部。
猛烈的爆炸造成23名水兵阵亡,左舷引擎被毁,舰桥也失去了操舵能力。主甲板开始进水,舰体几近下沉,航速骤降至仅剩5节。更糟的是,空中还有更多敌机蜂拥而至。
这是一种让意志薄弱的水手也许会认为已无望的局势。但西格斯比号的舰长、夏威夷本地人钟云并非等闲之辈。
他对战斗中的破坏并不陌生——早在1941年12月7日那天清晨,他还是年轻的海军中尉,正服役于亚利桑那号战列舰,亲历了珍珠港事件的惨烈。
他也是美国海军学院的毕业生,那里的纪念大厅高挂着海军名将,奥利弗·哈泽德·佩里准将[13]的旗帜,其上用白字在蓝底上写着海军的誓言:“永不放弃战舰。[14]”
钟云并没有放弃他的战舰。
第五号炮位上的炮手马文·格林(Marvin Green)将自己能活下来归功于他的舰长,许多战友也表示认同。
“我们当时情况非常危急,正在慢慢但确实地下沉,”格林回忆说,“但我们仍不断努力,阻止海水灌入。”
在钟云的指挥下,舰上还持续进行“长时间而有效的炮火射击”,正如他获得**海军十字勋章(Navy Cross)时的表彰所写。
最终,西格斯比号得以保全,并返回珍珠港进行修复。[15]
1945年4月14日肯定是钟云少将人生最高光的时刻之一,他没有辜负美国海军军官学校的培养,更体现了一个亚裔美国杰出军人的优秀素质,临危不乱,爱兵如子。这个时候,钟云只有35岁。
二战后,钟云继续在美国海军服役,并作为约翰·W·托马森号驱逐舰(USS John W. Thomason, DD-760))舰长参加了韩战,长达20个月。
“1950年初,该舰再次启程前往远东,1月29日抵达日本横须贺。在这一战后关键时期,她与英国舰队一同在印度支那和朝鲜沿海进行联合演训。1950年4月25日返回圣地亚哥。
两个月后,朝鲜战争爆发。为应对北朝鲜的入侵行为,美国与联合国展开军事干预。1950年9月30日,约翰·W·托马森号启航加入第七舰队,在航母打击群外围护航,执行对共产主义阵地与补给线的轰炸任务。
她于11月9日抵达元山港(Wonsan),在港口战役中执行巡逻与炮击任务。1951年1月至3月间,该舰在珍珠港参加反潜作战演习,随后于3月26日再度抵达朝鲜海域,与拳师号(USS Boxer,CV-21)和普林斯顿号(USS Princeton,CV-37)航母协同执行空袭支援任务。
1951年4月间,约翰·W·托马森号在台湾海峡执行为期两周的重要巡逻任务,之后重新加入航母打击群。5月24日,她与新泽西号战列舰(USS New Jersey)及另一艘驱逐舰一同逼近朝鲜襄阳(Yang Yang)沿岸,实施炮击任务。
这艘历经多次部署的老兵战舰[16]于1951年7月2日返回圣地亚哥。[17]”
1953年,钟云被提拔为海军上校(Captain)。钟云上校于1957年被调入美国海军参谋总部,即美国海军作战部长办公室[18]。2年后,也就是1959年,钟云以海军少将(RADM)军衔退役,这是华裔美国海军军人中第一次有人获得这个军衔。当年钟云49岁。
从1934年到1959年,钟云在美国海军服役25年,二战和韩战中,主要在海天一线作为舰长指挥作战,实战经验丰富,战功赫赫,可谓华裔美国军人之骄傲和楷模。
作为战争英雄,卸甲归田后,钟云少将回到了他到家乡檀香山。1959年8月21日,夏威夷正式从美国领地变为美国的第50个州。在夏威夷州第一任州长,威廉·弗朗西斯·奎因[19]的内阁,钟云,出任了夏威夷农业部的部长。钟云少将从政的道路似乎没有他充军那么顺利。1966年,作为共和党候选人,钟云参加了夏威夷州第七选区参议员选举。可惜,在初选中,以4466票败于党内对手的4,972票。
1979年7月24日,钟云少将去世,终年69岁。钟云一生三次结婚,前两位妻子均因病去世,最后一任妻子,珍·比比·约翰逊·钟云[20],从1960年陪伴着钟云走完了人生。三次婚姻均无子嗣,这不能不说是钟云少将的一个遗憾。钟云少将和珍安息在檀香山的太平洋国家纪念公墓。
2004年,美国海军将一艘阿利·伯克级[21]导弹驱逐舰命名为钟云号[22],以此纪念,钟云第一位华裔美国海军少将。截止2025年,这是美国海军唯一以美籍华人命名的大型战舰。
钟云号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的基本参数大致如下,
排水量:9,200 吨,全长:509 英尺 6 英寸(155.30 m),舰宽(梁):66 英尺(20 m),吃水:31 英尺(9.4 m)
,动力:4 × 通用电气 LM2500-30 燃气轮机,2 轴,合计 100,000 轴马力(约 75 MW),航速:30 节(约 56 km/h)
,舰员编制:380 人(军官与士官兵)。武器装备部分的火炮:1 × 5 英寸(127 mm)/62 Mk 45 Mod 4(轻型主炮)
,1 × 20 mm Phalanx CIWS(近防武器系统),2 × 25 mm Mk 38 机炮系统,4 × 0.50 英寸(12.7 mm)机枪;导弹系统有,导弹(Mk 41 垂直发射系统,共 96 个发射单元),1 × 32 节单元 + 1 × 64 节单元(合计 96 节 Mk 41 VLS)可发射多种导弹,包括:,RIM-66M(对空防御导弹),RIM-156(对空防御导弹),RIM-174A Standard ERAM(远程防空/拦截导弹),RIM-161(防弹道导弹拦截器),RIM-162 ESSM(进化型海麻雀导弹,四枚导弹装入一个 VLS 单元),BGM-109 Tomahawk(战斧巡航导弹),RUM-139(垂直发射式 ASROC 反潜火箭);鱼雷系统有,2 × Mark 32 三联装鱼雷发射管,发射轻型鱼雷,Mark 46 轻型鱼雷,Mark 50 轻型鱼雷,Mark 54 轻型鱼雷。舰载机系统为:2 × MH-60R Seahawk 直升机。
目前,钟云号阿利·伯克级导弹驱逐舰隶属于美国海军太平洋舰队,家港为夏威夷珍珠港-希卡姆联合基地(Joint Base Pearl Harbor–Hickam),服役已经21年。钟云号的舰艇格言是夏威夷语Imua e na Koa Kai,意为“大海的战士,勇往无前。[23]”这种英雄精神也是对钟云少将戎马一生的最好诠释。
钟云少将25年的军旅生涯获奖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海军🦁️十字勋章(Navy Cross)。本文以该勋章的颁奖词作为结束,以纪念这位华裔美国海军少将。
“美利坚合众国总统欣然授予戈登·派伊阿·钟云指挥官(美国海军)海军十字勋章,以表彰他在执行本职工作中展现出的非凡英勇和卓越服役表现。
作为美军驱逐舰“西格斯比号”的指挥官,该舰属于一支前沿警戒部队,在 1945年4月14日,于琉球群岛冲绳附近海域,与日军作战期间,他表现出了英勇无畏的精神。
尽管舰艇遭受敌机撞击而严重受损,且全面失去动力,钟云指挥官依然冷静果断地执行防御机动指令,并亲自指挥防空炮火进行持续而有效的反击,抗击持续不断的敌军空袭。
战斗结束后,他组织并监督损管作业,使舰艇恢复了航行能力,最终在自力航行状态下安全返回港口。
钟云指挥官勇敢作战的精神、坚定不移的勇气与对职责的绝对忠诚,充分体现了美国海军服务最高传统的精神内涵。”[24]
————————————————————————————————
[1] “’ll take her back.” Quoted from Gordon Chung-Hoon, commander of the USS Sigsbee, during the Battle of Okinawa,
Source, Find a Grave
https://www.findagrave.com/memorial/18751253/gordon_pai’ea-chung-hoon
[2] 钟云的军衔海军少将,英文为Rear Admiral,肩扛一星(Lower Half)或二星(Upper Half),均为海军高级将领,即旗官Flag Office。据查,钟云可能是二星少将
[3] William Frederick “Bull” Halsey Jr. (30 October 1882 – 16 August 1959), Fleet admiral (FADM),二战中美国海军五星上将(共有四位)。
[4] 以上翻译来自ChatGPT,其原文为Find a Grave网站钟云墓的附文,如下
On April 14, 1945, while commanding officer of the destroyer USS Sigsbee DD502 off Okinawa, a Japanese kamikaze came at the USS Sigsbee, skimming 15 feet off the water and exploding into the fantail. Reducing her starboard engine to five knots and knocking out the ship’s port engine and steering control. The blast killed 23 sailors and crippled the Sigsbee. Cmdr. Chung-Hoon valiantly kept his antiaircraft batteries delivering “prolonged and effective fire” against the continuing enemy air attack, while simultaneously directing the damage control efforts. Adm. William F. “Bull” Halsey had asked Chung-Hoon if he felt they should scuttle and sink the damaged ship. Chung-Hoon told Adm. Halsey, ‘No, I have kids on here that can’t swim and I’m not putting them in the water. We are in bad trouble, slowly but surely sinking, and we will keep working to stop the flooding, I’ll take her back.” The cruiser Miami began, towing Sigsbee all night under fire, until the ship could get underway, under her own power. The damaged ship eventually limped back to her home port at Pearl Harbor. Cmdr. Gordon Pai’ea Chung-Hoon, was awarded the Navy Cross and Silver Star for conspicuous gallantry and extraordinary heroism as commanding officer of the USS Sigsbee.
[5] 是不是夏威夷地区的财政部长,还有待查询。
[6] 以上翻译来自Grok,原文为
GORDON PAIEA CHUNG HOON
“Chung” “Tony”
Honolulu, Hawaii
When Chung first hit these shores, the U.S.A. was something new for this hardy son of the Pacific Islands, but he was quick to get in line and two years of Severn taught him all that there was left to know about the ways of the world. Who can forget those happy bull sessions and hours of singing to the accompaniment of Chung’s guitar during Plebe Summer!
Plugging along at the “Acs,” Chung cheerfully makes his way despite his well-known penchant for reexaminations. His many battles with the Academic Departments have caused his friends plenty of worry, but he has always come through in the end. No one fights any harder than Chung—perhaps that explains his eventual successes.
Athletically Chung is a wonder—we’ve followed him for four years and we have yet to find something in which he does not excel. Baseball is his greatest love, but academics have kept him from the diamond, and Navy’s gridiron prowess has improved thereby.
Generous, congenial, always ready to swap stories or lend a skag, a peach of a musician—Chung is one of our most popular men. He’s quite a social satellite, too, and on leave he is an ideal friend and host, as anyone who has been to his parties will testify. Far from being a red mike, he drags frequently. Chung is a man of whom the Navy may well be proud and surely success in life will be his. Good luck, Tony!
[7] 译自ChatGPT
[8] 钟云当时不在舰上
[9] 译自ChatGPT
[10] USS Sigsbee (DD-502), a Fletcher-class destroyer,
[11] Frank Friday Fletcher (1855-1928),FFF,获得过荣誉勋章。
[12] 上述数据来自维基百科英文版本USS Siigsbee 词条
[13] Oliver Hazard Perry (August 23, 1785 – August 23, 1819) was a United States Navy officer from South Kingstown, Rhode Island. A prominent member of the Perry family naval dynasty, he was the son of Sarah Wallace Alexander and Captain Christopher Raymond Perry, and older brother of 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 He earned the title “Hero of Lake Erie” for leading American forces in a decisive naval victory at the Battle of Lake Erie, receiving a Congressional Gold Medal and the Thanks of Congress.
注Commodore Matthew C. Perry (April 10, 1794 – March 4, 1858),即在1854年打开日本国门的海军名将,也来过中国。
[14] DON’T GIVE UP THE SHIP,这是美国海军著名的格言
[15] 译自ChatGPT,原文见链接
https://www.usni.org/magazines/proceedings/2004/december/gordon-paiea-chung-hoon-uss-arkansas-bb-33
[16] Veteran ship,即John W. Thomason (DD-760),该驱逐舰于1974年转移给中华民国海军,并该名为ROCS Nan Yang (DD-917),即南阳号。
[17] 译自ChatGPT,原文链接https://www.history.navy.mil/research/histories/ship-histories/danfs/j/john-w-thomason-dd-760.html
[18] 即Office of 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OPNAV
[19] (William Francis Quinn, 1919-2006)
[20] Jean Beebe Johnson Chung-Hoon 1906-2001
[21] 阿利·伯克级是为了纪念美国海军上将 A.A.B. 其为第十五任海军作者部长(1955-1961),即海军参谋长,The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CNO) Arleigh Albert Burke (October 19, 1901 – January 1, 1996) was an admiral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y who distinguished himself during World War II and the Korean War, and who served as Chief of Naval Operations during the Eisenhower and Kennedy administrations.
[22] The Arleigh Burke-class guided missile destroyer USS Chung-Hoon (DDG 93)
[23] Go Forward Sea Warriors
[24] 译自ChatGPT,原文为
The President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akes pleasure in presenting the Navy Cross to Commander Gordon Paiea Chung-Hoon, United States Navy, for extraordinary heroism and distinguished service in the line of this profession as Commanding Officer of the Destroyer U.S.S. SIGSBEE (DD-502), a unit of an Advanced Picket Group, in action against enemy Japanese forces in the vicinity of Okinawa, Ryukyu Islands, on 14 April 1945. Although his ship suffered major damage when struck by an enemy plane and all power was lost, Commander Chung-Hoon coolly carried out defensive maneuvers and directed his anti-aircraft batteries in delivering prolonged and effective fire against the continued heavy enemy air attack. Afterwards, he supervised damage-control procedure which resulted in his ship being made sea-worthy for a safe return to port under its own restored power. Commander Chung-Hoon’s gallant fighting spirit, courage and unwavering devotion to duty were in keeping with the highest tradi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Naval Service.
文章配图

美国海军驱逐舰西格斯比号(1945年)

美国海军学院1934年毕业手册

钟云少将和夫人珍妮安息在檀香山的太平洋国家纪念公墓

2004年,美国海军将一艘阿利·伯克级 导弹驱逐舰命名为钟云号

2024年9月18日,钟云舰少尉哈特(Tennille Hart)、钟云的侄女米歇尔(Michelle Punana Chung-Hoon)、檀香山普纳荷学校(Punahou School)的校长拉瑟姆(Michael Latham)及学生在《钟云号》下水20周年在学校举行纪念钟云的仪式。钟云1929年毕业于该校。
作者
-
四川成都人,独立学者和撰稿人,研究领域为美国历史,包括美国内战史和总统史、美国政治、美国大选及中美关系,目前在哈佛大学进行独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