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念驰:记黄年先生,思两岸关系演变

 章念驰:记黄年先生,思两岸关系演变

编者按:本文2025年10月2日由中评网首发,本站特转载供读者参考。

中评社香港10月2日电(章念驰口述 章明徕笔录)稍知一点两岸关系的人,无不知道台湾有个《联合报》。它是沟通两岸的桥梁,如果没有《联合报》,台湾对大陆或者大陆对台湾的瞭解就会有更多盲点。 

  《联合报》的创办人王惕吾先生是蒋介石的近臣,随国民党去台湾,在蒋介石的授意下创办《联合报》,成了国民党最重要的喉舌,忠实地捍卫国民党的权威,坚定地坚守一个中国原则,不遗余力地支持统一,立场坚定地反对“台独”。当时的两岸关系,“一个中国”根本不是问题。95%以上台湾人认同自己是中国人,95%的人也拥护统一。当时台湾还有《国统纲领》,还设立了“国家统一委员会”,两岸斗争焦点是谁代表一个中国,用什么方式来统一,谁来统一谁。《联合报》就站在一个中国的法统上,坚守“汉贼不两立”的立场,各自为主服务。他们的“一个中国”观念甚至比我们还坚定,因为台湾已经无路可退,“台独”对他们不啻是灭顶之灾。 
  台湾曾经历了半个多世纪封闭、专制的统治。一切都是黑箱操作,人民几无知情权。随着时代变迁,国民党开放党禁、报禁,走向本土化,民主化也乘势而起。人民普遍感受到知情权的欢乐,报纸也竭尽所能报导台湾的大大小小事情,以取悦人民。社会的透明度大大提高,台湾当局变得无密可保,所以阅读台湾报刊成了瞭解台湾最重要的窗口。 
  我每天强读台湾报刊,所以在对台研究方面有比较大的发言权,有关部门还专门请我去讲如何读报,如何从报纸上瞭解台湾的一切变化。我尤其爱读《联合报》,他们是站在整个中国立场上来看待问题,跳出了狭隘的国共斗争和统独斗争,与我的理念非常契合。汪道涵与我们一些学者,正是站在整个中国的立场上,站在中国实现现代化的立场上,站在民主复兴的立场上审视问题的。当然,《联合报》每期也会刊登大陆新闻,报导许多台湾人不知,甚至连大陆人都不知道的消息,让我们又爱又恨。 
  1995年我作为大陆对台问题专家首度访台,台湾安排我与《联合报》交流。当时王惕吾先生年纪已经很大了,很少出面接客。但他特意与我会晤,详细介绍了《联合报》办报宗旨,以及在两岸关系上的责任,苦口婆心宣传两岸同根、同源、同种、同文化的必然统一趋势,对我们这些后进像一个老长辈对年轻人谆谆教导,有很高的期待。 
  王惕吾先生专门安排了《联合报》重要成员和我见面,其中就有《联合报》老臣刘国瑞先生。刘先生当年是《联合报》系下的《经济日报》社长,以后又兼联经出版社的发行人。王惕武先生还专门给我引荐了一个年轻人——《联合报》的总主笔黄年先生,他后来任《联合报》总编辑,如今是联合报系副董事长。黄年先生是那么年轻、成熟、和善、钻研的一个报人,一身书卷气,说话轻声细气,我就是从那时候认识了刘国瑞先生和黄年先生,这种关系一直保持至今。 
  《联合报》的每期社论与重大评论大部分出自黄年先生之手,他的笔调那么犀利,逻辑那么周到,说理那么有力,真有点所向披靡,揭开了许多政客披着麒麟皮下的马脚,戳得“台独”坐立不安。他揭露了台湾的黑金政治,让人读了神清气爽。这些文章说实话是我们远远写不出来的,但他有时候也会一枪戳到大陆的软肋,让我们很多人跳脚。他是一个标准的自由知识份子,以他的良心来点评世事,令我钦佩不已,所以我爱读他的文章,敬佩他的人格,愿意和他交往。 

我多次邀请黄年先生到大陆来参加活动,总把他当作贵宾,但我们的高层却不怎么喜欢他,因为他不会献媚,他坚决反对“台独”,但也不怎么喜欢共产党,这种历史恩怨的情节还深深地烙在他的身上。这样的现象在台湾是很普遍的,我认识一个台湾大学的教授,他说他们过去是反共反“台独”,现在他们是反“台独”为先,国共恩怨在后,这种历史恩怨的情节还没有在他们心头完全消失,也许黄年先生也属于这种人。 
  有一年黄年先生来参加我们的活动,送了我一件装在信封里的小礼物。我回家打开一看是个小木盒,里面什么都没有。第二天我问他,是不是我把小木盒里的东西掉落了,所以仅仅是一个空木盒。他说这就是一个空木盒,又叫收纳盒,是李登辉送给他的。这收纳盒的盖子上刻了李登辉这样一段话——“每一个中国人尤应放开心胸,放大眼光,摆脱历史纠结的阴影,根除狭隘的畛域之见,以整体的中国心与民族情,存诚务实,共同致力于新中国的再造。”李登辉当年就是这样信誓旦旦承认自己是中国人,追求中国的统一,今天读来真是让人感到发噱。台湾的政治人物就是这样翻手为云、覆手为雨欺骗民众,正是在他们这种政治手腕下,台湾在我们眼皮底下一步步走向“台独”,我们都被欺骗了。两岸关系正是在这种吊诡的政治气氛中走过来的,而黄年先生却始终没有上他们的当。 
  前些年,我出版了《我与两岸关系三十年》一本著作,请黄年先生写书评,他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长文,先发来给我一看,我大吃一惊,他把我写得那么完美,给了我那么高的评价,我吓得不敢给任何人看,吩咐家里人,这篇文章等我身后再公布,否则会引起很多是非。但他的这篇文章对我有深刻的洞察,真是一篇智者之言,我内心是充满感激和欣喜的。他说我人生站在两条路的交叉口上:一条是对国学大师章太炎的研究和钻研,继承了章太炎的衣钵,这其中拥有深邃的中国文化底蕴,站在巨人的肩上,拥有比一般人更大的学术文化视野与胸怀。另一条是追随汪道涵会长,从事两岸关系,受到汪会长的亲授、亲教,继承了汪会长的思想精髓,以更大的视野来审视两岸关系、更大的胸怀来对待两岸同胞,坚守汪道涵的“共同缔造论”,也受到广大台湾民众的尊重。我暗自敬佩他对我的瞭解,也很得意拥有这样一位知己。 
  黄年先生提出过不少两岸统一的主张,如“杯子理论”等等,坚守“中华民国”存在的立场,他认为统一不是消灭“中华民国”,应该尊重“中华民国”的存在,可谓是国民党法统的忠臣孽子,一片苦心。为此在大陆看来他是不可宽恕的。我们一些人的基因听不得半点不同意见,而对台湾来的满口说好话的政客却喜欢得不得了,这样的行为大大影响了两岸的情感。 
  在我们付出很大的代价后,大陆认识到统一应该让两岸各界民众共同参与,欢迎台湾各界民众提出自己的统一方案,哪怕有与我们不同的观点也要耐心倾听,也提议大陆民众提出各种自己的统一方案。然后共同商议出集各方智慧、代表各方利益的统一方案,这就是我们最新的统一主张:即不是一方吃掉另一方,而是缔造一个更美好的中国。 
  我想黄年先生一定会非常欣赏这样的主张,可惜我近两年一直病倒在医院中,彼此中断了交往。在撰写这篇文章前,我发短信给《联合报》资深记者王玉燕,询问黄年先生近况,她回覆我说黄年先生依然坚守着工作,仍然在写他的评论。我听了既高兴又不舍,我们毕竟都老了,恐怕不能亲眼看到统一这一天。目前看来,两岸已山穷水尽,好像只有一条武力解决的出路。但我依然坚信,在百年未遇的大变局中,在重塑世界新秩序过程中,在中国走向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进程中,两岸一定会逐步融合,实现最终的统一。 
  2025年8月24日于华东医院 
  章念驰口述,章明徕笔录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