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巍:在乌克兰战争中,中国想要什么?

 达巍:在乌克兰战争中,中国想要什么?

【编者按: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国际关系学系教授达巍在7月29日出版的《外交事务》杂志上发表了一篇有关中国在乌克兰问题上的分析。本文引起了很多业内学者的关注。经授权,我们翻译了该文以供读者参考。】

乌克兰战争继续影响着中国的对外关系。上周欧洲领导人访问北京讨论贸易和安全问题时,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表示,需要找到解决战争的办法是中欧关系达到“转折点”的一个主要原因。对欧洲而言,中国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以及被认为对俄罗斯战争努力的支持,在三年多的时间里一直笼罩着中欧关系。在北京,欧洲理事会主席安东尼奥·科斯塔告诉中方同行,中国应该“利用其对俄罗斯的影响力,使其尊重《联合国宪章》,并结束对乌克兰的侵略战争”。

中国领导人已做出一些努力,帮助促成一项长期和平协议,但他们未能推动冲突更接近解决。尽管中国许多官员希望战争结束,但北京不太可能在解决冲突和实现该地区持久和平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无论是中国学者还是普通公众,对于如何理解这场战争——以及如何回应——都没有达成共识。中国与俄罗斯的密切关系及其战略文化也使北京难以敦促莫斯科做出任何可能有利于乌克兰的让步。然而,战争拖延得越久,中欧之间解决根本性紧张关系就越困难。

国内分歧

乌克兰战争爆发40个月后,中国的战略界成员,包括外交政策和安全官员、研究人员和评论员,对谁应承担责任以及北京领导人应如何回应仍持有不同看法。中国社交媒体平台充斥着亲俄和亲乌声音之间的激烈辩论。

对于一些政策制定者和公民来说,这场战争是两个主权国家之间的冲突,其中俄罗斯侵犯了乌克兰的领土完整。鉴于中国自身遭受外国入侵的历史,这在其集体记忆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许多中国领导人和公民对乌克兰感同身受。中国的外交辞令强调其对国家主权和独立的承诺以及反对对其他国家使用武力——这些原则与《联合国宪章》相符,并反映了乌克兰的立场。那么,俄罗斯的行为违反了中国声称要维护的国际法。此外,自苏联解体以来,中国与乌克兰建立了积极关系。乌克兰向中国提供了关键技术,最著名的是喷气发动机,这对中国的军事和工业发展大有裨益。

另一些人则认为这场战争是冷战结束后该地区正在进行的重组的延续。尽管前苏联共和国现在是独立国家,但维系它们的关系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白俄罗斯、俄罗斯和乌克兰尤其亲近。沿着新划分的民族国家边界重建这些相互关联的社会,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而且一直以来都是困难、痛苦且常常是血腥的。

对于那些从这个角度看待该地区的人来说,乌克兰战争也是一场长达数十年的冲突的一部分,西方国家在此期间忽视了俄罗斯潜在的不满和担忧。就像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对德国的对待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种子一样,冷战后西方持续侵犯俄罗斯的传统地缘政治空间,加剧了俄罗斯对被包围的担忧。一旦该地区在苏联解体后实现相对稳定,俄罗斯寻求反击西方所感受到的压力就变得不可避免。

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俄罗斯军队曾短暂占领科索沃的普里什蒂纳机场,是俄罗斯对北约反抗的早期迹象。2014年克里米亚并入俄罗斯也是如此。随后的明斯克协议曾一度阻止了乌克兰东部的战事,但未能解决根本争端。同样,即使俄罗斯和乌克兰今天同意放下武器,俄罗斯与西方之间的长期对抗仍将无法解决。

中国许多公众也对俄罗斯的行动表示同情,因为他们也认为中国是西方包围和遏制的目标。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特别是最近十年,美国和欧洲在政治和经济上加大了对中国的压力。大多数中国人认为美国不希望看到一个强大的中国崛起,并正在采取具体措施阻碍中国的发展。如果说有什么不同的话,中国公民常常认为北京对西方的外交过于克制和谨慎,他们从俄罗斯与西方大胆甚至鲁莽的对抗中感到一种“平反”的感觉。

过去三年中国在乌克兰战争问题上的模糊立场反映了北京内部的这种分歧。这不仅仅是不同意见阵营之间的分歧;相反,大多数政策制定者认识到这两种观点,并且不想为了完全接受其中一方而牺牲另一方。中国外交部2023年2月发布的关于乌克兰问题的12点立场文件体现了这种紧张关系。该文件的第一条原则强调“尊重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这一声明支持乌克兰捍卫其领土。中国也从未承认俄罗斯吞并克里米亚及其对乌克兰东部和南部四个地区的主权主张。然而,该文件的第二条原则指出“所有国家的合理安全关切都必须得到重视”,这是对俄罗斯关于西方压力(包括北约向莫斯科视为其后院的地区扩张)的担忧的隐晦支持。

复杂的伙伴关系

中国并未选择这场战争,中国领导人可能宁愿它从未发生。在2022年2月冲突爆发之前,中国与俄罗斯和乌克兰都保持着友好关系。在整个战争期间,中国继续与两国进行贸易:许多西方观察家关注中国与俄罗斯的关系,但尽管战争造成了干扰,中国仍然是乌克兰最大的贸易伙伴。2024年,中乌双边贸易额接近80亿美元。

尽管北京继续寻求与基辅的合作领域,但俄罗斯在中国整体外交战略中仍占据着更为重要的地位。俄罗斯是一个主要的核大国,与中国共享超过2600英里的陆地边界。中俄年度贸易额接近2500亿美元。美国和欧洲在战争中的行动和言论也推动中俄走得更近。西方领导人经常将中国和俄罗斯归为同一阵营,将它们标记为“轴心”的一部分,例如“专制轴心”,这进一步加剧了中国对西方国家及其政府的看法。

但中国的立场绝非绝对。尽管西方观察家和政治家根据中国领导人反复使用“无上限伙伴关系”一词而抓住中俄之间“无上限伙伴关系”的想法不放,但这一想法夸大了中俄关系的复杂性。这个词本身更多是一种修辞手法,而不是北京如何看待莫斯科的描述。所有对外关系都涉及分歧、差异和潜在冲突——中俄双边关系也不例外。

中国整体上倾向俄罗斯的立场掩盖了北京与莫斯科关系中的挑战和矛盾。遵守西方金融制裁使得中俄贸易结算变得困难。2024年中俄双边贸易额增长停滞,2025年上半年下降了近10%。尽管西方国家经常批评中国关于中国零部件被用于俄罗斯武器的指控,但乌克兰一直在广泛使用中国制造的无人机,并使用中国制造的零部件进行自己的无人机生产。

和平前景

理论上,中国很有能力促使各方坐到谈判桌前。中国近年来在调解国际冲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积极的作用,包括促成伊朗和沙特阿拉伯恢复外交关系的协议,而促成俄罗斯和乌克兰之间的和平将消除改善中欧关系的一个主要障碍。这样的突破还可以推动国际秩序走向更大的多极化,并抵制中俄一方与美西方国家另一方之间日益固化的二元对立。如果中国能够成功结束战争,将提升其作为负责任世界大国的国际形象。

然而,现实情况是,中国不太可能在解决冲突中发挥核心作用。它所能发挥的任何作用,最多也只是次要的,仅限于参与。如果多边和平进程得以形成,中国若受邀将欣然入席。但俄罗斯和乌克兰是这场战争的直接当事方,美国和欧洲则通过军事援助间接参与。如果两个主要交战方——俄罗斯和乌克兰——不愿意停止战斗,并且双方都对战后停火安全保障保持警惕,那么中国作为第三方调解人将不会成功。

中国的地缘政治关系也限制了其有效调解冲突的能力。中国与俄罗斯的友好关系限制了其回旋余地,因为北京不愿向莫斯科施压以做出重大让步。中国的战略文化塑造了其外交:当一个国家与中国大体上保持一致时,北京不愿批评该国的具体政策——即使私下里存在分歧。西方国家一再敦促中国利用其影响力向其他国家施压——包括伊朗、朝鲜、苏丹以及俄罗斯——但中国通常会拒绝这些呼吁。

同时,中国与美国和欧洲的紧张关系进一步限制了其作为调解人的潜在效力。乌克兰和西方国家可能不希望看到中国主导和平谈判,即使中国愿意这样做,很可能是因为他们认为中国会推动对俄罗斯有利的解决方案。如果其他各方结束战争,中国领导人则希望为维和与战后重建工作做出贡献。但中国不太可能首先主动促使各方坐到谈判桌前。

欧洲的挑战

直到今天,尽管北京坚称希望改善与欧洲国家的关系,乌克兰战争仍然是中欧关系中最显著的刺激因素。战争爆发时,中国的战略界将其视为一场重要但遥远的冲突。它未能充分理解冲突对欧洲影响的全部程度——也没有预见到战争会因此对中欧关系造成多大的压力。

2019年,欧盟提出了一项将中国视为系统性竞争对手、竞争者和合作伙伴的战略。但竞争很容易,伙伴关系却证明难以捉摸。北京日益认为美国和欧洲对中国的定性对改善关系有害。因此,中国的决策者对支持美国和欧洲在战争问题上的立场、并牺牲与俄罗斯的关系几乎没有兴趣,即使这样做有助于缓解与欧洲的紧张关系。从北京的角度来看,应该是欧洲纠正其对中国在这场战争中作用的误解——而不是中国需要改变其战略。

当战争最终结束时,其解决方式将塑造前苏联共和国之间的关系,并决定欧洲安全架构的未来。如果俄罗斯被削弱,一些东欧和高加索国家可能会进一步转向欧盟和土耳其,而中亚国家可能会采取更平衡的对外政策,以在中国、俄罗斯和其他地区参与者之间进行对冲。相反,如果战争以对俄罗斯有利的方式结束,莫斯科对这些地区的控制可能会收紧。

这些不同的结果将塑造中国的战略。北京最终想要的是一个稳定、开放和可预测的区域环境,使其能够保持友好关系,同时扩大其贸易和经济利益。两种可能的未来情景都存在该地区出现新紧张局势甚至暴力冲突的风险,这可能会使相关国家与中国的关系紧张,并给北京带来更多麻烦。中国的战略家们正在辩论这些战后可能发生的情况将如何演变,以及中国如何为即将到来的重新调整做好准备。

中国试图在一场它既未预料到也不欢迎的战争中保持中立甚至被动。但这种做法并未缓解紧张局势。相反,与中国的愿望背道而驰,这场战争进一步加剧了中国、俄罗斯、美国和欧洲之间的大国对立。没有人从这一结果中受益——乌克兰受害最深。但在战争结束之前,似乎不太可能有人能够扭转局面。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