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邮包炸弹客到柯克杀手

 从邮包炸弹客到柯克杀手

FILE – In this April 4, 1996 file photo, Ted Kaczynski, better known as the Unabomber, is flanked by federal agents as he is led to a car from the federal courthouse in Helena, Mont. Kaczynski, known as the “Unabomber,” has died in federal prison, a spokesperson for the Bureau of Prisons told The Associated Press on Saturday, June 10, 2023. (AP Photo/John Youngbear, File)

911恐袭24周年的当晚,在一天前即9月10日一枪爆颈暗杀查理·柯克的凶手泰勒·罗宾逊(Tyler Robinson)被收监,距离其逃离现场不到33小时。今早,FBI联合犹他州政府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介绍了该凶手的基本情况,及快速破案过程。

柯克的“殉道”在MAGA领导群的震撼是相当大的。FBI局长帕塔尔(Kash Patel, 1980-)动情地说,

献给我的朋友查理·柯克:

安睡吧,兄弟。我们会继续守护。

在英灵殿重逢。

(译自ChapGPT: To my friend Charlie Kirk. Rest now, brother. We have the watch. And I’ll see you in Valhalla.)

这里的英灵殿译自Valhalla。如果对欧洲历史,尤其是北欧和德国历史不熟悉的朋友,可能不明白这个词的含义。

Valhalla,音译为瓦尔哈拉,是北欧神话主神奥丁(Odin)统治区Asgard的一个圣殿,这里聚集着去世武士的灵魂。这些英魂,他们白日饮酒比剑,夜晚歌唱疗伤。瓦尔哈拉是英雄的会所,直到诸神黄昏(Ragnarok)后才消失。通过维京人(Viking)征服,瓦尔哈拉逐渐在西欧基督教国家传播并得到认可。在神话中,这是一群为正义而战,无所畏惧的武士,后来在德国尤其盛行。德国的巴伐利亚州还有一座真实的瓦尔哈拉(Walhalla),1842年建成,陈列着众多雕像等,纪念德国历史上的各路英雄。

帕塔尔的寓意是很明显的,柯克和他一样都是为正义而战的斗士,正义在他们这一边。但是,可能帕塔尔搞错了一点,柯克笃信基督教,如果是战士的话,柯克也是耶稣·基督的战士,如同当年十字军东征的圣殿骑士团(Knights Templar)等。

因为时间关系,罗宾逊作案动机等细节都还未公布。但是,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这是一起政治谋杀。柯克被暗杀和1981年3月30日里根总统被暗杀案不同。44年前,辛克利(John Hinckley Jr. , 1955-),这个精神病人是因为他所理解的爱情而去刺杀美国总统。辛克利当年也是不到30的年轻人。而今天的罗宾逊更小,只有22岁,大学还没念完。从目前已公布的信息,包括他刻在未发弹壳上的铭文等看,罗宾逊视柯克为法西斯分子,欲除之而后快。

今天随着罗宾逊的落网,各大媒体都在各种揣测。其中一位评论员提到了克金斯基(Ted Kaczynski ,1942-2023),即著名的Unabomber,大学航空炸弹客,也被称为邮包炸弹客。

关于克金斯基,很多读者,甚至研究美国史的朋友都不熟悉。但是,在哈佛,尤其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克金斯基的名字如雷贯耳,其故事发人深思。简单来说,克金斯基是个数学天才,据说其智商高达168。1962年,20岁就毕业于哈佛本科,专业为数学。后在密歇根大学获得数学博士。经过短暂的数学教师生涯后,克金斯基选择在蒙大拿州离群索居。从1978年到1995年,克金斯基制造了多期轰动全美的邮包炸弹案,炸死3人,炸伤23人。据说,克金斯基是FBI历史上花费最高的一次追凶。

克金斯基憎恨现代技术和资本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对善良人心的腐蚀等。克金斯基通过邮包炸弹杀人的目的是为了激起美国对于他所理解对现代技术,现代工业,现代资本等等对社会伤害的认知。广义上讲,也属于政治暗杀。FBI在缉凶过程中,由时任司法部长雷诺(Janet Reno,1938-2016)同意,1995年9月,《华盛顿邮报》(The Washington Post)等美国主要媒体全文转载了克金斯基3.5万字的长文,《工业社会及其未来》(Industrial Society and its Future)。克金斯基用起数学家的清晰逻辑和简约而严肃的表达,在该文中批判了工业革命以来美国社会发展的种种弊端,包括极端左派思想,法西斯思想等等,同时克金斯基大力倡导了他所谓的文化原始主义(Cultural Primitivism),并主张通过暴力拯救美国社会。

笔者曾拜读过全文,也被称为《邮包炸弹客宣言》(Unabomber Manifesto),并就该文和笔者在哈佛留学期间相识的一位本科生讨论过。该文在哈佛等美国高校群体中曾流传甚广。至于罗宾逊是否看过《工业社会及其未来》,我不清楚。但是,该文中著名的一句话,罗宾逊肯定是认同并将其付诸实施了。这句话来自该宣言的第九十六段:“为了让我们的主张(信息)被置于公众之前并有机会产生持久的印象(和影响),我们不得不杀人。”( In order to get our message before the public with some chance of making a lasting impression, we’ve had to kill people.)

换言之,自认为掌握真理并确信正义在其一边的邮包炸弹客为其滥杀无辜编织了一个美丽的借口,更是一个危险的理由。如果推广,无疑将终结所谓民主社会,并导致无政府主义。

从1995年邮包炸弹客克金斯基公布《工业社会及其未来》(他也在同年被捕)到2025年,罗宾逊一枪毙命

柯克,美国社会在有些方面一直未曾改变,岂不悲乎。原因是什么,值得我们这些观察美国政治和社会的人深思。

让我们以林肯总统关于选票和子弹的谆谆教导来结束本文,”要让正义获得胜利,(我们)不需要血腥的子弹,只要和平的选票。选票比子弹更有力量。”(To give the victory to the right, not bloody bullets, but peaceful ballots only, are necessary. The ballot is stronger than the bullet.)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