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辛:乌克兰问题与中国的不利关联
作者:曹辛 来源:FT中文网
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卢甘斯克和顿涅斯克两州后,局势引起举世关注。特别是,由于事情已经被弄到联合国,中国已经很难回避。尤其是联合国秘书长对俄罗斯行为做出的“违反联合国宪章”的定性,使得中国作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至少在俄罗斯行为的性质上没有立场超脱的空间,只能选边站队,至少不能支持俄罗斯的行为,否则中国就是众矢之的。
由于中国与俄罗斯的特殊友好关系,俄罗斯上述行为对中国至少在三个领域产生了负面关联。这三个领域是:中国的外交空间将受到制约;俄罗斯在乌克兰目前部分恢复前苏联版图性质的联动作用,极可能会波及中国西部的近邻——中亚五国的区块;第三,中国与乌克兰的经贸关系和商机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高科技板块。
中国外交空间将受制约和限制
由于当前中俄的特殊关系,面对俄罗斯上述行为被联合国定性,中国对此议题采取的立场乃至行为都会产生不良影响。一方面中国很难肯定俄罗斯的行为,或者否定联合国对其行为的定性,但为了应对国际社会批评又本能地为自己辩护,客观上也就成了为普京辩护,这必然使中国在多边乃至双边外交空间上受到限制,例如在联合国的多边外交场合,以及中国与欧盟的双边外交领域。
就联合国的多边外交场合来说,目前中国的立场没有对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行为给予明确的定性和表态,其行为特征是用寻找事件前因后果的方式来缓和世界对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批评,同时采取劝和促谈的立场,但这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事件发生后第一时间做出的俄罗斯“违反联合国宪章”的批评性表态差别很大,尽管谈北约东扩的历史并非没有道理,但在军队进入他国的冲击面前很难被接受;这也与2月16日中法领导人电话通话中中方的立场有所不同,当天中国的立场是:强调“政治化”解决乌克兰问题,用“对话”的方式处理问题。
这种态势当然会受到世界舆论的广泛非议,这就使得中国在多边外交场合陷于被动境况。
而且,一旦联合国在美国推动下,有意利用联合国这个平台通过什么决议乃至采取什么措施的话,不管最终结果如何,中国怎么投票都是一个大麻烦,关键是是很难平衡,结果最终必然导致负面影响。
与此同时,在双边关系中,中国与欧盟的关系恐将再次面临考验。因为乌克兰的地理位置正处于欧盟与俄罗斯的中间,目前俄罗斯出兵引发的动荡已经开始波及欧洲的稳定和经济发展。据笔者了解,一部分欧洲资本正在向美国和中国的发达地区走,寻找新的投资点,这说到底是投资者认为欧洲不安全。在这种背景下,因为中俄双边特殊关系,整个欧洲的舆论和社会都会迁怒于中国,认为是中国在支持俄罗斯,同时未来俄罗斯如果受到制裁,中国也会给予经济支持;此外,2月16日中法领导人电话通话中,中方提到的中欧投资协定一事,肯定会更加遥遥无期了。
总之,因为乌克兰问题,中国在多边和双边外交空间中都会受到很大制约和约束,处于被动状态。
恢复苏联版图可能波及中国
俄罗斯在乌克兰出兵的另一个极可能的后遗症是:俄罗斯在乌克兰部分恢复前苏联版图性质的联动作用,未来极可能会波及中国西部的近邻——中亚五国的区块。这已经可以在上个月哈萨克斯坦的震荡中看出趋势。
在上月的哈萨克斯坦骚乱中,俄罗斯对事件产生影响的一个主要方面就是:支持托卡耶夫将老总统纳扎尔巴耶夫全家彻底赶出了该国的政治圈。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对普京来说,纳扎尔巴耶夫民族主义意识浓厚,一直在中、俄、美和欧洲之间搞平衡,很少在该国给俄罗斯什么特别的地位和关照,这种政治象征意味着什么,对俄罗斯来说显而易见。因此普京在此次哈萨克斯坦的换届中,完全站在了托卡耶夫一边,后来俄罗斯利用集体安全组织出兵哈萨克斯坦,实际上对纳扎尔巴耶夫家族的彻底下台,发挥了巨大的施压作用。
普京有恢复前苏联版图的冲动不是没有依据的,根本原因是俄罗斯乃至苏联的环境无法使之产生一个邓小平式的人物,并带领国家和人民走上改革开放的强国富民之路,这使得以后的普京也只能走民族主义之路。
俄罗斯驻华使馆的一位高级官员、普京的前同事曾经告诉笔者:在苏联时代,被打倒的高级干部一般都被处决,中低层干部则被流放,而后来赫鲁晓夫给他们平反后,几乎很少让他们回到领导岗位。而中国的情况正相反:文化大革命中被打倒的老干部后来都回到了领导岗位。这种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和教训,使得中国产生了邓小平及其团队,以及推动改革开放的整整一代人,在中国实现了国强民富。
在上述背景的对比下,任何想长期呆在领导岗位上的俄罗斯政治家,都完全无法走中国的改革开放道路,而只能举起民族主义大旗。普京这些年来走的一直是这条路,建立欧亚联盟、恢复前苏联的版图等等,无不是这个路径,哪怕是恢复一小部分版图,都能通过俄罗斯民族主义的欢呼为自己赢得民族英雄的地位,继而巩固其政治地位。
然而对中国来说,恢复前苏联或者民族主义,则是损害中国安全利益。普京今年前两个月以来先出兵哈萨克斯坦,再出兵乌克兰两共和国,并不是一条让人安心的道路,而且其未来的发展态势显而易见。
中国可能将丧失乌克兰市场
在俄罗斯出兵乌克兰的背景下,中俄特殊关系的另一个后果是:中国与乌克兰的经贸关系和商机可能会受到极大影响,尤其是高科技板块,其合作关系极有可能结束。
乌克兰地域辽阔,除俄罗斯外,其国土面积和法国相当;同时土壤肥沃,是欧洲的农业大国,尤其是其军事农业和相关的高科技技术发达。苏联解体若干年来,中国和乌克兰的经贸科技合作是较为密切的,乌克兰一直是中国在独联体地区的第三贸易大国。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各种迹象表明:俄罗斯对这种现状并不感到愉快。而现今形势的突变,使得中国一旦处理不好,中乌经贸关系将受到重创,这也是现实的又一大问题。
总之,俄罗斯突然出兵乌克兰并分裂该国领土,给中国带来了上述现实或潜在的困扰,中国必须面对。笔者认为,中国并非没有办法缓解,其中的核心有两条:
把自己变成冲突各方中的调停者,而非被动的辩护者。
其次是要把重点放在欧洲和乌克兰,目标是乌克兰中立化、不加入北约;同时正式加入欧盟。
(注:作者是察哈尔学会国际舆情研究中心秘书长、半岛和平研究中心研究员。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
来源时间:2022/2/23 发布时间:2022/2/23
旧文章ID:27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