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泰廷:俄乌问题扩大美国的信任危机
作者:方敬为 来源:中评社
针对俄罗斯与乌克兰边境危机,中兴大学国际政治研究所助理教授刘泰廷接受中评社访问表示,美、中两强都会设法在当中寻求国家利益,但相对中方的低调态度,美方近来不断对外释出“事态紧急、随时开战”等讯息,企图藉此约束俄国出兵,却招来乌克兰反感,甚至引起他国疑窦,美国在国际的可信度危机恐怕扩大,中方则较有机会扮演调停者。
刘泰廷,中兴大学国际政治学研究所博士,兼任兴大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研究员、日韩总合研究中心研究员等职,研究专长包括国际关系理论、国际政治经济学、东亚国际关系、中国外交政策、两岸关系等。
俄罗斯与乌克兰的边境危机一触即发,美国白宫近来频频对外揭露俄国军情资讯,警告国际社会“俄罗斯随时可能入侵乌克兰”,并明指时间点可能就在北京冬季奥运闭幕2月20日前后,甚至称俄国可能对乌实施斩首行动,相关言论引起国际紧张。但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Volodymyr Zelensky)则驳斥称,当前情势平稳,更批评西方阵营传递相关资讯,只徒增恐慌,无助情势平缓。
刘泰廷向中评社表示,俄乌边境问题势必成为美中两强的博弈场,双方都想从中获取利益,不过当中又以美国动作相对明显,可以发现,近来白宫不断对外释出事态紧急的风声,例如指称俄国随时出兵乌克兰、呼吁在乌克兰的美国公民撤离、推估出兵时间等,不过乌克兰境内氛围却不如美方所言如此紧张,人民显得格外淡定,境内、境外仿佛平行时空。
分析美方举措,刘泰廷认为,美国不断对外塑造紧张氛围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是,藉此约束俄国。他解释,美国透过揭露俄方的军情资讯,对外塑造已经掌握了俄国一举一动的形象,对俄国施加压力,警告不要轻举妄动,也给西方阵营信心,加入围堵俄国,以避免俄乌边境危机进一步扩大成战争。
其次是,美国总统拜登基于个人政治声望的考量之举。刘泰廷说,拜登的政治作风与前任的特朗普相较之下,显得收敛较无冲劲,从上任以来一直遭共和党人批评“不够强势”,且拜登上任来处理防疫及经济相关的表现不佳,政治声望持续走下坡,因此拜登需要透过管道来扭转个人在民意方面的颓势,透过对俄罗斯强硬的作风,可以达到相关目的。
刘泰廷表示,从上述两点可以看出来,美国在俄乌危机的盘算,美国当然是希望这场危机能够和平落幕,尤其是在美国主导西方阵营介入之下,化解俄乌冲突,拜登可以带领美国重获国际秩序的话语权,这也跟拜登“重返多边”的外交政策相符,所以拜登才会在短期内二度与俄国总统普京通话,希望能缓和情势。
不过,刘泰廷也说,美国这样的做法却恐怕弄巧成拙,由于白宫的频频示警,反而招来乌克兰的反感,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出面驳斥美方说法,强调当前情势平稳,批评西方阵营传递相关资讯,只徒增恐慌,更邀约拜登访问乌克兰,以实际行动稳定俄乌情势。白宫对于乌国邀约则未正面回应。
刘泰廷表示,从乌克兰负面的反应来看,更能证明美国片面放话的举措,主要还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国际间更有阴谋论指出,美国即便不希望俄乌边境爆发战争,却也企图从中揩油,因为只要俄乌边境持续紧张,乌克兰需要跟美国买军火,华尔街还可以炒作能源期货,美国可以在政治、经济上间接获取红利,因此拜登政府才要持续营造俄乌边境紧张气氛。
刘泰廷认为,美方举措事实上已在国际间引起疑窦,美国在国际社会的可信度或将因此下滑,倘若各国无法信任美国,接下来美方恐怕会丧失介入稳定俄乌冲突的能力,这样的前提之下,中国反而则较有机会出面扮演调停者。
刘泰廷进一步说明,中国与俄罗斯先前在北京冬奥开幕前夕举办领袖会谈,并做出联合声明,虽然中国从头至尾没有对俄乌边境危机有正面表态,可是从联合声明的内容中可以确信“中俄友好、紧密”,也就是说,中国不必像美国需要有西方阵营支持,就可以单独跟俄国沟通协调。
有趣的是,刘泰廷指出,欧洲多数国家事实上并不希望俄乌危机扩大成战争,因为一旦开战欧洲大陆首当其冲,欧洲各国面对美国已经不可信的情况下,又要避免战争引爆,透过中国担任桥梁,或许会是有效的选项,中方则可藉此增加对美、对欧的话语权,这会是中国在俄乌边境问题与美国博弈的一大利基。
来源时间:2022/2/15 发布时间:2022/2/15
旧文章ID:27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