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双边核合作协议中的美国战略意图
作者:Mark Hibbs 来源:新华社瞭望智库
中美于1985年签署的核合作协议将于今年12月失效,奥巴马总统新近批准的中美双边核合作协议或将取而代之。而在中美关系的未来走向不甚明朗之时,该协议将交由国会审核。
中美紧张局势主要由于中国与其太平洋邻国相关交涉而升级,但核能也是一大因素:去年5月,美国司法部指控中国军方入侵西屋电气公司电脑,盗取相关核业务数据。
中国今天的影响力远超三十年前,新的核合作协议必须反映现实,服务于美国的安全利益。
达成协议之前,法律人士可能会表达继续与中国开展核贸易的两大关切:首先,中方可能会利用条约将美国提供的钚用于开发核武器;其次,该协议无法保护美国企业的知识产权。
下面是两大关切的具体分析。
美国核原料与中国核武器
与过去协议明细不同的一点在于,新的协议下,中国将获准对西屋公司在华建造的核反应堆中的燃料进行再处理,并将分离出的钚用于民用核项目。如此放松对于核原料的管控是否会让中国最终转而研发核武器?
答案是否定的。1964以来,中国就已经是一个核武器国家,拥有专门的军用核反应堆和再处理工厂。中国违反双边协议而将美国原料用于未来核武器生产的可能性很小。
如果中国在新协议下选择再处理美国提供的燃料,那么再处理过程也一定要在符合国际原子能组织安全标准的设备中进行。中国也将保证美国提供的所有原料将循环用于民用核燃料,绝不会用于军事目的。包括提供技术数据,允许美国追踪原料下落,并派出相关人员查访相关中国基地来确保原料受到保护。
中美将协商所谓的行政安排来追踪美方提供给中方的核原料。美方的追踪将进一步保证原料的安全稳定。美国对大多数合作国家,例如欧盟、韩国、俄罗斯,都进行原料追踪,但是原本与中国签订的1985年协议中并不包括这一点。
中国现有一家小工厂负责对民用核燃料进行再处理,且不在国际原子能组织保障之下。如果将来中国希望在那里进行燃料再处理,或是想要在法国帮助下建成的大工厂中进行再处理,相关设施都需要受到IAEA保护,或者至少要达到相关要求。
保护知识产权
新协议并未解决中国对于美国企业网络系统的入侵问题,也无法防止这样的事情。网络犯罪应当在中美得到相应的处理。但是之前人们担心美国企业为中方和平核项目提供的技术会被用于军事目的的问题已经在新协议中得到了处理。
美方向外国核项目提供的技术转移往往不包含在双边合作协议之中,而是体现在联邦法规第八十一部分。法规要求走一个审批流程,包括对中国的意向接收方进行调查。美国非常重视知识产权保护,也害怕未经授权便对技术进行再转移,这些都要在新协议有所体现。也就是一旦出现知识滥用,那就是违反协议。协议将激励中国采取合规行为,对特定几家透明的中国实体提供预先授权。协议也将提供培训,帮助中美企业保护知识产权。
上世纪下半叶,美国受到越来越大的挑战,希望能够重新谈判核合作协议,争取有利条件。因为相关核贸易条款正向其它国家倾斜。美国核能杠杆的衰落反映了美国核工业和技术权利的缩小。这一趋势还将持续,所以美国将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重视核合作的利益与风险。
在中美合作上,中国涉足全球核协议与核标准较晚,但未来在核能行业的影响力十分可观。而且,中国一直是美国核产业最大也是最重要的国外市场。而美国的利益在于为这样的核贸易提供法律框架。风险则在于,中国是美国的潜在敌对国,相关机制较大多数美国核合作伙伴而言较不透明,但现在还是向中国转移了核相关设备。考虑到这些风险之后,新协议已经制定了许多具体条款。
原文链接:http://carnegieendowment.org/2015/04/21/addressing-risk-in-chinese-nuclear-cooperation/i7no
(本文摘编自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网站报告“Addressing Risk in Chinese Nuclear Cooperation”,若未注明为瞭望智库研究员原创稿件,则摘编内容不代表新华社瞭望智库观点)
来源时间:2015/5/4 发布时间:2015/5/4
旧文章ID:34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