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揭中国领导人如何看待核战争
作者: 来源:多维新闻
核武器作为现代化战争中最具摧毁力的作战武器,可以起到震慑他国的作用,中国和美国是否会爆发核战争一直为西媒关注,美媒在7日就讨论了中国领导人是如何看待核战争的问题。
《商业内幕》4月7日发表“中国领导人对核战争的想法是什么样的”(Here’s how China’s leaders think about nuclear war)的文章称,苏联解体后,中国崛起让美国采取了“重返亚洲”的策略。理解并应对中国的核战略是“亚洲再平衡”战略的重要一方面。
核政策成功阻止了美国和苏联之间的重大战争这一观点也同样适用于中国。科技进步和文化不同要求我们重新检验这一观点。成功震慑是一种交际艺术,尤其是在核领域。美国必须采取一种全新的方式,具体审视中国政策。

核弹是震慑他国的一大武器
文章称,尽管中国的策略从表面看沿袭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但是植根于孙子和毛泽东。现代中国策略的术语被研究苏联问题的专家一眼认出。苏联核心思想不同在于资本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斗争,最终马克思主义赢得全球胜利。但是,现在中国的观点更加具有民族主义思想。国内稳定和扩大主权声张是中国的要务。
中国不可避免会取得胜利不是一种观点,而是中国一直在追求的目标。尽管中国保持了自己的耐心,但中国的耐心与美国在冷战时期面对苏联可能不是相同的模式。中国的核政策反映了苏联和美国模式的相同和不用之处。中国的“不首先使用”政策需要关注二次打击。中国对外宣称的能力也反映了这种策略。
中国拥有的洲际弹道导弹少于50个,最适宜攻击大型城市。并且中国并没有洲际轰炸机重要力量,潜艇战舰规模也很小,作战经验不足。中国展示的太空能力表明,他们能够大力发展核交付技术。因此,目前的核状态也可以得到迅速、显著的提高。
文章进一步称,中国避开了任何战略武器限制对话,而这无疑可以证实中国的能力。中国选择这样做的原因可能在于害怕展示自己的弱点,或者希望对强大的能力保密。
美国和中国都开始寻求高科技的传统武器作为策略。在战略层面上,将传统武器和核武器混合在一起让中国宣称的“不首先使用”有了细微差别。不首先使用战略武器意味着使用高科技传统攻击战略目标为使用其他战略目标提供了借口。并且,中国官员公开谈论不首先使用武器,但是在涉及到台湾等地区冲突时,就容易让人产生质疑。
文章还称,中国可能会继续公开称“不首先使用”政策,但是期待中国表示出这些说法的真正事实是值得怀疑。美国政策制定者在决定到底不首先使用意味着什么时,要尽可能考虑全面。新一轮的武器警竞赛可能是中国维持可靠的二次打击采取的唯一技术操作体系。
在美国建立起强有力的一次打击能力前,中国可能会通过传统方式迅速建立起新现状,而不是提高核震慑能力。中国最近在南沙群岛的行动就反映了该策略。美国现在和正在计划的行动应当引起中国的回应。
(路禾 编译)
来源时间:2015/4/8 发布时间:2015/4/8
旧文章ID:3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