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发展趋势

 近期中、美、欧三边关系的发展趋势

自从今年4月初美国总统特朗普宣布要对欧盟国家征收20%“对等关税”后,立即引起欧盟国家的强烈不满,特朗普虽然给出了90天的缓冲期,但与欧盟国家的贸易谈判一直进展缓慢,也令特朗普感到不满,甚至认为这些“盟国”更难搞定。

其实,美国已经对欧盟国家实施了10%的“基准关税”,以及对汽车25%、钢铁和铝50%的更高关税。作为回应,欧盟国家也已经批准了针对约18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进行反制,并正在考虑对高达950亿欧元的美国商品征收新关税。

尽管美、欧矛盾似乎在激化之中,特朗普在今年6月份的“北约”峰会中出人意料地成为被恭维的“明星”,欧盟国家不仅同意在今后10年内大幅度提高国防预算至GDP的5%,愿意承担支持乌克兰继续抵抗俄罗斯的主要责任,不仅减轻美国的责任而又继续承认美国是“北约”不可取代的领导地位。这令特朗普大为高兴。

美国和欧盟国家毕竟是在共同价值观基础上的盟友,互相让步是大概率的结果,最近更传出消息,欧盟可能在贸易和关税问题上对美国作出让步,以缓和关系,尤其是在当前俄乌战争持续的背景下,欧盟可能不希望贸易争端进一步损害美欧团结。与此同时,美国也宣布将继续向乌克兰提供先进武器。

中国是欧州国家重要的贸易伙伴,但欧洲国家却因为中国在俄乌战争中继续支持俄罗斯,尽管不是军事支持,一直对中国表示不满。此外,欧洲国家也心知肚明,中国想利用他们对美国的不满来分化美、欧关系,削弱“北约”。

欧盟对中国的政策是“去风险”而非“脱钩”,继续与中国保持正常的贸易关系。虽然如此,近期中、欧关有明显的恶化趋势。

近期王毅访问了比利时、法国、德国等欧盟国家。欧盟认为中国虽然口头强调“劝和促谈”,但并未采取实质措施来阻止俄罗斯的侵略行为。

欧盟国家普遍认为,王毅关于避免俄乌冲突长期化和维护“合理安全关切”的表述,是在暗示中国不希望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彻底失败,这与欧盟国家的立场截然相反。欧盟外交事务高级专员兼欧盟委员会副主席卡拉斯在与王毅会谈时就明确指出,中国对俄罗斯的支持,是“为发生在欧洲的战争创造条件,同时又寻求与欧洲发展更密切的关系是互相矛盾的。”

本月下旬将在中国举行“中欧峰会”,庆祝中欧建交50周年。但是原定两天的峰会被缩短为一天,并且取消了原定在合肥的商务峰会。这被视为中、欧关系紧张的信号。

近期的中、美关系却出现了一些缓和的信号。继日内瓦和伦敦会谈之后,中国放宽了对稀土的出口限制,美国也放宽了一些对中国出口芯片的限制。

特朗普甚至宣布已经和中国达成了一项“框架协议”,具体内容尚未宣布,但据媒体报道,主要内容包括中国将放松对稀土金属和关键工业原料的出口管制;美国对中国商品征收的关税将增加到55%,中国对美国商品的关税为10%;美国将允许中国学生进入美国大专院校。

在关税税率问题上,中美之间的55%与10%似乎很不对称,如果属实,说明中国愿意协助美国降低美国对中国的巨额贸易逆差。

据报道,美国已经和越南达成贸易协议,对越南商品征收20%关税,对转口商品征收40%关税,显然是为了阻断中国商品通过转口越南进入美国。

美国愿意和中国缓和关系,看来不是因为改变了“视中国为敌”的基本态度,而是因为现在还不是“脱钩”的时候,美国还需要中国,中国也还需要美国,目前双方都在“去风险”,努力摆脱对对方的依赖。此外,特朗普一再强调他并不希望“脱钩”,相反,他希望中国对美国“开放市场”,说明他承认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上个月,特朗普和习近平通了电话,习近平邀请特朗普夫妇访问中国,特朗普也作了同样的邀请。但是,双方都还没有公布具体的互访计划。

作者

相关内容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