釜山的习特会晤,可以成为中美关系的转折点
一、风浪与掌舵人
中美关系又一次在波涛中驶向新的航程。釜山的秋风之下,习近平与特朗普的会晤,不仅是一次外交活动,更像是七年贸易与科技博弈之后的一次战略重估。
习近平在开场讲话中说得极为从容:“两国国情不同,难免有分歧;但在当今世界的风浪之中,作为两艘最大的大船,中美两国的掌舵人必须学会在激流里稳住方向。” “中国的发展振兴,同特朗普总统要实现的‘让美国再次伟大’,是并行不悖的。两国完全可以相互成就、共同繁荣。两国做伙伴、做朋友,这是历史的启示,也是现实的需要。”
特朗普随即以他特有的夸张语气回应:“中国是伟大国家,习主席是受人尊敬的伟大领导人,也是我多年的好朋友。美中携手可以做成很多大事,未来会更好。”
短短几句话,气氛便几乎“好到爆”。陪同出席的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后来在福克斯电视台说:“房间里的空气充满尊重。”
而在此之前,他已与何立峰副总理在吉隆坡进行了两天艰难谈判,为这场峰会铺平道路。
二、交易清单与芬太尼税
会晤的成果清单看起来颇为可观:
- 双方暂停新增关税;
- 互征的港口特别费暂停一年;
- 出口管制中所谓“50%穿透规则”暂停一年;
- 中国恢复采购美国农产品,特别是大豆与高粱;
- 中美就芬太尼问题达成共识,美方将税率从20%降至10%;
- 双方确认TikTok问题的处理框架;
- 中国同意暂停稀土出口管制;
- 双方启动能源合作谈判,涉及阿拉斯加油气项目的可能交易。
特朗普在推文中写道:“中国将开始大量采购大豆、高粱等,我们的农民应该买更大的拖拉机!”他还高调宣称:“中国同意继续自由供应稀土、关键矿产、磁体。非常重要的是,他们将帮助我们结束芬太尼危机。”
这一份“成果单”看似辉煌,却引出一个根本问题——特朗普给了中国什么?
三、空手套白狼的交易术
算账之后才发现,特朗普真正让出的,并非什么新利益,而是收回了自己曾经制造的麻烦:关税、港口费、出口限制,全都出自他本人之手。
这是一种“自加自减”的交易:他放松的,都是他先设的壁垒。
中国的退让,基本上也是对付空手的空手:回到贸易战之前的原点。
只是这一回,中国不再被动应对,而是主动选择在哪些领域松、哪些领域守。
特朗普仍旧像个老练的推销员,把自己“收回成命”的动作包装成了伟大胜利——典型的空手套白狼。
但也要承认,美国依然占到些许便宜——农产品订单重新回流、能源谈判可能带来出口增长、芬太尼税减让有助于特朗普在国内树立“毒品问题有解”的形象。
四、新的上甘岭:从攻不动到相持
毛泽东《论持久战》中讲到,当年的中日战争有三个阶段:战略防御、相持、反攻。中美博弈至今,已显然进入第二阶段——美国的全面攻势已经被遏止。
关税、稀土、出口封锁、金融限制……这一系列进攻在过去七年轮番上阵,中国都挺了下来。只有芯片封锁还未松动。
这场仗像上甘岭:对手火力猛烈,中国守得艰苦,但阵地没有丢。现在火力渐息,美国发现再轰也轰不动了。
特朗普的语气也变了。他在推文中近乎阿谀地称习近平为“受人尊敬的伟大领导人”。相比他对加拿大总理或欧盟伙伴那种傲慢口气,这种反差几乎象征着一次心理性的败退。
五、摸着美国的石头过河
邓小平当年说过一句十分有名的话:“摸着石头过河。” 那时,中国在摸的是西方现代化的石头、中国市场经济的石头。
而今,中美贸易战使中国又在摸着美国的石头——学习、应对、反制。上一届特朗普贸易战,中国明显不适应;这一届,中国学得快多了。美国玩“长臂管辖”,中国便以稀土“长臂管辖”反击。
荷兰安世半导体事件是一个生动例证。美国逼荷兰限售,中国出牌限制稀土出口;结果西方企业一时手足无措。
更重要的是,中国已学会出牌节奏:你出,我出;你撤,我撤。几番回合之后,特朗普的造牌术不再灵验。
六、最后的堡垒:芯片之战的新局
在美国的进攻中,唯一仍未被击退的,是高端芯片管制。但局势正在发生变化。中国似乎已不再指望美国松手,而是决心自己突破。
拒绝英伟达H20芯片进口,就是一个标志。这不仅是贸易报复,更是一种战略信号:中国相信自己有能力独立攻关。科技战的重心,正在从“封锁与反封锁”,转向“脱钩中的自立”。
当年上甘岭的炮火,如今化作实验室里的光;这或许是另一种更深层的“持久战”。
七、店大欺客,客大也能欺店
特朗普发动贸易战的最大倚仗,是美国是世界最大消费市场。他认为,只要动用“客户”这张牌,全世界的“供应商”都会俯首称臣。
但贸易是一面镜子。中国是美国农产品最大的客户,今年的大豆订单就狠狠“欺”了美国一把。当美国感到粮仓积压、选民怨声载道,中国一纸采购计划,便让中西部的票仓又燃起希望。
这正是“店大欺客,客大也能欺店”。如果接下来中国真的参与阿拉斯加能源合作——哪怕只是试探性入股——形势将再次反转。油气不同于农产品,其供应商遍布全球,中国的回旋空间更大。
特朗普在推文中提到,习近平建议中国参与阿拉斯加油气开采,美国“正在认真考虑”。这已不是“脱钩”,而是“再勾连”。这表明特朗普确实在重新思考对华路线。他也许终于意识到:要让美国“再次伟大”,不能靠堵,而得靠通。
八、五百年的循环:从自由贸易到公平贸易
这场转向,也有更深的历史逻辑。五百年来,西方一直高举“自由贸易”的旗帜。那是他们生产力领先时代的信心。工业革命以来,西方的制造业、金融业、航运业远远压倒全球,他们理直气壮地要求“开放市场”,因为自由竞争有利于他们。
然而历史的钟摆从不会永远停在一边。当新兴国家的生产力赶上来,特别是中国以惊人的速度追近时,自由贸易便不再“公平”。于是,特朗普们高呼的新口号变成“公平贸易”。“公平”的实质,是保护。是高关税,是产业补贴,是筑起他们曾劝别人拆除的壁垒。
这说明什么?说明美西方的竞争优势已经在消退。五百年的“自由贸易周期”,正在走向尾声。历史会有轮回的表象。但这个车轮如山笨重,每个轮回的周期都很长,且一旦形成就很难逆转。比如这次,特朗普怎么可能仅凭一次加税就逆转五百年才循环回来的大势。
除非,那就是“凤凰涅槃”了。比如像中国在1840年到1949年,经历的磨难。或者是欧洲在西罗马帝国崩溃后一直到11世纪的500年沉沦。之后,一切才可能重新开始。
九、关于稀土
这次的稀土全面管制,打得美西方措手不及,实在漂亮!但是笔者假设,其实政策还可以设计的更精巧。简单地说,就是缩小打击面,分化对手。只需把矛头对准美国,对准军工,就可以大显神威了。所有或大部分的民用工业,比如德国,甚至韩国、日本汽车制造,都可以宽赦,照常供应。有理有利有节,这样,依然把美国打痛,但遭到的反噬,就会小很多。还需要给自己留一些对手,不要真的“走别人的路,让别人无路可走。”还是要大家都有钱赚,才能长长久久嘛。
十、美国的“曼哈顿幻想”
美国政界仍幻想恢复完整的自主产业链。贝森特在会后表示:“我们将掌控稀土、半导体、药品、钢铁和造船等领域的供应链。”口气依然强硬,但现实冷酷:
造船业,美国的年产能只是中国的二百分之一;就算加上日韩,也远不及中国。这意味着,即使像当年“曼哈顿计划”那样倾全国之力,美国也要五到七年才能见到一点成果。
问题是,他们还有这份耐心吗?五到七年后,世界也许早已进入另一种常态——和平共处的新格局。届时再去构筑“独立产业链”,可能已不再那么必要,或者,会越加显示其不可能做到。
十一、贝森特的承诺与执行考验
贝森特透露,下周双方团队将在吉隆坡签署具体执行文件。若此成行,釜山会晤的“纸上成果”才算真正落地。这也将成为特朗普第二任期的首个外交实绩。
不过,市场和舆论仍保持谨慎。因为会议时间短、未设联合记者会、未见正式文件签署——这些“阴影处”提醒人们:表面和气,并不意味着结构性突破。芯片管制没有松动,科技封锁仍在,台湾、国防与安全议题更是未触及。特朗普此行,也可能只是一次“外交秀”。
十二、西方的乱局与光鲜不再
与此同时,西方世界自身的乱局愈演愈烈。欧洲政坛分裂、通胀未歇、社会撕裂、移民危机;美国则陷于党争、信任赤字与校园暴力。
这些纷扰让昔日那些耀眼的招牌——“自由市场”“民主典范”“普世价值”——光鲜不再。特朗普对此心知肚明,因此他几乎不再提“民主输出”。他更愿意谈的是“交易”“利益”“工作岗位”。这或许是他少有的务实时刻。
十三、“TACO”: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
网络上流行的缩写“TACO”,意为 Trump Always Chickens Out——“特朗普总是临阵退缩”。
事实上,每当他撞上真正的硬墙——无论是北约盟友、还是中国——他都会换个口号、重新包装,再宣称自己赢了。这一次也不例外。他打的几乎所有仗,都以“收回成命”收场。但对世界来说,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一个懂得“收”的特朗普,也许比只会“打”的特朗普,更容易让中美关系走向新平衡。
十四、时间的力量
中美关系的基本态势很清楚:中国是追赶者,劣势在水平,优势在速度。时间,是最大的盟友。
第二个特朗普任期里,中国显然比第一任更游刃有余。若无重大意外,这个趋势将延续。西方有句俗话,“打不过就加入。” (If you can’t beat them, join them.)在中美竞争中,这很可能成为未来的真实写照。而特朗普本人,也似乎正从“对抗路线”转向“共处路线”。
十五、兰德报告与未来路线
鼎鼎大名的美国智库兰德公司近日发布的新报告,提出一种惊人的设想:“美国应考虑支持中国以缓步、和平方式实现国家统一,以换取亚太长期稳定。”这在过去简直不可想象。但如今,美国学界和战略界都在重新思考:与其无休止对抗,不如设计可控的共存。
这意味着:特朗普也许正在酝酿一条全新的对华路线——既非奥巴马式的“接触”,也非拜登式的“围堵”,而是一种带有现实主义色彩的“共荣”。
明年,中美已经确定两次互访。这为“新路线”的萌长,提供了足够的舞台。釜山会晤,或许只是序章。从攻势到相持,从封锁到接触,从敌视到计算,中美关系似乎正悄然发生方向性的转折。
互相成就,共同繁荣,这八个字,至少是笔者期待, 也许真会成为下一个历史阶段的主旋律。
十六、人类是否需要先团结起来,与AGI作战?
大家都知道,当中美正在为共荣还是独霸争斗的同时,AGI正在人类的背后疯狂发展。现在科学家们,包括笔者这样的外行,平均预测,它将在2030年之前将临地球。这个AGI的智力将超过全人类总和的至少一万倍。人类在它面前真的就如同襁褓中的婴儿,如果不是仅相当于一只鸡,一个青蛙或一只蚂蚱的话。
已经有无数的智者在警告人类面临灭种的危险。但是,大多数普通人,大多数的精英阶层,也包括大概包括美国和中国在内的所有国家的政府,都还远不相信人类的前程,在AI面前有那么的脆弱。
笔者在这里只是希望,在这个已经迫在眉睫的超越人类内部争斗的巨大威胁面前,中美能不能暂时偃旗息鼓,努力去建立一种相对和谐的关系,以便在那个威胁真正来到面前时,可能比较方便地建立一个统一战线。如此,地球不知道是否幸甚,至少人类可以幸甚。
作者
-
作者为法国历史学博士,《中美印象》特约撰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