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有可能发生“西安事变”式的兵变吗?

编者按:本文作者是知名媒体人胡锡进,文章2025年7月31日发表在凤凰网。文章中提到的以西安事变方式实现国家统一的“大胆设想”来自北京全球化智库高志凯7月初的一次采访。虽然胡锡进说这种想法太天真,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细读他的文章,读者可能会觉得他其实也没有完全排除这个选项。他的原话是这样说的,“我们需要创造更大的战略优势和威慑力的冗余,用无比强大的战略自信在关键时刻支持我们主动摊牌,用无比强大的战略自信支持我们在关键时刻断然摊牌,给局势发生有利于以最小代价实现统一的各种骤变提供强大动力。”“西安事变”应该是所谓“骤变”的可能之一。胡锡进的另一个观点就是要以极小的代价解决台湾问题,必须用各种手段让美国对大陆的统一事业“退避三舍”。这样的观点也许会更加坚定美国精英在台湾问题上不做任何妥协的决心。为方便读者阅读,本站同时转发台湾中央通讯社7月13日发表的对高志凯的说法的报道。
怎么完成对台湾的统一,有不少学者、自媒体人不断出谋划策。近日有人大胆设想:如果台湾出现张学良、杨虎城式的人物,搞一场“西安事变”,控制住赖清德和台当局,同时要求大陆的力量进入台湾接管局势,那将是最好的。
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愿望。但老胡必须客观说,这样的可能性在当前形势下几乎不存在。如果专门去催生那个条件,并为此投入力量,势必事倍功半,事成希望渺茫。
首先,西安事变发生时的政治环境与当前台湾的政治环境有时代之别。1936年,中国面临日本扩大侵华的严峻局势,张学良的东北军撤退到关内后,背负了全国的骂名,国恨与家仇交织。杨虎城的西北军也面临共同抗日的舆论压力,对蒋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内”政策有很强的抵触。蒋介石1936年12月前往西安,为的是逼张、杨剿共,而张、杨手握重兵,军内的忠诚首先指向他们,而不是南京政府,而且国内的共同抗日呼声又很高,这样的情况下,蒋介石一逼,就把张、杨逼反了。
在今天的台湾,军队的政治独立性很低,高级军官们都是职业军人,深嵌在台湾现行法律体系中,他们很难形成独立且颠覆性的政治号召力。为使他们做出“兵变”级别的选择,需要非常危急的局面来推动,比如两岸战争一触即发,甚至已经打响,他们为了个人安全和以全中国为基点的民族大义实施起义,或者像1936年的张、杨那样发动兵变。
总的来看,统一台湾是一个大陆需要付出根本性努力的巨大工程,指望台湾内部发生西安事变似的兵变而轻松解决问题,老胡认为是一种浪漫主义。统一台湾不会那样轻松,毫无代价。这一代中国人需要为此迎接一场更加实质的斗争,义无反顾地把国家统一落到实处。
解决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说是摆平中美关系。为实现统一,中国需要不断赢得在几个关键方向对美博弈和斗争中的优势。
第一是在台海地区的军事斗争优势,这一点已经越来越成为现实,但是华盛顿尚未接受这个现实,仍对美军能够阻止中国大陆以武力方式收复台湾抱有一些幻想,或者说不同的判断仍在他们那里打架,中国需要进一步加大在台海地区对美军事优势的冗余,让美国对在这一地区实施军事干预彻底望而生畏。
特朗普政府今年发动全面贸易战之后,又表现出与中国达成协议的积极兴趣。欧盟喊了在中国方向“去风险”好几年,但是他们很难真正采取行动,说明了中国早已不是美国和西方想制裁就能制裁得了的,这个趋势需要继续强化并扩大。
在老胡看来,“解放台湾”早已开始了。经过这几年的努力,我们对台军事的压倒性优势,对美国的军事威慑力,对美国动员西方实施全面制裁的抵制力,都在稳步增加,并且它们构成了相互支撑的协同迈进。但即使这样,我们不能指望台湾内部帮着完成本应由我们完成的任务。我们需要创造更大的战略优势和威慑力的冗余,用无比强大的战略自信在关键时刻支持我们主动摊牌,用无比强大的战略自信支持我们在关键时刻断然摊牌,给局势发生有利于以最小代价实现统一的各种骤变提供强大动力。
老胡经常听到有人说,台军很可能一触即溃,解放台湾可能在一夜之间实现。我也觉得一旦台海战争爆发,台军彻底溃败有可能以小时计的速度实现,比如24小时,48小时,72小时,等等。但是,这样的轻松胜利不能是我们发起行动的必达目标,更不应让这个目标变成胜利的关键条件。我们的战略冗余应当是这样的:一旦台海有战,越快完成越好,但是拖一个星期、两个星期,甚至拖一个月、两个月,也都OK,真正毫无问题。美军不来干预最好,它来干预也没事,我们能够轻松自如地应对。为这样的战略自信和外界形成同样的研判共识创造一个又一个条件,构建坚实的基础,就是我们统一台湾的过程。
台湾近在咫尺,中国人完成统一的决心世人皆知,国际法支持,而且我们的力量持续增长,战略冗余不断积累,台湾已经在统一中了,它被大陆的力量场牢牢抓住了。让我们大家保持耐心,时间会完成台湾被正式统一的仪式,那一天什么时候到来,让我们听从国家的决策,让我们不急不躁,众志成城。

陆学者称二次西安事变统一台湾 台学者:应警惕武统手段
(中央社记者吕佳蓉台北13日电)中国一名不时在国际媒体露面的评论员近日表示,希望台湾有「第二次西安事变」,实现「统一」。这样的说法虽被斥为异想天开,但有台湾学者指出,这已经是「趋近于攻打的武统手段」,台湾要有所防范。
根据网路流传的影片,中国全球化智库副主任高志凯4日在中国左派网媒「观察者网」的访谈中说,北京面临「和统渺茫、武统成本代价太高」的问题,因此他寄望于台湾发生「第二次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发生于1936年12月12日国共内战期间,时任国军西北剿匪副总司令张学良、国军第17路军总指挥杨虎城在西安挟持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兼行政院院长蒋中正,要求蒋中正立即抗日、停止「剿共」。西安事变的效应,是让中共获得喘息的机会。
高志凯在访谈中说,或许台湾有个人,「能够在突然之间,比如说把(总统)赖清德控制住」,然后发布多项公告,包括「鉴于台湾岛内局势有可能失控,呼吁大陆派遣保安人员赶紧登岛,维护台湾岛内的治安」。
高志凯接著说,中国的「千军万马…穿著保安的衣服登上台湾」。这不是战争行为,而是「保安行为」,而且是「应台湾地方政府的邀请来的,并且要再发一条公告命令台湾所有军人、警察、治安人员,严禁他们向来自大陆的保安人员开枪」。
这不是高志凯第一次发表希望有第二次西安事变的言论。中央警察大学国境警察学系助理教授王智盛表示,这种说法凸显出中国要併吞台湾的手段,不是单纯区分成武力攻打或和平降服,中间还有各式各样的强制性手段。
王智盛告诉中央社记者,高志凯所提出的已是「趋近于攻打」的武力併吞企图,在国际场域中确实也有过利用斩首或内部代理人进行政变推翻来瓦解一个国家的作法。
王智盛指出,换言之,这个说法更提醒大家,在台湾内部特定的中共代理人,即所谓的第5纵队,确实有可能发起事端。他说,过去对于内部如何防范第5纵队的渗透较少探讨,而高志凯异想天开的言论,刚好可以用来探讨中国趋近于武统的作为,台湾也确实应该要有所防范。
台湾智库咨询委员吴瑟致接受中央社访问时则表示,这样的言论凸显高志凯对台湾的研究以及两岸情势的发展不甚了解,显然这位学者不是这方面的专家。
吴瑟致说,高志凯发现中国要推动武统的成本非常高,而且这不单是中国本身的问题,美国与周边国家的态度也让武统有难度。另一方面,和统也有难度,因为两岸体制差异非常大,进行和平统一有不可控的状态,因为台湾长期民主化发展,很难透过专制体制进行对台湾的管控。
高志凯曾任邓小平英文通译,英语流利,近年多次在接受外媒访问时语出惊人,比如说中国军队在中印边界使用超声波武器等。
作者
-
胡锡进为《人民日报》麾下《环球时报》前主编。